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青年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理路探析关键词 青年人 奋斗精神培育 议程设置基金项目:2019 年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新时代青年人奋斗精神培育研究”(19QM18)。作者简介:胡文焘,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红色文化育人研究。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4.234“议程设置功能”就是媒介常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1这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大众传播媒介愈是大量报道或重点突出某个事件或问题,受众愈是特别地关注、谈论这个事情或问题。2虽然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
2、,但是这并不说明社会舆论只能追随其后,且这种“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判断能力强的高层次社会人士的影响较小,可见议程设置功能并非绝对化。当前,奋斗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热词”,青年人更应该以奋斗为己任,但是在现实中部分青年人奋斗精神缺失,而奋斗精神培育的效果也不理想,亟待解决。本文将从“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新时代青年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理路。一、设置优质选题内容2019 年 10 月 1 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
3、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3但是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部分青年人丧失斗志,崇尚“佛系文化”“丧文化”等,看淡社会中的一切,放慢甚至停下了自己奋斗的脚步。究其本质,就是“佛系文化”“丧文化”等文化产品正在与奋斗精神培育产品抢占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在逐步侵蚀青年人的思想。要想让青年人在众多文化产品中选择奋斗精神培育产品,培育方就要设置一些优质的议题内容,将青年引导到对奋斗精神的认同与践行上。首先,议题设置要为奋斗精神培育服务,为立德树人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议题设置最终是为了什么?这是设置优质选题内容的重中之重,
4、是方向性的问题,绝不能出现偏差。本文就是在探讨奋斗精神培育,议题设置也自然是为奋斗精神培育工作服务的,但是也并非只有培育工作这一个目的。奋斗精神本身也是对“立德树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解读之一,换言之就是议题设置也是为了立德树人的需要。从宏观上看,议题设置是为了全面提升青年各方面的素质,为接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力棒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说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的。只有厘清议题设置是为谁服务的,在实际培育工作中才能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这是首要的设置原则。其次,议题方向要迎合青年兴趣。要激发青年奋斗的自觉,就必须借由对青年的利益诉求满足,以让他们看到以奋斗实干可铸就的科学愿景。4矛盾的特殊性原
5、理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其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外部环境、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奋斗精神培育工作者不细心研究各个年龄段青年的兴趣点,按部就班地設置议题进行培育,即使是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是收效甚微,反倒是让其他社会思潮借着“发展青年”的幌子抢占了青年市场。因此,培育工作者应当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备议题内容,二是备受培育方青年的特点和兴趣,三是备议题讨论的方式。而这三项工作中,能否捕捉到青年的兴趣点是议题设置能否成功为奋斗精神培育服务的重点。二、拓宽议程设置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推动作用,一个优质的选题内容需要有较好的形式加以展现。当前在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实际工作中
6、,培育工作者往往只是在培育活动现场设置一些话题,让青年融入其中加以讨论,起到一定的培育效果,但是存在部分青年在培育环境下说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做一套的现象,那这样来说培育效果是大打折扣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一,议程设置要融入到青年的生活中。培育活动只是青年生活很小的一个侧面,仅仅依靠培育环节中的议题设置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议题融入进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奋斗精神的认识。因此就要在青年人生活的全过程中设置议题,即全过程育人,这就需要培育工作者、家庭成员、社会组织、媒体等组成育人合力,在各自的场域内为青年人设置相关议题。培育工作者主要是在培育活动中设置青年人青睐的话题,同时在
7、培育环节以外也要注意自身言行对青年的影响,时刻以正能量引领青年。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在家庭会议、野外活动、茶余饭后等场景下设置一些议题对青年加以引导。此外,社会组织和媒体都应当利用各自优势条件设置议题,作为培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员议程设置的有益补充。其二,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当前,移动互联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是较少带入奋斗精神培育活动中。我们要善用思想引领技术,活用技术承载思想,不断践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释放课堂教学热情与激情的信念。5由于奋斗精神培育活动大多是由领导干部、思政工作人员、教育专家等来组织,但是他们本身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是挤时间来对青年进行奋斗精神培育。而受培育方青年的人数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各具特色,要培育者加以分类疏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者和受培育者就是一对多的形式,自然是无法照顾到每一个青年,而且一些青年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完全得不到培育者的重视,便不愿加入该议题的讨论,导致培育工作者只能与少数几个青年进行互动。而移动互联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每个青年都可以在移动端畅所欲言,培育者可以为每一位青年解答,并可以持续跟踪指导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