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例 题试题1 大气的保温作用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8分/3 min)1.H的数值应为( )A.40B.60C.125D.1342.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A.A的数值B.B的数值C.I的数值D.G的数值【解析】第1题,H的数值应该是大气支出中指向大气的部分。数值上等于大气的热量收入与热量支出之差。大气的热量收入为192310114166,所以H16610660,故选B。第2题,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会使大气中的各种数值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太阳辐射。【答案】1.B 2.A基 础 回 归“三过程”说明保温作用原理过程一“太阳暖大气”:太
2、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过程二“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过程三“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例 题试题2 热力环流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百帕),回答 12 题。(8分/3min)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MNPOB.MNOPMC.MNPOM D.NMOPN2下面图中能正确表示N的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A. B. C. D.【解析】第1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
3、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B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N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同一高度,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D项正确。【答案】1.B2.D基 础 回 归2句话决定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1)冷热不均,“热胀上升,冷缩下沉”。(2)水平方向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如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气温高的地方(如甲地),空气膨胀上升,则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温低的地方(如乙地、丙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3
4、)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图中处)。(4)垂直方向温压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例 题试题3 大气环流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1.5min)P地近地面的风向和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A.西南风气温日较差小B.西北风气温年较差大C.东南风降水季节差异明显D.东北风天气晴朗【解析】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多雨,日较差小。【答案】A基 础 回 归“0369”记忆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分和热量分布直接影响各地气候的形成。(
5、2)形成机制: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以及地球自转,导致了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形成。下面以北半球为例进行说明。030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30N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气流辐合上升。3060中纬环流:30N处气流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南风60N处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流30N处气流下沉。6090高纬环流:极地上空气流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处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极地上空气流下沉。例 题试题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016年12月20日某船只因遭遇暴风雪被困
6、图中海域。读图完成12题。(8分/3min)*船只被困位置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A.B.C.D.2.导致该船只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所致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据风向可判断,均为北半球,均为南半球,图中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图中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图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图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故图符合。选D。第4题,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图示地点受西风带控制,带来降水天气;
7、极地东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不易形成降水;极地高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东南信风不影响该地区。选A。例 题试题5 季风的形成基 础 回 归“太阳走我也走”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规律: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3)应用:判定季节,确定气压带和风带,纬度分析,天气分析,气流性质判断,分析气候类型及特征等【答案】1.D 2.A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2题。(8分/3min)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8、.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第2题,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时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西南季风,为南亚地区带来丰沛降水。例 题试题6 锋面基 础 回 归利用海陆温压关系理解季风的形成(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容量不同),导致北半球气压带不完整(1月前后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7月前后大陆上
9、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季风环流。(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东亚东南季风。冬季: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如东亚西北季风,南亚东北季风。(3)风带移动形成的季风赤道两侧,随季节的变换,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会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风向发生变化,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答案】1.D 2.D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8分/3min)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
10、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 至 B. 至 C. 至 D. 至 于2. 图中、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解析】第1题,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至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第2题,根据图中近地面气旋活动呈逆时针方向,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两点,位于气旋西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答案】1.A 2.B基 础 回 归“冷暖自知”学会锋面的判断(1)锋面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冷气团前进,
11、暖气团后退”为冷锋;“暖气团前进,冷气团后退”为暖锋;“进后退前”即前进的气团在锋后,后退的气团在锋前。(2)天气与锋面我国春季沙尘暴,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是由冷锋形成。“X”形气温、气压变化看冷锋、暖锋: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为冷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下降为暖锋过境。 规范训练一、选择题(44分/16.5min)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1.图中(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越多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越多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越少D.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越少2.低纬地区地球
12、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D.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越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越少,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越多,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越少,所以D正确。第2题,大气环流、大洋环流能促进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能量交换,因此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所以C正确。【答案】1.D 2.C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13、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南半球东南信风带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雾霾的形成需要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弱等条件。乙地近地面上空,气温随高度从2上升到了0,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的规律相反,即出现了典型的逆温现象,此时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上升气流形成,加上该区域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出现雾霾天气,B项正确。第4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南北方向。由图
14、可知从丁地至甲地,越向南,气温越低,故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排除C、D两项;由材料可知,此时为最冷月,则图中丁地最低月均温小于15,大于0,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均与信风带无关,排除B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A项正确。【答案】3.B 4.A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56题。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青岛D.重庆6.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C.降水较多D.日温差大【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哈尔滨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盛行偏东风,重庆盛
15、行偏东风。A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甲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D项正确。【答案】5.A 6.D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7.图中A、B、C三点气压P相比较( )A.PAPCPBB.PAPCPBPAD.PAPCPB8.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9.C点近地面吹( )A.西北风B.偏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
16、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第8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高压,B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第9题,C地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为东南风。【答案】7.D 8.D 9.C“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
17、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011题。10.“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1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错。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
18、D错。第11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错;地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答案】10.B 11. 满分规范 1.时间:你是否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是 否 2.教材:教材知识是否全面掌握? 是 否B二、综合题(56分/28.5min)12.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28分/14min)图1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图1(1)指出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
19、甲、乙之间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2)评价甲地作为新疆风力发电基地的条件。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2)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图2(3)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绿洲和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对近地面受热状况的影响,进而对气压分布差异影响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并判断风向。第(2)题,从风能资源丰歉程度、土地价格、拆迁费用、开发历史及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有利条件。从资金供给、技术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不利条件。第(3
20、)题,结合气候的降水和光照条件及荫房的通风特点等进行分析。【答案】(1)盛行风为西北风。甲地有大片绿洲分布,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风力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满分规范 1.时间:你是否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是 否 2.步骤:答题步骤是否与标答一致? 是 否3.语言:答题学科用语是否精准规范?是 否 4.书写: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 是 否5.得分点:答题得分点是
21、否全面无误?是 否 6.教材:教材知识是否全面掌握? 是 否(3)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空洞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13. 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14.5min)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材料二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PQ铁路线的建成对该区域的铜矿开采、冶炼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
22、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分析M地“强劲的风力”和沙丘的成因。(2)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3)说出图乙中PQ铁路运输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铜矿开采及冶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湖区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注入,可以判断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湖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湖区周围低山丘陵上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在湖区有大量泥沙堆积。冬季是枯水季节,湖内沙滩露出水面,形成了丰富的沙源,强风的吹动作用,促进了湖边M地沙丘的发育形成。第(2)题,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要从资源本身的状况、地形、土地成本、市场需求、资金
23、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铜矿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铜矿冶炼会产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答案】(1)强劲的风力:湖区地势北低南高,易受冬季风影响;地表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小;湖口河谷(狭窄)呈瓶颈状(或狭管效应),加大了风力。沙丘的形成: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或地势起伏较大);雨季,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季节,湖内沙滩出露)强风作用促进了湖边M地沙丘的发育形成。(2)风力资源丰富;沙地地价较低;风力发电较清洁;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等。 满分规范 1.时间:你是否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是 否 2.步骤:答题步骤是否与标答一致? 是 否3.语言:答题学科用语是否精准规范?是 否 4.书写: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是 否5.得分点:答题得分点是否全面无误?是 否 6.教材:教材知识是否全面掌握? 是 否(3)自然灾害:洪涝、滑坡、泥石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或酸雨)、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