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产生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其中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寓意是()A我国正遭遇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略B长期战争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状态C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D前进的道路上危险重重,要居安思危D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是要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居安思危,故选D项;1949年,我国已经没有大规模西方列强的
2、侵略了,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民族到灭亡之际,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并非“最危险的时候”的本意,排除B项;同上,祖国未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也不是“最危险的时候”的本意,排除C项。2据统计,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经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法律、法令达50件之多。这表明()A人民政协成为唯一的立法机关B人民政协代行着人大职权C中央人民政府决议需政协批准D新中国立法程序日趋完善B由材料“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法律、法令由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批准,可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故选B
3、项;“经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法律、法令”说明人民政协并非唯一的立法机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律、法令是由政协和中央人民政府制定或批准的,不是政府决议,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审批的机关,而非制定法律的程序,排除D项。3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C由材料“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
4、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体现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4(2020保定摸底)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员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C开展群众
5、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A根据材料中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可知,国家重视党内意识形态建设,故选A项;材料中只提到对于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要求,没有涉及群众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党员,没有提到群众,排除C项;中共一大以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5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这一作品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C图中人们在投票选举人民代表,行使选举权,说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1954年,排除A项;宣传画反映的农民积极参与选举,而不是民主权利的平等,
6、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D项。6(2020吕梁一模)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 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A宪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B材料数据说明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广大人民群
7、众充分参与,这说明宪法制定是非常严肃的,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订,排除A项;C项只体现出群众性,排除;材料说明宪法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排除D项。7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C创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D结合19531956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可知,毛泽东对宪法的评价“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实际上是指宪法体现了这一时期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发展特点,故选D
8、项;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民主主义原则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体现的,排除A项;1954宪法具有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但与材料“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不符,故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不是1954年宪法的特点,排除C项。8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根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9、”可知,该宪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主要陈述的是1982年宪法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9截至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达333所,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9所,有13所法学教育机构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A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B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C社会主义法律
10、体系不断完善D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A由材料“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知,我国法学专业人数多、法学研究机构多,结合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水平迅速提高,故选A项;民主法制建设速度加快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法律体系的建设状况,排除C项;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10(2020乐山调研)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 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8 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
11、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期 B法制体系有待健全C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 D依法治国全面推进B材料反映出全国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和被开除党籍的人员众多,这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需要加强,法制体系有待健全,故选B项;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依法治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全面推进,排除D项。11(2020晋城一模)下表反映的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
12、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A.制定村民自治法规 B深化基层民主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提升官员素养B由材料“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可知是新时期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学专家主张深化基层民主,而非制定自治法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建设而非依法治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民主政治而非官员素养,排除D项。12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
13、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C赋予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的内涵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上的活动空间A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为香港优势”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谋划,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故选A项;由于实行“一国两制”,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发展并不起主导作用,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获得新的发展,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排除C项;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是中央政府赋予的,更多的是体现了香港和祖国的关系,D项表
14、述不完整,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怀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第十七条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
15、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条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第十五条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内容与共同纲领相比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
17、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可得出民主性;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可得出革命的彻底性;根据材料一“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可得出运用立法手段;根据材料一的条文可知其涉及国体、革命事业、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由此可得出全面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过渡性、临时性。第二小问
18、作用,根据材料一第一条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根据材料一第二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使革命性质变化: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一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并联系“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内容可得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对比材料一第一条的内容可得出赋予国家性质以崭新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
19、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比材料一第二条内容可得出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结合1954年宪法的两大原则并对比共同纲领可得出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巩固革命成果、巩固新政权;根据材料二“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保障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创造
20、条件。第(3)问,根据材料三“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得出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材料三“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三“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得出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根据材料三“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可得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根据材料三“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1、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可得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1)特点:运用立法手段;革命的彻底性;民主性;全面性;过渡性、临时性。作用:推动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促使革命性质变化: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变化:赋予国家性质以崭新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
22、原则。原因:巩固革命成果。巩固新政权。保障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创造条件。(3)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基础;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
23、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
24、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材料表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了指导
25、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
26、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