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想别人没想到的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91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想别人没想到的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想别人没想到的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新课标2019本课是阅读课文,不必太多的剖析课文内容。但课题作为三年级学生不一定能想明白。本人在完成本课时,特别提示了,文章的题目是眼睛,“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文章以此为题,就揭示了主题,说明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为了使阅读更为创造性教学,本人合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背景。比如“绘藏”有人给画师出了一题目:深山藏古诗。(内容略)借学生兴趣自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同样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三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

2、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却营造出了数不尽的情境,因此等到了画师称赞。说明了创造性思维很重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本文在写作中最妙的“一笔”就是:设悬念,让文章引人入胜。也就是一篇带有悬念的文章,最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本文最美的一点就是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妙,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最好。那么如何设置悬念呢?这就是要动笔之前做到对所写之事了然于心,安排好结构框架,然后让事情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能让人产生疑问。例如,写童年“捉贼”的趣事,设置悬念,先写妈

3、妈的钱放在枕头下不翼而飞,家人要报警,“我”却说不用,然后再布置现场让“偷”落网,结尾揭示“小偷”不是人而是一老鼠又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段就运用了这种悬念技巧。文中故事情节曲折,环环相套,作者不断“卖关子”,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担心。总之,悬念的运用既要符合生活规律,也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这样才能真实感人,如果悬念,设置不合情理,那就丧失了读者的胃口。实践训练,主要是以写为主,能将所写之事一步步地展开。如“一件没想到的事”。学生所写内容较丰富。如“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还是不忘。那是”这件事根本就不该发事,但还是发生了。那是”“这件事怎么会是这样样的结局呢?那是”等。还有学生用读后感的形式写的,由“想别人没想到的”想到了“司马光砸水缸救小孩儿”曹冲称象的故事情节,然而联系生活实际去想去举例写,作为三年级学生,还是不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