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19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几年来,

2、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21

3、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由

4、”、“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 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

5、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续认真加以解决。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她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节选自2010年1月7日参考消息

6、)1. 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B. “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C. “中国模式”是继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D. “中国模式”给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结果。2. 下列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B.

7、“中国模式”虽然还不具备高度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发展模式那样的普适性,但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C. “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处于现在进行时,它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不会一成不变。D.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 中国有理由坚持自己的选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3.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际社会的某些人借中国的快速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些推断都是错误的。B. “中国模式”不具备“博爱”、“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的根本原因。C. 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有参考的意义。D.

8、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中国逐年扩大了参与度,这表明中国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C项,结合文本内容“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则是错误的推断”分析,“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属于无中生有。【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

9、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B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分析可知,“但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推断。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B项,结合文本内容“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分析,“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的根本原因”,因果关

10、系不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新动能”之一,共享经济有光明的前景。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就是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共享+”百花齐放,这是好事,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模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 比如,有人把“共享雨伞”投放到地铁口、公交站台等交通节点,结果半个月后悉数消失;有人在城市街头投放“共享马扎”,但管理跟不上,最终被市政部门清理搬走;有人推出“共享睡眠舱”,但安全、消防、卫生都不过关,最终被管理部门叫停 共享经济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

11、下,权利人将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权利人也能从中获益。其本质是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存量经济,减少浪费,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伪共享”之所以没市场,就在于它们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生产与生活的痛点,却因制造“虚假需求”,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了“非共享、不经济”。 “共享項目”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有人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还将保持40%的高速增长。(摘编自“共享经济”越是被看好,越不能滥用,20171027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国的共享服务正在向汽车领城扩大。预计到2020年

12、,中国共享汽车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4亿元扩大至93亿元,在中国,共享单车等服务迅速普及,但共享汽车面临诸多课题。大型汽车厂商由于担心汽车销量下滑,也对共享汽车持谨慎姿态。但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可能在共享汽车领域加强攻势。中国约3亿人有驾照,而私家车保有量约15亿辆,单纯计算有15亿人有驾照但没车。有问卷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愿意尝试共享汽车服务”。 (摘编自中国共享汽车服务业快马加鞭20171220“日本经济新闻网”)材料三: (摘自透过共享经济看消费生态变化2017.12.25)材料四:近日,摩拜单车宣布与日本最大移动社交网络公司LINE达成战略协作。LINE领投摩拜单车在日本子公司的

13、A轮融资,认购股份不超过20%,并派遣董事。业内人士表示,拥有更低成本、更大规模的运营经验和更多数据的摩拜,有了日本最大移动社交网络公司LINE公司千万量级用户的加持,将有力促进日本共享单车市场成长。 (摘编自日本LINE希望中国共享单车助力2020年东京奥运会20171222环球网”)4. 下列对材料中“共享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是在一定前提下,临时转移资源的使用权,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权利人也能获益。B. 共享经济应立足消费者需求来解决生产与生活的痛点,整合闲散资源,实现真正共享与经济。C. “共享+”成为“新动能”,共享单车、共享租屋、共享雨伞、共享马扎

14、已走进我们生活。D. “共享项目”应走理性、合规、审慎之路,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方能找到发展焦点并盈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共享经济只有摆脱资本热捧的假象与无意义的营销炒作,通过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模式,才能在未来几年保持40%的增长。B. 中国共享汽车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4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93亿元,这说明,尽管面临诸多难题,但中国汽车厂商已经加强攻势。C. 材料三揭示了在共享服务方面,共享出行在夜间出行和等待时间两方面更具有优势,共享单车优势明显,共享汽车则具有潜在需求。D. 公交汽车和轨道交通明显可以节约出行的成本,但它们夜间

15、出行不便利,通勤速度慢,因此必须增加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的投放数量。E. 摩拜单车与日本网络公司LINE达成战略协作,此协作强强联合,将有力促进日本共享单车市场成长,也可能助力2020年东京奥运会。6. 怎样才能推动我国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C 5. CE 6. 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生产与生活的痛点。建立有效科学的管理和盈利模式。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理性、合规、审慎地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相关项目。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

16、中共享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共享经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C项,“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已融入普通大众的生活”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就是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第二段说“比如,有人把共享雨伞投放到地铁口、公交站台等交通节点,结果半个月后悉数消失;有人在城市街头投放共享马扎,但管理跟不上,最终被市政部门清理搬走;有人推出共享睡眠舱,但安全、消防、卫生都不过关,最终被管理部门叫停”,这些都是“伪共享”,由此可

17、见,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并未成功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只有才能”的说法移花接木,与文意不符。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共享项目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有人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还

18、将保持40%的高速增长”。“保持40%的高速增长”只是预测。B项,“但中国汽车厂商已经加强攻势”错误,选项把未然说成已然,材料二中说的是“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可能在共享汽车领域加强攻势”,只是“可能”。D项,“公交汽车和轨道交通通勤速度慢,因此必须增加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的投放数量”错误,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通勤速度慢”的是公共汽车而非轨道交通,而且选项也是强加因果。故选CE。【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

19、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怎样才能推动我国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可以依据题干要求到材料中圈出有关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做法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别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也可以圈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模式”,这是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模式;材料一第三段中“伪共享之所以没市场,就在于它们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生产与生

20、活的痛点”,正确的做法应是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生产与生活的痛点;材料一第四段“共享项目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这是正确的做法,即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理性、合规、审慎地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相关项目;如材料四“近日,摩拜单车宣布与日本最大移动社交网络公司LINE达成战略协作拥有更低成本、更大规模的运营经验和更多数据的摩拜,有了日本最大移动社交网络公司LINE公司千万量级用户的加持,将有力促进日本共享单车市场成长”,这是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其经验,即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1、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

22、“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我至今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听到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这一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慢慢知道

23、,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解无存,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子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也罢,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

24、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一个所谓强者,一个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可能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成功人士”,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我喜欢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雯,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委婉,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作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河南坠子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有来到去地白话。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强刺激的

25、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执著、富有理想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苏联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不管苏联的历史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它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乐

26、毕竟不是公文,当公文失效了的时候,音乐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和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这样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进入声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

27、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魅力。周璇、邓丽君,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芭拉,德国的尼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方。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去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我相信,我会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

28、不是由于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竟第一次让“我”对声音有了情感体验。这样开头自然引起下文 “我”对声音诸多的认识和感悟。B. “我”对声音形象的感受非常细腻,不管是小雨、还是中雨、还是大雨,“我”都能感受到雨声所体现的不同风格。C. 作者用欣赏与赞美的笔触,描绘了对音乐的细致多样的感受,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众多形容词的精当使用,使语言生动形象。D. 本民族的、西洋的,现代的、古典的,高雅的、通俗的,在诸

29、多的对比中,传达了作者对于通俗音乐创作的喜爱以及未能从业的遗憾。8. 作者为什么说艺术属于弱者又属于强者?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9. 文章题目如果改成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否合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属于弱者:“我”学的歌子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时过境迁以后也会变得温柔,激越欢快的曲子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寂寞,创造和享受艺术的,多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属于强者:苏联歌曲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其他一些名家的音乐作品是我健康工作和生活的保证及力量的源泉。音乐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 9. 不合理。文

30、章开篇是从声音形象入手的,强调“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第三段写到“喜欢听雨”“风声雨声”等也是“声音”的范畴,而非“音乐”。作者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因为“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对音乐的描写也是通过描述各种声音,如“大吵大闹”“春潮”“水银泻地”等。所以原题目内涵更丰富,意蕴更深刻。【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是对原文第1段内容的概括及作用的分析,概括分析正确;B项,是对原文第3段内容

31、的概括,概括正确;C项,是对原文文章内容、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的分析,分析正确;D项,是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概括,“在诸多的对比中”理解有误,文章并没有对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对比,另外,选项中“作者对于通俗音乐创作的喜爱以及没能从业的遗憾”更是无中生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个答案一般就在句子的前文或后文,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本题中“艺术

32、属于弱者”在原文第5段,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所以内容方面可从前文总结得出:“我学的歌子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时过境迁以后也会变得温柔,激越欢快的曲子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寂寞”,从而得出作者的情感:创造和享受艺术的,多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艺术属于强者”在原文第8段,通过原文:“这样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的“这样说”可知“艺术属于强者”这句话是对6至8段内容的总结,从而得出答案:苏联歌曲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其他一些名家的音乐作品是我健康工作和生活的保证及力量的源泉;情感方面:音乐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9题详解】

3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总结概括答案,本题的题目是“文章题目如果改成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否合理”,换成另外一个题目好不好,解答时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表明观点(一般答不可),本题回答:不合理;第二步,说出理由,即回答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文章主要内容+原题目的含义+作用),本文主要内容:文章开篇是从声音形象入手的,强调“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第三段写

34、到“喜欢听雨”“风声雨声”等也是“声音”的范畴,而非“音乐”。本文原标题的含义:作者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因为“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对音乐的描写也是通过描述各种声音;本文原题目的作用:内涵更丰富,意蕴更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

35、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

36、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B. 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C. 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

37、D. 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11.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B. 对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回答自汉朝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 五伯,即春秋五霸,说法之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D. 茂材,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称,明清两代称为生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的后面讲学;弟子们后人学的要由先人学的

38、传授学业,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他。B. 董仲舒居家著书,仍然关注国事。他辞官归家之后埋头修学著书,但只要朝廷派官员到他家征询他对重大问题的意见,他都会有根有据地作出解答。C. 董仲舒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他先辅助骄傲勇武的易王,后辅助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他审时度势、巧施计谋,将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D. 董仲舒廉洁正直,受到权臣嫉恨。他认为掌握大权、位至公卿的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因此对董仲舒心生嫉恨,之后终于寻找时机对他进行了报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2)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答案】10.

39、A 11. A 12. C 13. (1)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2)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句话可译为

40、,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生病为由免职。董仲舒共做过两国的相,都是侍奉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之地治理得很好。“获罪”是“恐”的原因,所以应是“仲舒恐久获罪”,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数上疏谏争”,可译为“多次上书直言规谏”,“谏争”是“上疏”的目的,故“上疏”和“谏争”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

41、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博士,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错误。秦汉时期已有博士此官职,是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以后专掌经学传授,成为学官。A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

42、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董仲舒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错误。由原文“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等可知,董仲舒被派到胶西,是被人陷害,不是被重用。C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下帷,教书;以,按照;久次,年资长短;或

43、,有人。(2)及,等到;去位,离开官位;以为,把当做。【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

44、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策问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奉事辅佐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齐桓公有疑难问题就向管仲请教,我有疑难就向您请教。”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

45、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大臣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虑之色,说:我听说攻打别的国家不去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别国为什么问到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就没有一位仁人。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先推崇欺诈武力而后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施行不正当的诈术,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的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头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说得好。”董仲舒

46、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的官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共做过两国的相,都是侍奉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之地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

47、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推荐茂才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年纪大了,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

48、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字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49、15. 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答案】14. B 15. 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

50、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项,“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错误,诗中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判定该诗句所运用的手法,然后将手法带入具体诗句中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该手法运用的效果或作用。首先要了解尾联诗句的意思,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应抓住诗句中的不寻常之处,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

51、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常见之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的诗句是:“_,_。”【答案】 (1). 哀吾生之须臾 (2). 羡长江之无穷 (3). 背绳墨以追曲兮 (4). 竞周容以为度 (

52、5). 妇姑荷箪食 (6). 童稚携壶浆【解析】【详解】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外“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

53、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注意以下字形:须臾、羡、兮、箪、稚。【点睛】虽然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但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4)要留意具体环境。(5)要留心语句顺序。(6)要注意语句出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学生中不乏写作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于是,思想要最深,语言求最美,素材求最新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效果往

54、往欠佳,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其实,“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要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家,可至多成为“挑不出毛病”的文徵明,永远达不到王羲之 的妙境。当他们还在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赋予笔画自然物态,使其变化万端,大气淋漓。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 。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要求他们刻意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

55、来越像“馆阁体”?当然跟与自然隔离,与社会脱节,与缺乏对人生的思考紧密相关( ),“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然、社会、人生亲密接触。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小局部;有了 的“大气象”,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 的“小蒸腾”。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些学生“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B. 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C. 学生的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D. 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

56、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炉火纯青 不言自明 云蒸霞蔚 繁花似锦B. 炉火纯青 不言自明 云飞泥沉 繁花似锦C. 游刃有余 不相伯仲 云飞泥沉 目眩心花D. 游刃有余 不相伯仲 云蒸霞蔚 目眩心花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B.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C.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

57、,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D. 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答案】17. B 18. A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原句的语病有两处:一是“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歧义,“一些”修饰的对象不明确,既可能修饰“学生”,也可能修饰“作文”,排除A

58、D两项;二是中间偷换主语,C项,“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的主语不再是“优秀作文”了,而是“读者”。排除C项。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前者重在解决问题的娴熟,后者重在某一技艺的纯熟完美。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炉火纯青”合适。据此分析可排除CD两项。第二组:不相伯仲:比喻差不多

59、,难分优劣。不言白明:不用说话就能明白。语境中两种书法技艺,高下已见,与“不相伯仲”文意正好相反。此处应选“不言自明”。第三组:云飞泥沉:比喻消失或悬殊极大。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绚丽灿烂。语境中,用来修饰“大气象”的,应选“云蒸霞蔚”。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第四组:繁花似锦: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目眩心花:眼花缭乱,心神迷乱。根据语境,用“繁花似锦”来描述写作中刻意追求诸如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精美达到的“效果”比较合适。故选A。【19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

60、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BC两项把“将写作”置于“陷入”前,导致“陷入误区”陈述对象的变化,由“中学生”转化为“写作”,这与要表达的原意相悖;BD两项将“以此为终极追求”后置于“且”后,导致句中的“此”指代不明。综上分析可知,A项补写最恰当。故选A。【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

61、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共一丘。(1)_(2)_

62、(3)_(4)_(5)_【答案】 (1). 七夕(乞巧节) (2). 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 (3). 重阳节 (4). 除夕(除夜) (5). 清明节和寒食节【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推断出节日名称。(1)“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为七夕节;(2)结合“铁关金锁彻夜开”“

63、何处闻灯不看来”分析,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4)“残腊即又尽”,“残腊”,农历年底;再由“两岁欲平分”,可知是除夕;(5)“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21.下面是某商品网络购买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案】客服接到买家的大宗购买订单后,向法务提交审核,如审核未通过,该交易终止。若审核通过,则提交折扣申请,申请未通过,按原价销售。折扣申请通过,确定打折销售,再派专人跟进该订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64、。重点考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看清楚流程图陈述的对象;看清箭头指向或事物的发展方向;然后把握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条件、因果或转折等。根据大箭头的方向,此过程主要有几大步,然后分别又有几个环节,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次材料是某商品网络购买流程图。表述时依照流程图的走向进行陈述,其中,“法务审核”一环节有两种可能,审核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情况,要分开一一陈述。另外,折扣申请也会出现两种情况,审核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情况。陈述时注意内容完整,不要遗漏环节,表述准确,不能词不达意;语言要连贯;同时留心字数的要求。整理后,该流程图可以总结为:客服接到买家的大宗购买订单后,向法务提交审核,如审核未

65、通过,该交易终止。若审核通过,则提交折扣申请,申请未通过,按原价销售。折扣申请通过,确定打折销售,再派专人跟进该订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明将于2019年参加全国高考。最近,他开始思考自己高考志愿的专业填报问题。在和家人朋友的探讨中,形成了四种意见和建议;一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二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三是选择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四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其实你也将面临同样的选择,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

66、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延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

67、异样产生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

68、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确实,同样从事研究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案件?因被逼学习而跳楼,结束大好的青春年华;因被逼练钢琴而宁肯自砍手,摆脱约束获得自由。而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生病。这就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最大区别。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

69、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

70、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题目有非常明确的写作任务驱动要求其实你也将面临同样的选择,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这段文字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本题的命题动因是:“职业能力”作为四种关键能力之一,须以职业(

71、专业)选择为基础。此题意在引发即将结束高中学业的高三学生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提前为专业填报或职业选择做准备。可选择材料中四方面意见建议中的一个方面说见解,也可综合各种意见,加以权衡并作出取舍行文。注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为基本要求,深刻透彻、有启发性的当然最好。要符合书信文体要求。可从以下角度选择:最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擅长的术业有专攻;最热门的走在时代前沿,为投身新时代建设做准备;最需要的服从社会需要,贡献自身力量,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如先确定标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分析,引出论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72、论述,如兴趣会开启希望之门;兴趣会开启智慧之门;兴趣会开启成功之门等,结合事例分析论述即可。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想法或期待等,如兴趣使人拥有希望,兴趣使人成功;兴趣是你我最好的老师,拥有兴趣,在你无助、烦躁时,它就会出来,为你排忧解难。【素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有些人就是因为发展自己的一种兴趣而取得成功的。比如说牛顿,牛顿在一棵苹果树底下乘凉时,突然被一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他便产生疑惑:“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机牛顿本身对此的兴趣使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万有引力。大仲马是一位大众熟知的大作家。可是,你知道他成功的秘诀

73、吗?他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几岁独闯巴黎,后来遇到国家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被流放,这时他对创作产生了兴趣,于是自学成才,完成了许多创世之作。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以兴趣为起点: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很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引领考生走出泥潭。以工作为导向:专业若能与工作挂钩,可以使学习更好地服务工作,在学习中找到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答案。以特长为参考:尽量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扬长避短。总之专业选择不能盲目,要做好理

74、性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才能全心投入,事半功倍。【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