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26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

2、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

3、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召集(zhozo)骆驼(lunu)宋以后,京师

4、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起伏(ff)恰好(qish)来源:学|科|网得意(ded)画得好(ded)称号(chngchn)称心(chnchn)数字(shsh)数不尽(

5、shsh)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密)(密)麻麻若(隐)若(现)弯弯(曲)(曲)恍然(大)(悟)(连)绵不(断)点头(称)赞(1)上面词语中,AABB式的词语有密密麻麻、弯弯曲曲。(2)上面词语中,ABAC式的词语有若隐若现。(3)请任选两个词语写一句话: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穿过连绵不断的群山,流向大海。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1.请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2.请你找出这句话中出现的关联词语。虽然但3.给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

6、思保持不变。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这篇课文中,三个徒弟画的内容都不一样。大徒弟在画里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两只骆驼。小徒弟的画能够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是小徒弟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来源:ZXXK深山藏古寺 来源: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要招收一名画师,考官要求以深山藏古寺为题画一幅画。大部分考生要么只画了一座寺院,要么画了寺院的一角。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主考官说:“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1.文中用来指考试第一名的词语是魁选。2.用“”画出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句子。略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B的修辞手法。A.比喻B.对比4.与其他画作相比,这幅被认为是“魁选”之作的突出特点是(B)A.画面更加精美B.构思新颖独特,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