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2017 年秋期七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南召一高 命题人:张继方 审题人:王功印(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
2、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2西周初的一官员娶妻后,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续一妾,为他生了儿子,不久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未料到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子女都想取得爵位和家业,争执不休,闹上官府。你若是当时的“青天”判官,裁决继承权属于()A妻子生的女儿 B妾生的儿子 C妻子生的儿子 D妻妾生的儿子可以平等
3、获得 32018 年 2 月 16 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侍中等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当时魏征应供职于()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4、5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 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 563%,一个占 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6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A刺史 B郡守 C同平章事 D三司使 7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
5、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此如现在英国在香港,过去在印度,都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元朝的行省制度 C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 8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 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 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 9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
6、得法定的地位 10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时期可能是()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1“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 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 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 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
7、族的政治权力 12中国学者倪学勇解读雅典民主时说:“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 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 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广泛影响社会生活 B利于集中力量办事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D代表着绝对的真理 13民法大全认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一部分是全人类共 同的法律。”罗马帝国制定“全人类共同的法律”主要是为了协调()A罗马帝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关系 C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 D罗马公民与奴隶的关系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3 页
8、(共 8 页)14小明同学要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他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地理与文 明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和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推断,小明论文的题目应该是()A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C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D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5“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增加执政者 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A议会制度出现 B立宪制度确 C政党政治兴起 D内阁制度形成 16“
9、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状况被根本改变是在()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17很多人称赞美国的民主,说它的政治体制比较完备,1787 年宪法通过多次修订也表现了 较强的民主色彩。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地说主要在于()A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确立了权力的制衡机制,防止了独裁的出现 D认为人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8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 年)写了一本
10、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 的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 转变反映出()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191875 年,法国议会以 353 对 352 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 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 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A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B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 C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D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 20某学者称:“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
11、时感到专制君主 的存在”。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18 世纪初的法国 B18 世纪后期的英国 C19 世纪末的德国 D20 世纪后期的日本 21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总统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A总统、世袭、皇帝 B总统、世袭、宰相 C总统、选举、皇帝 D总统、选举、宰相 22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 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
12、要巴伐利 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23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 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 醒”主要是指()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24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 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
13、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 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25史学家许掉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 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26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 4.3 倍;第二 年在 1896 年的基础上
14、又增长了 1.8 倍”。这说明()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27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 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2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
15、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B C D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291922 年,孙中山曾感叹:“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 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 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材料反映了孙中山主张()A放弃英美式发展道路 B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C暴力革命手段推
16、翻清政府 D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30殷海光认为,1840 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 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 京师大学堂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改组 A B C D 31“一、二、四三个主力方面军,也要大会合了蒋介石想阻扰我们的会合,企图消灭我 们这一个再消灭另一个的计划,完全失败了。我们三只铁拳在一条火线上合起来作战,一定更有把握,打更大的胜战。一战消灭敌人的几个师几个纵队,铲除一切抗日障碍。”材料中的会合指的是()A井冈会师 B陕北会师 C会宁会师 D新四军与八路军会师 32
17、1934 年 11 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 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 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 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A国民党统治区 B农村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 D敌后抗日根据地 33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 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 年 9 月 1 日 1945 年 5 月 8 日 5 年 8 个月零 8 天
18、太平洋战场 1941 年 12 月 8 日 1945 年 9 月 2 日 3 年 8 个月零 26 天 中国战场 1931 年 9 月 18 日 1945 年 9 月 2 日 13 年 11 个月零 16 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 年 8 月 9 日 1945 年 9 月 2 日 25 天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 B C D 341940 年,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 示的主题是()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A抗战
19、是一场持久战争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351945 年 10 月 17 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 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 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 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361948 年 12 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 围”“围
20、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 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A锦州 B北平 C徐州 D南京 37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月革命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38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 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 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
21、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39有学者指出:“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这一结论与巴黎公社的哪一措施相关()A将所有的教堂财产变为公社公共财产 B推迟商业债务的偿还,废除借款利息 C废除官员的高薪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D数以百计的巴黎面包店的夜班的废除 40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 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
22、制约与民主作风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第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其中 41 题 12 分,42 题 14 分,43 题 14 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 12 分)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
23、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
24、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 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 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 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3 分)4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民主制的形式与实质迥然不同。阅读下 列材料请回答:(本题共 14 分)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
25、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 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 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
26、来无穷灾难。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材料三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为什么在 1870 年前要
27、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4)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2 分)(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2 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 分)(3)概括材料三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2 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 14 分)材料一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二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 的积极影响。(8 分)(2)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