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379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章,完成各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

2、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

3、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

4、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

5、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6、。(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B. “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C. 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D.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内涵与价值。B. 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

7、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C. 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D. 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社会通过我国的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C. 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D. 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答案】1. A 2. B 3.

8、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错误。结合“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分析可知,原文指“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

9、,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10、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错误。结合“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等分析可知,论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等。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

11、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错误。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可知,“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推断错误。B项,“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错误。结合“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分析,原文是说需要学习借鉴世界文化。C项,“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错误。结合文本

12、最后一节内容分析,“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于文无据。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

13、中国科学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屠呦呦

14、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

15、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在3亿人份以上。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

16、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摘编自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有删改)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三、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

17、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摘编自“百度百科”)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屠呦呦获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她满足了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的特殊情结,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B.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主要在于表现她的爱国情怀。C. “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

18、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D. 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5.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B. 材料二以平实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C. 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D. 材料二作为一篇报

19、道,采用了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6.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答案】4. D 5. B 6. 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屠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

20、,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D项“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二说的是“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这句话首先有一个时间限制,其次ACT疗法只是有效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青蒿素所起到的作用,更不能说是屠呦呦“用醚中干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说法有误。材料一确实注意到了新闻人物的形象美,所釆用的

21、语言也比较优美、舒缓,但“含蓄”一说在文中找不到较为有力的依据,相反,应是较为直接表现屠呦呦的高大形象。C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这句话在文中查无此据。原文用三个“第一”是说明“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D项,“采用了金字塔结构”说法有误,材料二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故选B。【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因分析题可从个人的内在原因及外部原因来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中主要是从个人的内在原因角度来写屠呦呦的。内在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

22、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心怀祖国,为人谦逊。二、文言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车成进士。言官庞泮等下狱,麟偕同年生陆昆抗疏救。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录囚畿内,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进郎中,出为绍兴府知府。刘瑾衔麟不谒谢,甫五月,摭前录囚细故,罢为民。瑾诛,起补西安。遭父忧,乐吴兴山水,奉父柩葬焉,遂居湖州。起陕西左参政,督粮储。都御史邓璋督师,议加赋充饷,麟力争。会陕民诣阙诉,得寝

23、。寻迁云南按察使,谢病归。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中官耿忠守备紫荆多纵,麟劾奏之。请捐天津三卫屯田课,及出库储给河间三卫军月饷,征逋课以偿,皆报可。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再引疾归。起大理卿,拜工部尚书。四司财物悉贮后堂大库,司官出纳多侵渔,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帝称善,因赐名“节慎库”。已,上节财十四事,汰内府诸监局冒破钱,中贵大恨。及显陵工竣,执役者咸觊官。麟止拟赉,群小愈怨。会帝纳谏官言,停中外杂派工役,麟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麟清修直节,当官不挠。居工部,为朝廷惜财谨费,仅逾年而罢。

24、居郊外南坦,赋诗自娱。守为筑一台,令为构堂,始有息游之所。家居三十余年,廷臣频论荐。晚好楼居,力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图遗之。年八十七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选自明史,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B. 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C. 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D. 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卫

25、:明代军事实行卫所制,自京师到郡县,皆设卫、所。卫下有千户所、百户所等单位。B. 同年:古代科举考试中,参加同科考试的人或者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可以用“同年”相称。C. 都御史:古代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D. 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后引申为帝王所居之。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麟很有才学,声名远播。他知识渊博,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之前,就与顾璘、徐祯卿名扬江东,被称为“江东三才子”。B. 刘麟品行正直,为官不屈。他因不拜谒刘瑾,任绍兴知府不久就被罢官;任职陕西时,他反对

26、都御史邓璋增加赋税充当军饷的提议。C. 刘麟为国惜财,节制浪费。他对司官侵吞四司财物之事提出了解决方案,上疏节财十四事,还减少了显陵执役者的赏赐。D. 刘麟赋闲多年,自寻乐趣。他居家三十多年,居住在郊外南坦,赋诗自娱,晚年喜欢楼居,但无力修筑,就在梁上悬篮舆而卧。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遭父忧,乐吴兴山水,奉父柩葬焉,遂居湖州。(2)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答案】7. C 8. B 9. C 10. (1)刘麟遭遇父丧,因为喜欢吴兴山水,就将父亲的灵柩埋在那里,他于是也居住在湖州。(2)皇帝于是告知户部,朝廷内外没有供给的军饷,全部补充。【解析】【7题详

27、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言”是谓语,译为“进言”;“以为”是“以之为”,译为“拿这件事”。第一句话应该译为“宦官吴勋拿这件事进言”。“遂”译为“于是”,表示引起下面的一句话。因此第一处应在“言”后面断开,排除AB两项。“雨”如果做动词“下雨”,和前面主语“显陵殿”不能搭配,故“雨”应为名词,做“漏”的宾语,形成宾语前置句,翻译为“显陵殿阁漏雨”,所以“追究刘麟的罪过”才合理。因此应在“漏”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参加同科考试的人或者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可以用同年相称”说法错误,“同年”是同榜考中的人之间的互称。故选B。

28、【9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减少了显陵执役者的赏赐”理解错误,原文意思是显陵竣工后,执役者都想得到官职,但刘麟只拟了赏赐计划。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能力。(1)“父忧”,父亲去世;“乐”,喜爱;“焉”,兼词,在那里。(2)“谕”,告诉;“悉”,全部;“中外军饷未给者”,定语后置。参考译文:刘麟,字元瑞,本是安仁人。世代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于是安家于此。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与顾璘、徐祯卿合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考中进士。言官庞泮等人下狱,刘麟偕同同年考中进士的陆昆直言进谏相救。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升为员外郎。他审查都城地区的囚犯,平反了

29、三百九十多人。正德初年,升为郎中,出京任绍兴知府。刘瑾恨他不拜见感谢自己,(任绍兴知府)刚刚满五个月,刘瑾就挑剔刘麟先前审查囚犯时的小毛病,将他罢为平民。刘瑾被诛后,刘麟重新担任官职,任职西安。刘麟遭遇父丧,因为喜欢吴兴山水,就将父亲的灵柩埋在那里,他于是也居住在湖州。起用为陕西左参政,督管粮储。都御史邓璋督察军队,商议要增加赋税充当军饷,刘麟竭力反对。正赶上陕西百姓到朝廷来上诉,此事才得以停止。不久刘麟升迁为云南按察使,借口患病归家。嘉靖初年,刘麟被征召做了太仆卿。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宦官耿忠守备紫荆放任不法,刘麟进谏弹劾他。刘麟请求捐出天津三卫屯田的赋税,并拿出粮库储藏的粮食给河

30、间三卫的军队做月饷,然后征收拖欠的赋税来偿还,朝廷都允许了。皇帝于是告知户部,朝廷内外没有供给的军饷,全部补充。第二次因病归乡。又起用为大理卿,担任工部尚书。四司财物都贮藏在后堂大库中,管理的官员管理进出的财物多从中侵吞牟利,刘麟请求特意任命一个郎官来主管此事。皇帝说好,于是赐名为“节慎库”。后来,又上疏节约用财的十四件事,减少内府各监局虚报冒领的钱,宦官非常痛恨他。等到显陵竣工,服役的人都企图得到官职。刘麟只拟了赏赐计划,那些小人就更加怨恨他。正赶上皇帝听取谏官的进言,停止朝廷内外的杂派工役,刘麟下文书命令停止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皇帝的袍服也在停止之列。宦官吴勋拿这件事进言,于是命令刘麟

31、退休。过了很长时间,显陵殿阁漏雨,追究刘麟的罪过,被罢官。刘麟操行洁美、守正不阿,当官不屈不挠。在工部任职,为朝廷珍惜财物节制浪费,仅过了一年就被罢官。居住在郊外南坦,赋诗自寻乐趣。太守给他修筑了一个台子,县令给他建造了房子,才有了休息游乐的地方。在家居住三十多年,朝廷大臣多次推荐他。晚年喜欢居住在楼上,但无力修筑,就在梁上悬挂了篮舆,弯曲身子躺在里面,名日神楼。文徵明绘图赠送给他。八十七岁去世。被赠予太子少保,谥号清惠。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碩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

32、,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黍”“麦”“苗”分别指黄米、麦子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B.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表明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C.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祈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D.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奴隶时代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们的反抗精神。1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答案】11. C 12. (1)

33、通篇采用“比”的手法,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活画出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表达效果: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凶残本性。(2)重章叠句。表达效果:增强了诗歌音乐性和节奏感;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抒情更加有力,强烈地表达了奴隶们对剥削阶级残酷剥削的罪恶行径的揭露和斥责。(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

34、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祈求”说法不当,应当是“奴隶们对硕鼠残酷剥削的罪恶行径的揭露和斥责。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1)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比”的手法,把奴隶主比作贪婪可憎的大老鼠,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还揭示了他们的凶残本性。(2)结构上,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每句四字,重章叠句,反复咏唱。每章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劳动者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重章叠句的普遍作用是增强诗

35、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开拓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容,有利于感情的抒发。【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四、默写题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6、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_。采采芣苢,_。(2)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 _”。(3)沁园春长沙上片提出的“_,_”的问题,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4)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答案】 (1). 薄言掇之 (2). 薄言捋之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问苍茫大地 (6). 谁主沉浮 (7). 明明如月 (8). 何时可掇【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薄”“掇”“捋”“萧萧”“掇”。五、语

37、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群青年,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青年,在_的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 )。在楼道的拐角、电梯口,低头看手机的他们差点与我撞个满怀,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一下子就冲进眼帘。他们曾被人称为邮差、信使、物流员,现在,他们有一个公认的名称:快递小哥。这是一个青春的群体,不但有着健康的肤色和发达的肌肉,也怀揣美好的梦想,洋溢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速度和效率以分秒计算,飞驰和奔跑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人们对此已经_、见怪不怪,他们来他们走,他们像风一样,飘过后一切如常,不带走一片云彩。每天清晨上班,我都会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

38、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他们的身后,是一排_的电动自行车。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在想,在接下来漫长的一天里,他们会去哪里,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哪里吃饭、睡觉?他们车载电池的动力够用吗?他们一天会跑多远的路?如果把他们的行动轨迹用线连起来,会不会就是一个“毛线团”?每天,我们和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或者收件签单,或者扫码寄件,门铃响时,猫眼里是他们等你开门的急切表情。匆匆忙忙,_,司空见惯却又保持神秘。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车水马龙 习以为常 如箭在弦 貌合神离B 门庭若市 熟视无睹 整装待发 若即若离C. 车水马龙 习以为常 整装待发

39、若即若离D. 门庭若市 熟视无睹 如箭在弦 貌合神离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迎面驰来,青春和急切都写在脸上B. 青春和急切都写在脸上的他们迎面驰来C. 他们把青春和急切都写在脸上,迎面驰来D. 青春和喜悦的他们迎面驰来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都会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的战士。B. 我在一处阒静街角都会遇到一群快递小哥,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他们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C. 我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都会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

40、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D. 我都会在一处阒静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的战士。【答案】14. C 15. A 16. D【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门庭若市”指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此处用来形容“城市”,所以选用“车水马龙”更合适。第二组,“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此处说的是人们对这种现象已

41、经习惯,“见怪不怪”了,并无漠不关心之意,因此应选用“习以为常”。第三组,“整装待发”指整理行装,等待出发;“如箭在弦”比喻事物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根据语境“即将出征”,选用“整装待发”更合适。第四组,“若即若离”指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跟人的关系不很紧密;“貌合神离”指表面上关系很密切而实际上怀着两条心。由后文“司空见惯却又保持神秘”可知,此处选用“若即若离”更恰当。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说的是一群青年在大街小巷里穿梭,括号后说的是“我”看到的是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据此可知,括号内先说“他们迎面

42、驰来”,后说他们“急切”比较合适。据此即可得出答案。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阒静的一处街角”语序不当,“一处”作为数量短语应该放在形容词“阒静”前面,定语位置不当;第二处,“很像即将出征”成分残缺,应该在“即将出征”后加“的战士”。据此即可得出答案。故选D。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_;第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

43、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答案】 (1). (1)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 (2). (2)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3). (3)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的句式和内容进行拟写。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是三个关键词,即“敬业”“精业”“奉献”,语段主要对这三个方面

44、进行解说。第一空,此处是对“精业”的解说,仿照前面“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和后面“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可知,此处的句式应为“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而内容应与“精”有关;第二空,前面说“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那么横线上应是说“奉献”,句式应为“奉献反映的是”,“奉献”与人的品德、品质有关,故应为“反映的是人的个人品德”;第三空,前面说“不仅限于企业生产”,“不仅”表递进关系,后面与之搭配的应该是“而且”“还”,再看后面“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可见此处应是说“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18. 阅读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请从比喻、拟

45、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答案】手臂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根据漫画展开合理想象,注意场景和主题的要求,必须按要求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本题中,(假如选比喻这一修辞)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呵护”的大手,如同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小树苗,这个树苗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六、材料作文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

46、礼宾车从住地出发,由国宾护卫队护卫前往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高擎红旗的礼兵分列道路两侧,肩枪礼兵在台阶上庄严伫立,青少年热情欢呼致意。上午10时许,礼兵护送着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庄严入场。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获得共和国殊荣的国家英雄们,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了不平凡的功绩。从杂交水稻研究开创者袁隆平到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的屠呦呦,从60余年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永远写入了共和国史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请任选一位获奖者,写一封祝贺信请

47、以“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为题,写一篇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七十年长歌未央,九万里风鹏正举!时值祖国七十年华诞,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广大青年,向您及百年间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无私付出的所有功勋人物,致以亲切地慰问!你们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七十年光阴流逝,在如您这样伟大人物的助力下,中国踏着时代的步伐,强有力地走在复兴大路上,朝气蓬勃,生生

48、不息,身影翩跹,惊艳世界!“共和国勋章”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但,诚如您在获奖感言中所说:这里没有落选者,因为,百年中国复兴史上,每一位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炎黄子孙都是功勋!我们深知,评选的目的不只是让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铭记你们卓越的贡献与璀璨的成就,更是让中国当代青年接力前辈,走好下一段长征路!忆往昔,苦难与欢乐并存。突破封锁,保家卫国,冲向天际,捍卫南海,勇于补“芯”,鏖战贸易,你们在荆棘与苦难中毅然坚守,傲然不屈,终于等到了中国的黎明,迎来了开放的春天,中国,以嘹亮的嗓音唱出时代的最强音。“东方风来,春光浩荡,清鲦出水,百鸥矫翼”。从小岗破冰到改革春风吹遍神州,从天眼建成到“鹊桥传喜”,从

49、“复兴”风驰到“悟空”登天,青春的你们伴随着新中国的青春,中国在你们这些伟大的坚守者和开拓者的汗水滴灌下茁壮成长,不断展示大国风采!看今朝,壮阔东方潮,席卷全九州。你们,寸寸青丝熬成片片白发,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交付给了中国的崛起,继承前人之志,再创今人之功!终于,赤县神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一枝一叶总关情”,哀牢山上欢歌笑语,十八洞村安居乐业,孤岛苦楝生机勃勃难闻民间疾苦声,不见百姓愁苦颜。5G网络走进千家万户,高铁开到房门前,复兴梦将圆,强国将圆梦!展未来,秉持初心,让我们继续砥砺前行!一代人有一代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我们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有光,中国便不会黑暗!尊敬的共和

50、国英雄们,请你们放心,复兴中国大任的接力棒我们已然在手,“大国款天下,青年成英才”,剑之所指,吾之欲向,心之所往,必达远方!“羡子年少正得路,犹如扶桑初日升”。吾辈青年必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开创未来,以你们为指引,为旗帜,迎变而歌,踏变而舞,勇立潮头,承接你们,建立更加美好的中国,再交一份令世人惊羡的答卷!未来,站在建国百年的里程碑上,让我们一起遥望:未来中国之路定会步步生花,程程照月华!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

51、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审题:材料写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进行表彰,这些人物都是国家的功臣,为共和国的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是的时代楷模。“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获得共和国殊荣的国家英雄们,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了不平凡的功绩。“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奋斗的新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材料旨在引导我们要浓墨重彩记录英雄模范、表彰英雄模范,传颂英雄模范的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风尚。全社会都要向英雄学习,立足自身岗位,

52、用拼搏实现理想,用奋斗赢得未来,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收获不平凡的人生。写祝贺信时,注意突出英雄的光辉业绩;行文中应该有对功勋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有奋勇接棒的担当。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注意谦敬。写演讲稿时,注意突出英雄的光辉品质;立意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结合当今时代展现英雄们的偶像风采;文章体式限制为演讲稿,需要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具有层层递进的感召力。参考立意:(1)牢记使命,致敬建设者;(2)不忘初心,砥砺前行;(3)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素材:(1)回望历史,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枪林箭雨,荆棘满布的艰难险阻,什么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形

53、势,什么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志豪情。正是你们觉醒与呐喊,为中国人唤起了沉沦已久的民族精神,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意识。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激发出不同时代的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的源源动力。这是一个古老国家重新屹立的精神底蕴,更是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磅礴力量。(2)青春短暂,梦想不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值青年一代中国人,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一路走来,要把握好当下,奋进新时代,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加强共和国英雄精神的学习,继承先辈的精神和勇气,拥有他们的情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一代。

54、(3)作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位列新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谱,他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姓名却一度少有人知,直到晚年,“中国氢弹之父”才广为人知。“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深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于敏曾经用后出师表中的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报国之心。虽然都是核弹,但是相比原子弹,氢弹研究技术难度更大。从掌握原子弹到掌握氢弹,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英国用了4年,苏联用了不到4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不仅如此,中国研制的氢弹结构也是独一无二,被业界称为“于敏氢弹构型”。与很多“两弹一星”元勋不同,于敏从未出国留学,所以他自称“国产土专家”。他的这一特

55、殊经历,加上卓越的才华,让中国氢弹的研制路径完全撇开了外国。(4)科技进步永远没有终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不仅有为新中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还有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大家”。袁隆平,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一株野生雄性败育稻开始,引领着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发展,创造了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收获了响彻世界的“东方魔稻”。屠呦呦,坚持40年、经过191次实验失败,最终创新性地使用了低温萃取方法提取出青蒿素,给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无数疟疾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结构层次:“长歌未央,风鹏正举”,议论文文体。开篇表达对英雄的慰问与崇敬之情,接着提出论点:评选的目的不只是让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铭记你们卓越的贡献与璀璨的成就,更是让中国当代青年接力前辈,走好下一段长征路。然后分三层回忆历史,展望未来,深情讴歌祖国的变化:忆往昔,苦难与欢乐并存;看今朝,壮阔东方潮,席卷全九州;展未来,秉持初心,让我们继续砥砺前行。结尾点题,表达对“共和国功勋人物”的崇敬之情,表明自己将接过接力棒,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坚定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