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
2、”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沪教版语文三下:班长的苦恼教案教学目标1、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4个“恼、夺、绊、掀”,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
3、和道理。教学难点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教学过程一 理解“苦恼”,揭示课题。1、 板书:恼 读字,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还有哪些带 “忄”的字。1) 组词,读词。4) 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2、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补题:8、班长的苦恼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3、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师范读.这是一首叙事诗(用诗的形式来叙述一件事)。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
4、件什么事?2、 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3、 交流: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板书:“我” 同学们大乔 小苗三 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1、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板书:欺负).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1) 读句并交流、板书:打 夺 绊2) 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2、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板书:同情)。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1) 请多位学生交流。2) 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出示: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
5、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3、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出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 。考虑再三后,我说:“ ”4、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5、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出示第一和第六节,指导朗读.出示说话练习:结果,“我”苦恼极了: 。6、 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1、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3、 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五、课后补充:1、介绍作者柯岩2、简单学习柯岩的名作小猫和小弟附课堂板书:8、班长的苦恼“我” 同学们袒护 同情大乔 欺负 小苗打、夺、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