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难忘的一天鲁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92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难忘的一天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难忘的一天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难忘的一天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难忘的一天之心情变化教学设计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和课前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我确定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懂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把圈圈划划能力的培养与课文的理解、朗读相结合。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进行品读,体会描写心情变化的三个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把圈圈划划能力的培养与课文的理解、朗读相结合。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学生懂

2、得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过程设计:一、通读感知1、小组朗读,圈画出描写心情变化的三个句子。2、学生交流,朗读并初步感知作者的心情变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圈画的语文读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通读感知,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二、朗读感悟通过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阅读,理解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一)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交流两个问题:1、难忘的一天是哪一天?2、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让“我”难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对后文的探索,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二)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的心会“怦怦地跳个不停”? 1、学生自

3、主探索,独立发表意见,交流:心情紧张激动。2、理解“紧张”:想想什么时候,你会紧张?3、“紧张”相反的词是什么?(放松、平静)4、为什么文中的“我”这样紧张,不放松?教师相机引导:心怦怦跳紧张激动马上要见到邓爷爷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原以为国家领导人是尊严的。5、范读、指导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重点词来体会“我”当时那种紧张激动复杂的心情。【设计意图: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联系上下文阅读的重要性,体会重点词的含义,理解心情紧张激动的的原因。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三)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1、交流:和蔼可亲。2、 小组合作,找出体现邓爷

4、爷和蔼可亲样子的几个词语。交流:慈祥的微笑 高兴地点头 紧紧地握手3、 指导朗读。抓住“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体会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理解心情变化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体会心情变化的原因。】(四)朗读感悟第4、5、6自然段。1、从哪些词感受到表演得好?(用线划出)总结:沉着地操纵、顺利地打出2、邓爷爷说了一句什么话?“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怎么理解?(情感教育,责任意识培养。)3、理解“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交流兴奋的意思,同义词是什么?4、分析描写天气的句子:“天,仿佛格外的

5、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为什么作者这样写?(衬托人物心情)。5、学说句子。例句:“得到表扬的时候,小鸟仿佛在唱歌。”师总结:在高兴时,伤心时,都可以用天气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你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一用这种写法。【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读书感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理解心情变成兴奋的原因,学习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五)再读描写心情变化的三个句子。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6、。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设计意图: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评价设计: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谈话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圈画的语文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手段。在自读自悟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