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秦国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
2、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轻巧识记1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2分封制易误指正对分封制的几点认识“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所说的“封建”,是指一种社会形态,如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依次递进的五大社会形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此处“西周贵族集团”不可误认为是“西周社会”,因为从整个西周社会看还有处于社会下层的庶民。史论术语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王位世袭制
3、、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辨析比较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两个概念,两者不能完全对等。“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集权”则是从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来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
4、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史论术语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根据所给史料分析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人?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王室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史论形成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
5、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主题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教你读史根据图中的箭头指向,判断宗法制运行的基础、大小宗及相互关系,以及宗族与西周政权的关系。史料一大宗、小宗示意图教你读史文字史料以省略号为界为两层。第一层,分析了宗法制与西周建制的关系;第二层分析了宗法制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史料二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
6、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根据图片和文字史料,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史论形成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3)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主题三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
7、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史料反映出秦朝时中枢权力体系的特点是什么?国与家的关系如何,简要分析秦中央官制的特点。教你读史据三公的职权,概
8、括中枢权力体系的运行特点;据九卿的职责,领会“国”与“家”的关系;抓住三段史料中的关键语句“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大事汇总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官僚政治”“皆受命于皇帝”等归纳总结秦中央官制的特点。史论形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
9、创了模式。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题源材料摘自2011年浙江高考T38(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问题设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答案提示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
10、族政治。归纳升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题源材料摘自2011年福建高考T38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问题设置材料中王夫之对郡县制有什么看法?结合所学
11、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答案提示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归纳升华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影响虽巩固
12、了西周的统治,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史法研究(一)分辨史料的类型方法阐释在史学家看来,凡是保留了历史信息的东西,都具有史料价值。按照不同的标准,史料可以分出很多类别,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史料的实效或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前者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可信度,如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等;后者指距离时代较远,经过后人运
13、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能够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二是根据史料的载体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传史料和影像史料等类型。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等,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如经、史、子、集,著述等,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口述史料是指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座谈录音等,是文字、实物史料的重要补充形式;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运用感悟准确的判断史料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是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的基础。分辨史料类型、认识不同类型史料的特点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重要角度。因
14、此,掌握辨别史料的相应知识、基本原理,已经成为迎战高考的必修课。史料一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顾炎武史料二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史证(1)史料一为二手史料,因为是后人的研究成果,史料二为一手史料,因为是实物史料。(2)史料一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史料二中“海内皆臣”指秦实行郡县制,疆土辽阔,臣民众多。典题印证(2013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
15、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史料价值。据此可作如下判断:A项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C项说法不完全准确,文物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实。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接近于真实的历史。答案D五年考情统计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5年17考)分封制(5)宗法制(9)礼乐制度(3)秦中央集权制度
16、的形成(5年6考)秦朝统一(1)中央官制(2)地方官制(3)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例1(2013海南高考)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西周。抓关键:“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干扰选项B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正确选项C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诸子的政治地位有差别干扰选项D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干扰
17、选项考题演练1(2013新课标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题提示:抓题眼:等级差别;关键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答案:C2(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18、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解题提示:回答词:主要原因;关键信息: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答案:B3(2013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题提示:关键词:周礼,主要思想;关键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设置都清晰明确。答案:B考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例2(2013上海高考)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
19、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抓关键:“方国联盟”, 实施于商代,空余部分应为商朝之后的历朝模式。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郡县制度应在分封制之后错误选项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分封制之后错误选项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顺序有误错误选项D西周 “封邦建国”;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13浙江高考)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BC D解题提示:抓题眼:秦灭六国先后顺序;关键
20、信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国灭亡的时间最晚,以此为突破口。答案:A2(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解题提示:回答词:首要目的;关键信息: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答案:C3(2013北京高考)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C汉 D唐解题提示:关键词:守、县;关键信息:“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始为县”等。
21、答案: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A宗法制礼仪之地B分封制儒学发源地C分封制经济大省 D宗法制儒学发源地解析:选B鲁国是西周的封国,与分封制有关;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孔子主张回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创立儒家学说,鲁国是儒学发源地。2下图是“封”字的不同写法,甲骨文、金文的封字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意为培土植树,又有聚
22、土成坟的意思,引申为堆、冢之义。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就叫做封。此材料最能印证西周分封制()甲骨文金文金文大篆小篆A“封邦建国”B“建母弟,以蕃屏周”C“授民授疆土” D“立嫡以长不以贤”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聚土成坟”可知,其与血缘宗亲有关,再结合“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可知,其按血缘分封意在拱卫王室。B项符合题意。3.礼记昏义曰:“昏(通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周代的婚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合称为“六礼”,包括从议婚到完婚的完整程序。这表明()婚姻制度可以维系宗族血缘关系周代婚姻形成了一系列法定或约定俗成的礼仪
23、A都错误 B都正确C正确,错误 D错误,正确解析:选B依据材料信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知正确。由“包括从议婚到完婚的完整程序”可知正确,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4据史料记载,周族的开基之祖古公亶父觉得自己的少子季历最为贤明,更为可贵的是,季历的嫡长子昌(周文王)有圣瑞之兆。太伯(古公亶父的嫡长子)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便逃亡到了荆蛮。这一记载从侧面上说明了()A西周王位世袭制度异常混乱B西周沿用禅让制推选首领C西周逐步建立起嫡长子继承制D西周初期王位争夺激烈解析:选C材料没有反映出西周王位世袭制度的混乱与对王位的争夺,相反,太伯(古公亶父的嫡长子)和虞
24、仲主动跑到了南方,让位给少子季历,A、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材料反映出西周此时存在王位世袭制,而且为了让季历的嫡长子昌顺利即位,古公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季历,这是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所以排除B项,答案为C项。5.(2014临沂质检)古代中国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农民的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的团结C“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 D散漫自私的意识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家族组织”“异姓间相互排斥”,可以判断这些现象源于农民的宗法观念。6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
25、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解析:选B本题的主题是“宗法制”,根据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可以判断选择B项。A项错误,此时仍是奴隶社会;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宗法制的基本精神是血缘关系区别亲疏贵贱,并未提到是否是唯一标准,排除D项。7(2014珠海摸底)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
26、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解析:选B姓氏代表的是血缘,“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B项正确。8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D西周政治是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典型代表的贵族政治,而秦朝则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特征的官僚政治,选择D项。A项的分封现象秦以后仍然存在,B项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
27、置,C项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始终存在,故A、B、C三项均可排除。9(2014临沂质检)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以判断,秦朝皇权至上,大权独揽。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
28、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解析:选B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根据地分离,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地方割据,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故选B项。1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解析:选A“周之失,在于制”,是指西周分封制后来导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出现,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是指秦亡于暴政,而不在于郡县的推行。12(2014衢州一中检测)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
29、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解析:选B本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郡县政治”指专制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并非通过血缘纽带手段来高度集权的,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30、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三秦朝对山东地区的管辖(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8
31、分)(2)据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回答,秦朝在山东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卿大夫亦世其官”到“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可知;国家体制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归纳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二是在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成因和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治制度的形成可以从经济、地理、民族关系等角度。第(3)问第一小问通过对图片观察,可以得出“设郡县,修驰道”;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角度作答。答案:(1)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
32、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平民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中国古代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3)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山东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山东地区的发展。14.历史上对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
33、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颜元习斋四存编(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说的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8分)(3)据材料四,分析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2分)(4
3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认识。第(1)问需要理解材料意思,从“百世不迁”,可得出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概括李斯的观点是分封子弟,后世疏远,导致相互攻击;结合材料三概括柳宗元的观点是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唐为了提高官员素质,实行科举制。第(3)问结合材料四,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收万方以自私”,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第(4)问应站在时代背景和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其不同。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统治。(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证。政治制度:郡县制、科举制。(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4)时代背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