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反思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不少教师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意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意无意地将学生引到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这种单一、武断的思维方式无法培养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就是要求人们全面、本质和发展地看问题,就是把事物的发展看作对立中的运动。一个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逐步形成的。那么,小学生的
2、“辩证思维”能力该如何培养?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四个策略。一、抓好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引导小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训练,进行空洞说教。小学生处在“辩证思维”的萌芽阶段,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进行训练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童话故事中都有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适合训练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四
3、种方式。一是讲故事。教师可让小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复述的方式和讲述的方式,掌握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二是找原因。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童话故事常常涉及可笑的情节,所以在小学生感到可笑的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小学生寻找可笑的原因。三是说道理。在阅读故事后,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思考故事说明了怎样的道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量从个别到特殊再到一般,对故事进行辩证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中隐含的辩证道理。四是作反思。在明确了故事说明的道理后,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将所学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并反思自己或审视他人,看看有没有类似问题,并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例如在教学骆驼和羊一
4、课时,课文的中心句是老牛说的话:“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这句话体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教师可在小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两个问题(骆驼很高,能很容易吃到伸出墙外的树叶,却钻不进又窄又矮的门,这说明什么?羊很矮,能大模大样地走进又窄又矮的门,但吃不到伸出墙外的树叶,又说明什么?),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牛的话。接下来,教师可启发学生熟读课文,透过语言文字,训练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吃树叶时,因为树叶在高处,所以骆驼长得高,便成为“长处”;羊长得矮,便成为“短处”。在进矮门时,因为门又窄又矮,所以羊长得矮,就成了“长处”;骆驼长得高
5、,便成为“短处”。通过语言的训练,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使学生明白:骆驼和羊在不同情况下,既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同一特点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是长处,也可能是短处。如果离开具体情况,那就不能作出具体判断。就这样,学生把已感知的具体情况提炼、升华为理论认识。为了深化学生对“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的认识,教师还可通过句式的变换,使学生加深对中心句的理解。例如: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是正确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是不对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才是正确的。只看到
6、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要看到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才是正确的。这样的句式可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飞跃,使学生自觉接受“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启蒙教育。二、拓展阅读渠道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一次六年级的读书交流会上,大家讨论由杜甫的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引发的相关读书内容。为此,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等故事拿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晰了这样的道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因此要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在讨论中,有个学生讲述
7、的一则历史故事引发了其他学生的不同看法。故事是这样的:1802 年,英国和法国为了抢占殖民地,几乎同时派出船队驶往澳大利亚。法国人率先抵达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并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随即,浪漫的法国人被当地一种色彩斑斓的珍奇蝴蝶吸引,他们跟着蝴蝶一直进入澳大利亚腹地。这时,英国人抵达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他们看到法国人的船,但没见到法国人。于是,英国人迅速安营扎寨。等法国人兴高采烈地带着蝴蝶回来时,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牢牢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法国人追悔莫及。听完大家的不同看法,教师要求学生用一个成语对上述故事进行概括。大家选择“因小失大”这个成语。那么,“因小失大”跟“抓住主
8、要矛盾”有没有关系?教师让学生再讨论,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故事是从反面强调“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其他实例。有的学生说:“在一个班级里,老师有许多事情要做,例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按时上学、用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教导学生讲卫生、懂文明等,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其他方面都会好起来。”有的学生说:“对于我们来讲,需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分清主次,用心学习各门功课,然后再围绕学习兴趣发展其他兴趣,以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联系生活练笔在学生有了“辩证思维”的意识后,学生还要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由此及彼
9、,由抽象到具体,将所学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进行练笔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想去的地方。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就此,教师安排学生尝试练笔:“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有许多感触。或许我们曾拥有过换一种方式对待困难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或许我们曾遭遇面对困难不知所措,悲观失望的无奈;或许我们正在面对困难,有想法需要诉说那么,请大家拿起笔,写下心中所想吧。”就这样,学生纷纷有感而发。
10、有的学生写自己成功的经历:“做数学题时,我采用多种方法解决;下围棋时,在我围不了空了的情况下,想办法杀对手的大龙,扭转局势;画画时,绿色用光了,我就把黄色和蓝色调在一起,于是绿色出现了”有的学生反思曾经的失败:“遇到困难,不愿变通,只会埋怨,不是好办法,完全可以换种方法试试看”四、进行课堂辩论“辩论”是彼此用一定的事实理由阐述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思维矛盾,以达成共识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辩论,可使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组织“专题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提出一道开放性辩论题:“在当今社会,你是想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苹果和石榴那样的人?”学生们分别组成“正方”(花生)和“反方”(桃子、石榴、苹果)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双方分别陈述观点,指出对方的不足,气氛非常热烈。“专题辩论”的形式既贴近学生实际,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又让学生学习辩论技巧,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若要进一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需要深入探讨。(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