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死回生教学反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这堂课是我在xx小学正式上的第一堂课,将会由语文大组长周老师亲临听课,所以我格外地重视,一方面自己是一个比较有责任感和认真的人;另一方面,这毕竟是一所名校,可以留在这儿变成了我奋斗的目标。得知
2、周五上这堂课是在周三,留给我备课的时间只有两天,对于一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门外汉而言,两天的时间想要把一堂课打磨精彩是不可能的,但我在尽力地做着。通过对我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周老师的讲课评课,我得出以下几点反思:第一、“教学目标”未研读透彻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是“复述课文”,也就是在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抓住重点词句把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而言,是十分难的。那么如何把这个难点在课文中落实扎实,成了我此堂教学课中的一个重点,但也是一个败笔。好心办坏事,这句话用在此太合适不过了。文中有一段扁鹊和侍卫官的对话,为了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
3、他们对话的信息,我把他们做了一个概括和罗列,分别是:死前病症(只说胸口闷);死亡时间(早上鸡叫的时候);死了多久(没过半天,还未入棺)。原意是想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太子死去的具体信息,但没想反而给复述带来麻烦。小朋友们的思维定势就认为老师列出的信息就是要复述出来的,这其实和我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这个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巨大败笔。第二、没有做到让小朋友回答的问题自己“心中有数”在“读一读”本课生词的时候犯了一些毛病。书写“囊”并没有问题,但让学生跟着一起数笔画很愚蠢;“手腕”和“切脉”没有落实,只是让小朋友们做了做动作自己感受,而未在做出动作之后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且“脉”还是一个看不见的身体部位,这个都
4、没解释到,显然这两个字词的教学是失败的;在解读两个多音字的时候,没有一步到位,而是让小朋友随性发挥,显得有点凌乱,教学部紧凑;引导小朋友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导向没找对,所以出现了一个生字被小朋友反复讲的问题。现实这些在之前的备课中没有做足功课,哪些字讲到哪一步,即可收住。而我的问题是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课文上不完,时间的浪费全部在这些无谓的东西上。第三、导入新课显得十分拖沓不利落文章标题,读一至两遍即可,不需读三遍。加上每次上新课之前,小朋友们都会做好课文的预习工作,所以没必要在上课之前就让大家默读课文,而是应该直接就问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知道“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吗?接着追问文中谁有“起死回生
5、”的本领呢?很自然的就引出扁鹊了。第四、板书凌乱,字迹潦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不用说语文教师了,字迹公正整洁是最最基础的。板书的罗列其实就像一面镜子,不仅照耀着小朋友,也照耀着教师自己。而本节课,由于之前字词部分已耗费不少时间,因此后面的教学我就想抓紧时间,所以在书写板书这块儿是完全疏忽了,殊不知,板书的书写在小学阶段那是相当的重要。若将来出去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板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分指标。试问这凌乱不堪字迹潦草的板书如何让小朋友看的懂,如何让父母放心,如何过得了自己这关?第五、语文基本功欠缺本科四年学了所谓的信管,我看倒也没学着什么内容,倒是四年被学校给“管心”了。读了研之后,看了一些专业书
6、籍,都是关于教育社会学的,于语文学科几乎无任何联系,也就谈不上什么语文教学基本功了。如今,算是半正式踏入了校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光荣的光环可不是这么好戴的,这得肩负起多么巨大的责任呐!我想,将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恶补基本功是当务之急,也是必须的。这堂课中,就犯了一个教学中绝对不可以犯的错误,把复述要点的概念完全说错了。这绝对是我的责任,因为备课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备到这个内容,但是在上课时又忽然自己把这个内容带出来了,导致出现了绝对不可以犯而犯了的错误。可见,严谨的备课是多么的关键。上课时也不能由着性子想说什么说什么,我的嘴巴何时才能管住,不乱说话呢?第一堂语文课,可真
7、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演习。这个学校的老师都非常的认真、严谨、负责、有能力,个个老师拿出来都是顶呱呱的。上班一周以来,办公室几乎见不到老师无所事事到处游荡,或者上网聊天,个个都在认真工作。这种工作氛围既然而然也就我引导我像他们一样认真努力备课教书。我很庆幸,也很荣幸,可以来到这样的一所名校,在如此高的一个平台上学习,我相信我的进步会非常快、非常大。到校一周时间,共听了3堂大型公开课,两堂试讲课,这个密度在其他学校是很难见到的。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对我,你要是想混日子的,就赶紧离开这里,去个普校安安稳稳地做个小老师,舒舒服服地混到退休;你要是有理想的,那么太恭喜你了,这里的机会非常非常多,只要好好把握,你
8、就会很出彩,我们这里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勇气。感谢陈老师,对我这个刚进来的新教师讲这番话,从心底里很踏实很温馨。加油吧,小孙!向着理想,不停奋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
9、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
10、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起死回生教学反思前不久,我对农村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起死回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扁鹊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法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的故事。它是第三单元的起始篇,而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就是复述课文。复述不同于背诵,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刚开始进行复述时教师的有效指导非常重要。在复述课文11、12小节时,我先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小节的内容,抓住关键的动词演一演,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这些关键的动词进行复述,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将内容复述清楚。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偏紧,有些必要的引导进行得比较局促。在学生复述时,缺少必要的点拨,学生只注重介绍扁鹊的医治过程,没有把太子的反映介绍进去。如果这时候,教师能适当的引导,学生会将内容复述地更完整。回头想来,自己也不能过于着急,刚开始教师的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是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以及如何把一段话说连贯。如果要求过高,学生就会对复述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