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鲁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94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美,学习运用优美的词语、修辞和朗读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自悟、读中入景、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读写结合,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优美的词语和比喻等修辞来表达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美,学习运用优美的词语、修辞和朗读技巧。教学难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教学过程:一、发现美1.

2、北京是座什么样的城市?谈一谈北京这篇课文给你的整体印象2.作者围绕北京的美丽都写了哪些方面?二、寻找美自由朗读,小组交流: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你知道吗?小声读课文,找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三、品析美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突出北京的美丽,感悟北京的美丽。出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教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把北京、首都、美丽三个词点上重音号。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2.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1)学生汇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的美。(引导学生看图北京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能把天安门广场的美读出来吗?出示图、文

3、字。齐读(2)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读读说说柏油马路、立交桥的美重点指导朗读(3)你会填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填空-朗读背一背(4)比一比立交桥的四周有草坪和花坛。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学生读句子,感受草坪和花坛的美丽。四、升华美北京还有什么地方美?你知道吗?学生交流学生齐读: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创境朗读:是啊,北京建筑美、交通美,绿化更美,让我们美美的说:(女生读-是啊,北京是座有着

4、丰富内涵的现代化城市,他的每一角落,都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做为中国人,我们又怎能不自豪呢?让我们自豪的对世界人说:(男生读 - 天安门 柏油马路 立交桥北京美丽 名胜古迹 公园 爱北京 高楼大厦让我们深情的读,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齐读。带着这种情感美美的读一读全文。五、延伸美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

5、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美丽的景点可不止北京一个城市,美丽的乳山是我们的骄傲。学习北京这一课,运用优美的词语和修辞,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乳山吧!北京课后反思|教学反思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

6、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在学习北京前,我收集了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介绍资料,使他们对北京有了初步的认识。等到上这一课时,他们就能融入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时我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的调动下,孩子们更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首都,我就趁热打铁,把找到的资料拿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而且也对从多角度了解了北京这个美丽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融入老师创设的

7、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对北京的了解中,增进了与小组伙伴们的合作,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北京课后反思|教学反思“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

8、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在介绍完“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后,我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画一画,并让同桌之间看着画的图片介绍介绍,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图片代表建筑,把建筑放到合适的位置,再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样让学生通过看看、画画、说说、放放把抽象变为直观,并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