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9 陈情表 项脊轩志陈情表【课内文本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2、,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_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_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_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_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3、,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C犹蒙矜育矜:怜恤D形影相吊吊:安慰【解析】矜:看重,推崇。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B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文中指益州刺史。C察、举、察举制是东汉光武帝开始推行的一项官吏选拔制度。主要是地方和中央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行对个人进行推举和征召。D东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亦指太子(古代太子居东宫),在汉代也指太后住处(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
4、东,故称),还可代指嫔妃,也泛指东侧住室。【解析】察举制是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一项官吏选拔制度。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解析】结合文本内容“谨拜表以闻”分析,“致使君王收回成命”不是事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
5、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_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_(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译文:_我的辛酸悲苦,不单单是蜀地的人士和两个州牧看见知道,天地神明也确实都看得清楚。_5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哪几种感情?作者是怎样对待这几种感情的?答:_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
6、,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_【文言基础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躬亲抚养 躬亲:亲自B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D矜愍愚诚 矜愍:夸耀【解析】矜愍:怜恤。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A愿陛下矜愍愚诚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解析】例句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A项,形容词作名词。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零丁孤苦,
7、至于成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解析】 D项古今意义相同。蒙受;受润泽。A项古义是“成人自立”;今义是“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项古义是“申诉”;今义是“说给别人听”。C项古义是“辛酸苦楚”;今义是“身心劳苦”。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句式结构不同的一项是(A)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步余马于兰皋兮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例句是状语后置句,语序应调整为:于星火急。A项,并非特殊句式。B项,状语后置句,语序应调整为:于兰皋步余马兮。C项,状语后置句,语序应调整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
8、青。D项,状语后置句,语序应调整为:霜叶于二月花红。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以供养无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解析】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引出比较的对象。以:介词,因为/介词,用。11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B)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
9、、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C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解析】服丧一年应为“期服”。12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解析】A项,说明舅舅是个专制家长式的人物,
10、但“凶狠、无礼义廉耻”于文中无依据。B项,“能力差”属误解。C项,重在说明祖母现在很需要陪伴。13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B)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A BCD【解析】表现祖母怜悯李密自幼丧父身体孱弱,亲自抚养。写祖母刘氏生命将尽。所以与,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名篇名句默写】文化传承与积累14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臣以险衅_,_夙遭闵凶_”。(2)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
11、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_生孩六月_,_慈父见背_”。(3)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_臣少多疾病_,_九岁不行_。”(4)陈情表用“_零丁孤苦_,_至于成立_”两句表现他孤独地长大成人。(5)陈情表用“_门衰祚薄_,_晚有儿息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6)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_既无伯叔_,_终鲜兄弟_”这两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独子,而且至少是两代单传了。(7)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
12、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_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8)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茕茕孑立_,_形影相吊_。”(9)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_但以刘日薄西山_,_气息奄奄_,_人命危浅_,_朝不虑夕_”。(10)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乌鸟私情_,_愿乞终养_”。【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1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
13、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_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真诚恳切的哀告_。【解析】可以从文章中作者的申告、祖母的呻吟、官吏的呵斥等角度思考。16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我是您的一名学生,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就要离开贵校了,很舍不得您。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都说您很严厉,但我觉得您待人慈悲,您像春雨般滋润着我,请教着我,让我知道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我有千万个“谢谢”想送给您,但是我知道这仍然不能够表达我心灵的感情,就让我衷心地祝福
14、您吧!(1)应将_贵校_改为_母校_;(2)应将_慈悲_改为_慈爱_;(3)应将_请教_改为_教诲_;(4)应将_心灵_改为_内心_;项脊轩志【课内文本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_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_。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
15、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
16、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A顾视无可置者瞻顾遗迹B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曰C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D余稍为修葺其制稍异于前【解析】B项的“过”前者为“超过”,后者为“来访”。A项的“顾”全为“看”的意思。C项的“凡”
17、全为“总共”。D项的“稍”全为“稍微”。2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三五,古汉语中,如果有并举两数,常以其乘积表数。“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同样,“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岁的花季年龄。B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父亲的父亲)、大母(母亲的母亲,即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C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用来代指男子十五岁。D归宁,古代指女子出嫁,也叫“于归”“来归”。【解析】归宁,在古代指已婚女子回娘家探亲。3下列对
18、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B“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是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D对祖母的描写
19、,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解析】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译文:_又在庭院里夹杂种植兰花、桂树、竹子,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_(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译文:_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
20、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_5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答: _写项脊轩的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写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_【文言基础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桂影斑驳(错杂)先妣抚(抚摸)之甚厚妪每(每次)谓余曰风移影动,珊珊(美好的样子)可爱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或凭几学书(学写字)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遗迹ABCD【解析】洞然
21、:明亮的样子。爱护,对待。经常。栏楯:纵的叫栏,横的叫楯。7请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C)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余稍为修葺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解析】C项古今同义,“修整、修缮”的意思。A项的“方丈”在此为一丈见方。现代常用为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B项的“往往”为“到处”意。现代常用为“常常”意。D项的“大类”为“太像”的意思。现代不这样用。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B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三项为名词作状
22、语。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往往而是余扃牖而居【解析】A项,凭借/来。B项,不久后/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与。D项,表修饰。10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解析】D项属于正常语序,并非宾语前置。11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正确的一项是(A)日过午/已昏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鸡/栖于厅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
23、执此以朝述诸/小妹语 然/自后/余多在外ABCD【解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吾家读书/久不效。述/诸小妹语。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没结婚的女子就被称为“闺女”。文中“中闺”指没结婚的女子的卧室。B“象笏”,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据明史舆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C唐宋派,是明代中叶,嘉靖年间的文学流派,因为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代表文学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王、唐、归三人文笔相近,崇尚义丰文实的
24、唐宋古文,合称嘉靖三大家。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有较大成就,时人对他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解析】 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名篇名句默写】文化传承与积累13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项脊轩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_而庭阶寂寂_,_小鸟时来啄食_,_人至不去_。”(2)项脊轩志中写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栏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_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旧时栏楯_,_亦遂增胜_。”(3)项脊轩志中,写作者睹物思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寄予亭中枇杷树的语句是:“_庭有枇杷树_,_吾
25、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今已亭亭如盖矣_。”物是人非,痛彻心扉。(4)项脊轩志中,写归有光怀念起祖母昔日手持象笏对自己的殷殷教诲,一时心情激荡,真情流露的一句是:“_瞻顾遗迹_,_如在昨日_,_令人长号不自禁_。”【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农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血缘、亲情等概念随之牢牢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内化为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心理基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_,如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等,同时由于农业过度开发,_,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强势
26、袭来,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笃信“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限攫取生产资料。伴随环境的逐渐恶化,_。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文明形态应运而生。答:_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局限性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衰落之势_【解析】处承前谈论农业文明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又启后分析其弊端,结合文本来看,横线处与后文关系更为密切;处与前句“由于农业过度开发”和后句“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关系都比较密切,处于一个过渡句位置,即横线处填写内容是前句的结果,同时又是后句的原因;处后面是句号,可见横线处与前句关系更为密切,即“伴随环境的逐渐恶化”会产生的后果,从后面的句子来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文明形态应运而生”,可见,一种旧有的文明正在走向没落。15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依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示例: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桂影书香,虽平常但也平静,平静中自有珊珊可爱之处。答:_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凡人琐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悲中自有浓浓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