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250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人教版新课标2019一、说教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国际互助。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本文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编而成的记叙文,它既保留了通讯报道真实、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又彰显了记叙文生动感人的语言特色。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3、4、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救援的经过,并得到了当地人们的赞誉。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对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写得十分生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

2、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针对教材以上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初步了解通讯稿的写作特点,激发了解新闻时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不同于

3、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基于三年级的学生,略读课文接触得还不是很多,自学能力有限,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就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进行研读,悟得学法,并用所学的方法读懂课文,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学法:学生自读自悟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背景资料,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民族特色,阿尔及利亚地震的情况,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背景资料。教师:要了解课文中许多专用术语的意思,搜集

4、相关图片。四、说教学过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打算一个课时完成。在本课时中我将分如下几个板块完成我的教学:(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品读课文,精处悟情。(四)轻松练笔,直抒胸臆。(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六)联系现实,回归生活(七)归纳写作特点,学以致用(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上课开始请同学们观看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的的照片,激发爱国情感。接着我用低沉而庄严的声音对学生说:“同学们,2019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请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地震时的画面。接着我是分这样几步进行的:1.说画面。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看着画

5、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倒塌的房屋哭泣的孩子徒手救援的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2引出课题。我又出示了这样一段背景资料:阿尔及利亚地震近1100人遇难,7000多人受伤,因缺乏工具,许多人只好徒手救援。此时此刻阿尔及利亚人们最需要什么?(预计学生会说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于是我就趁机引出课题:就在这时候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及时而快速地赶来救援,并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所以我们说:“(师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板书课题)。3读懂课题。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课题和以往的课题有什么明显不同的地方?(预计学生能找出课题中有标点符号,尤其是在句尾加的是感叹号

6、。)我们知道感叹号都要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那你认为这个感叹号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强烈的感情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课文吧!(上好一节语文课,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这堂课中,我从观看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照片,地震发生时的悲惨景象的图片引入,开课始便使学生的心灵为之一颤,为文本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背景资料中国国际救援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请看大屏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2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划出生字新词。想一想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检查词语(1)认读本课生字,注意“阿尔及利亚、布迈尔代斯

7、”两个词语的读音。(2)理解“里氏、叠饼状、搜救犬、废墟”的意思。(3)理解并积累词语“、纵横交错、闻名遐迩等。(这篇课文中的新词多而生僻,引导学生读通词语,理解词语,为以下的课文学习扫清阅读障碍是十分有必要的。)4、争当“小主持人”,用简练的话语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在今后课前演讲中可以练习播报新闻时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报道,通讯报道往往在开头就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主要内容。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读懂通讯报道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三、品读课文,精处悟情(略读课文,关键在“略”。略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讲得

8、更少、更精到。但是,自主阅读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应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精妙之处当浓墨重彩,细细咀嚼;浅显易懂之处则鼓励学生自悟自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从行动迅速、工作认真、救援能力强,三个方面写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情况。表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卓越的救援能力,以及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感激之情。三言两语出神韵是通讯报道最为显著的特点,作者在描写中国国际救援队工作认真的时候就采用了细节描写,字字入骨,句句感人,在表现队员们行动迅速,救援能力强的时候语言简洁准确,真实明了。因此整篇文

9、章张弛有道,极富感染力。四、轻松练笔,直抒胸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圆满完成任务后,要回国了,如果你是那名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小孩,你会对中国救援队说些什么?或者,你是小孩的亲人,又甚至你是目睹这一切的路人,你又会对中国救援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还实施过很多次成功的援救,东南亚海啸、巴基斯坦地震、伊朗大地震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9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这支队伍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我们在开展自救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国际友好国家救援队的帮助。请同学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过哪些国家?在汶川大地震中哪些国家的救援队帮助过中国?你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在

10、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办一次图片展,开一个交流会。六、联系现实,回归生活中国国际救援队坚强勇敢,为了救助阿尔及利亚人民,不畏千难万险,是一支钢铁般的队伍。你要想队员们学习什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七、归纳写作方法,学以致用1、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2、细节描写到位。3、按时间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叙议结合。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地震造成严重灾难国际主义精神中国队员倾力相助(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凭借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以外,还要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引导学生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读教师推荐的有益读物,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学习,或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背景材料,或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等等。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课内”是为了更好地走向“课外”。)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