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菩萨蛮 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1)这首词上阕哪个字统摄了下阕内容?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5分)答: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
2、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注】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留屯:驻军屯田。蒲涧:在广州白云山。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1)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5分)答:_(2)请结合词句赏析“怪 我旧盟寒”中“怪”字的妙处。(6分)答:_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天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
3、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5分)答:_ _(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答:_ _4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牧 牛 图 田锡干戈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注这是一首题画诗。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1)第二句诗中的“似流水”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3分) 答: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3分)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1)
4、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5分)答:_(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5分)答: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野望 王绩东皋薄
5、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5分)答:_(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答:_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
6、月逐人归。注 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拂金徽:指弹瑶琴。(1) 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的“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答: (2)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阕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 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5分)答:_(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
7、析。(6分)答:_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x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_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8、。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飕飗:形容风声。(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_(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答:_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_(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参考答案1(1)一个“闲”字统摄了下阕内容,词人在描绘春
9、景时,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作者醉酒昼寝,寄情黄鹂;青山绿水、花红柳翠、流水潺潺、黄鹂鸣啭,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2)全词抒发词人洒脱放达之情,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词人描绘春景鲜明秀丽、清俊娴静,临水的茅屋,青山绿水、花红柳绿的明丽色彩,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生活安逸恬淡,而作者的心志、才情就寄寓于这画面之中。2(1)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人生易老的感叹;壮志未酬的慨叹;归愿难遂的伤痛。(2)
10、词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一个“怪”字,将家乡的青青梅子和清泉白石人格化,使情与景、物与人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壮志未酬归愿难遂的伤痛。3(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
11、亲人团聚。4(1)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许诗是针对秦始皇为自己修筑高大豪华的陵墓的事发表看法(进行议论),(1分);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实行暴政)的秦始皇批判与蔑视,(1分);而章诗则是针对秦始皇焚书的愚民政策而发表看法,(1分);表达了对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秦始皇的批判与嘲讽。(1分)(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崩”表面上是写秦始皇陵即使修得再高大也会有“崩塌”的时候(或“修筑得这么高大豪华的陵墓也“崩塌”了)(1分);还暗指始皇权势再大也要死亡,(1分);秦王朝再强大也很快就灭亡,(1分);还可理解为秦始皇
12、生前显赫、不可一世的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1分),(4点答出3点即可)所以说极富表现力。5(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6(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2)直接
13、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7(1)“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2)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8(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2)写了词
14、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俗,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示例:“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词人以丰富的想像,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寓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为灵芝仙草,长啸亦何为”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做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的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不仅描写词人酒醉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
15、尤其表现他想逃避现实而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 9(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
16、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10(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小溪里洗茧,表现出纯朴勤劳的品质和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心情。一个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
17、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11(1)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
18、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12(1)“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2)“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
19、流。【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答:_ 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答:_ _ _ 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5分)答:_(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20、法,请举例说明。(6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答:_(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注】
21、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答:_(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答:_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答:_(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姑苏怀古 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22、注】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答:_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相见欢 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答:_(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
23、题目。(11分) 金桥感事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注】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
24、、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答:_ _(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6分)答:_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
25、样的景象?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_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关山月 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 ,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星旗:星名。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云阵:军队。(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答:_(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答:_1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
26、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5分)答:_(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6分)答:_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答:_(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27、)答:_参考答案1(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送行舟东去,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2(1)“客思”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寒食泪”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
28、白发的幽怨。“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2)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 具体化,变得可观可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3(1)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
29、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2)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4(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
30、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5(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2)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
31、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上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6(1)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 出江之静。(2)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今日之柳似乎穿越千年,曾替吴王扫落花,但如今柳还在,人不在,物是人非,令人感慨。柳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结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有借
32、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7(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8(1)引用典故的手法。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2)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
33、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尾联以景结情,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9(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拟人手法。颈
34、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 情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10(1)思念家乡亲人。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11(1)前两句描写景物色彩明丽,有黄、白、绿、红四种色彩,以画入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这两句景物描写是(交代)渔父活动的背景,烘托(衬托)渔父的形象。(2)渔父的特点是: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蔑视名利权贵;逍遥自在,超脱尘世。12(1)这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烘托了作者被贬的悲凉心境。(2)这首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何人此路得生还?”表达了词人对被贬的怨愤(悲痛),“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