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208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与“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

2、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城市化水平提高C. 农村经济的凋敝D. 城乡差距的扩大【答案】A【解析】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这些新的经济因素首先出现在城

3、市,而后向农村扩展,导致了城市领导农村局面的形成,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水平、农村经济状况、城乡经济差距的前后对比情况,故B、C、D三项错误。3.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B.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D.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即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形势而调整

4、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清政府是封建政府,是不会发展资本主义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世纪末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仍然存在并未消失,因为只是放松限制而已,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制造业不是政府行为,并非清政府发展制造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标

5、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以及大会代表和政府委员均有一定的民主人士等信息来看,这次会议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排除A项;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点睛: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

6、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次讲话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提出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5.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 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 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D. 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答案】D【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

7、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即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错在“投机性”;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B项错误;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 中

8、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毛泽东时代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大跃进、改革开放后发展作用以及科学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C正确;A中不断变化说法错误;B中质量与数量关系比喻不当;D中国际局势不符合中国建设特点。7.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粮食6342195051945330477320

9、564073142041棉花130164209216207325419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04685A. 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B. 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C. “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D.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图表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图表中的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等农产品产量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的农产品产量猛增,这主要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0、,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排除A;1965年粮食产量少于1957年,排除B;“文化大革命”使经济遭到破坏,C项错误。故选D。8.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选项第一步第二步A甲观点:“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证据:伯里克利的言论B乙观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证据: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C丙出示图片:十二铜表法模拟图结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诞生D丁史料:比较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异同结论: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

11、,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雅典只有公民(本邦的成年男子)才享有民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A项排除;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不能充分证明“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结论,B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通过史料比较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异同,可知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从而出现万民法,故罗马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D项正确。故选D。9.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

12、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 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答案】B【解析】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看出,最高法院行使1787年宪法的权力,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最高大法院的职能,没有体现出总统职能,故C项排除。点睛:材料“国会通过

13、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分析出美国联邦法院的作用,得出正确答案。10.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 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 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D. 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

14、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恩格斯并未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议会斗争也并未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也并未走向低潮,材料只是强调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资产阶级改变了一些对工人的做法,工人的斗争策略也必须作出适当的改变,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的完善11.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此时A. 美国综合国力处于最强时期B. 英国已失去了世界贸易优势C. 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已突显【答案】D【解析】【详解

15、】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仔细观察图表可知,通过1870年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逐渐降低;而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后期的德国所占比重也在增加,这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已突显,D项正确;美国综合国力处于最强时期是在二战以后,A项错误;此时英国尚未失去世界贸易优势,B项错误;德国发展迅速,但不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C项错误。故选D。12.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

16、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A. 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B. 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D. 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的重大转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各强国,

17、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表明西方国家对外侵略,逐渐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表明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A项正确;此时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是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项错误;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材料未体现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D项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

18、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工业首先是由清政府出资创办的。由政府直接投资创办近代工业,这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并不多见。在那里,政府通常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权力,保护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在资本主义后发展国家,由于最早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经济主体缺乏,往往由政府承担了直接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历史任务。选自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

19、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据谷牧回忆邓小平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创办方面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创办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

20、合所学,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答案】(1)变化: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外贸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2)不同之处:中国: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西方:政府通过国家权力支持创办。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国内政治危机和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外国资本创办近代企业的刺激。(3)因素: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回答“互联网技术进步”等也可给分)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深圳特区人民思想解放。【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1、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变化。(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同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工业首先是由清政府出资创办的。”、“政府通常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权力,保护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以得出不同;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危机、

22、国内政治危机和阶级矛盾、洋务派的出现、外国资本创办近代企业的刺激等角度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深圳特区,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因素: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角度思考;国内因素:可以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深圳特区人民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日本七种教科书都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但是调查内容只是日本的受害情况。例如,各书都开设专栏,要求学生对日本遭受空袭和原子弹爆炸之害、冲绳女学生战死之惨烈、战时生活之艰辛等等进行调查,了解学童为躲避

23、空袭而集体疏散到农村的艰苦体验。材料二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

24、”等。请任选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本教科书选择这些史料的真实性和动机作一简要分析。【答案】示例(1)选择材料一真实性:日本教科书要求学生调查战争受害的内容是真实的。因为战争本身对任何一个国家人民都会带来灾难;二战后期日本遭到空袭和美国原子弹的袭击。动机:日本教科书强调日本的受害情况,动机可能有三:一是教育国民珍惜和平,远离战争;二是企图掩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给他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三是提升日本国民的民族凝聚力。(2)选择材料二真实性:日本教科书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因为在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死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需要妇女多生育早生,以确保总力战人数

25、;日本资源匮乏,而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更需日本国内民众支持。动机:美化侵略战争为民族战争,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强调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困难,激发民族凝聚力。【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可以结合材料中一或者二从真实性进行辩伪,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于材料的动机进行分析,材料一可以从日本教科书强调日本受伤角度阐述动机;材料二可以从战争带来日本困难角度分析回答。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

26、科,一本道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摘自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

27、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秉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科度必须和美国国情融合、贯通。摘自严泉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目的:整治官场腐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督促一切政务进行;维护统治。特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分工具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逐层落实与考查(责任制);加强了内阁集

28、权;可操作性强。作用:吏治清明;行政效率提高(作风更加务实)。(2)说明: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考成法”的目的可以从材料中的“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就概括为“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即可。“考成法”的特

29、点主要从内容进行概括,例如,“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就可以概括为“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再例如,“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就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其他的要点也可以从材料中可以概括出。(2)通过读材料特别是材料二不难发现“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要从政治作用、经济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解答,可以注意材料中的“莫敢有偷心焉、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等字眼,也可以结合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目的就是要整顿吏治,所以政治作用主要是指吏治清明、行政效率提高等等,而经济作用则是从增加了政府收入、官吏们不敢烂贪钱财等等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目的、特点、历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