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人民政府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拓展 各民主党派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想通过议会斗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们的救国方
2、案没有能够实现。最后,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并肩战斗,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及定型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任务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政协这个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协商议政。 3发展创新阶段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逐步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3、的政党。为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方针的提出,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深化升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第一,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各民主党派自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成为他们共同的政治准则。这同资本主义国家各政党之间为争夺领导权和执政地位而相互倾轧是根本不同的。 第二,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强大和经济富强而共同奋斗的合作关系。 第三,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我国历届中央和地方政权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对于扩大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