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教育哲学.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204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教育哲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教育哲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教育哲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教育哲学王敏 高洁 檀娅娅教育哲学是哲学与教育的交叉学科,教育哲学作为一个复合词,离不开哲学与教育,哲学与教育以“人”为中介而相互连接。哲学关注成“人”,教育关注怎样成“人”。人性是教育理论的根基,不同的人性观形成不同的教育理论,本文主要在教育哲学基础之上,分析人性论对教育的意义。一、教育哲学相关概述什么是教育哲学呢?教育是形成人的活动,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反思,是通过反思教育思想形成和构建教育思想,从而影响形成和构建人的教育活动。虽然教育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 19 世纪以后的事情,但教育哲学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因为哲学作为知识的总汇,教育学自然孕育其中。如果从学科发展角度分析,应该

2、是先有教育学,然后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才有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作为交叉学科,是教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从哲学中分离,最早也是由哲学家讲授的。因此,教育学的渊源与教育哲学具有一致性,而当时教育学与教育哲学事实上也是一码事,教育哲学被作为教育学的别名提出来。1848 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罗森克兰兹出版教育学体系一书,主要应用黑格尔哲学观研究教育。1886 年,该书被美国女教育家布莱克特译成英文,书名改为教育哲学,被人们视为最早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然而该书实际上论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要素、教育体系,这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书。1899 年,德国哲學家那托出版教育社会学,主张从

3、逻辑学、伦理学、美学三个方面论述教育,他继承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开辟了以哲学观点和体系论述教育的先河,对后来教育哲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影响。20 世纪教育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已经成型,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编著了教育哲学。中国研究教育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著作也越来越多。但教育哲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来自教育学科和教育哲学内部的不断挑战,使得教育哲学的性质不断地改变,有的甚至危机教育哲学的存在。教育科学与教育哲学不断在发展中争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明确,教育哲学的底线就在于其领域是教育,方法是哲学,教育哲学是以哲学的态度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反观中国教育哲学,人们不难看出,虽然它产生较晚,在

4、学习借鉴西方教育理论中起步,但成果值得充分肯定,例如,20 世纪 30 年代不仅教育著作颇多(如范寿康等人),而且形成众多学派并存的格局。二、人性论简述及对教育意义(一)阐述人性论人性论不同于人性,人性是人性论认识的对象,人性论是对人性总的看法和概括,它是教育中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一。关键的是,对人性论的看法是一种事实判断还是一种价值判断。如果是一种价值判断,就意味着人性没有“是什么”,只有“应该是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性判断,都会形成各自的人性论。这种人性论,是一种人性的假设,而不是一种人性的科学。人性不是客观的,至少可以这样说,它不完全是客观的,对于人性是什么,这取决于人们对人性的看法

5、。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需要,对人性有着不同的看法,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性观,诸如围绕人性的善恶,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等。对于人性的不同认识,没有对错而言,只有哲学家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每一种人性论都是一种合法性的偏见。人是什么、能够成为什么,取决于人本身“是什么”(自然性、特殊性),还取决于人“应该成为什么”,即人性的假设和人的期望。这对于以人性发展为天职的教育而言,更是如此。(二)人性假设对于教育的意义人性假设对于教育的意义,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只有把人性作为根基,才能使教育指向人,真正地成为人的教育。因此,人性假设决定着教育的本质内涵。教育的本质是什

6、么呢?置身于科学视野,它就是对教育的实施、教育存在的抽象和概括,是从教育存在的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出教育“是什么”,反映的是教育事实的共同性和普通性。在哲学的意义上,教育没有固定的本质,教育应该是什么、追求是什么是一种价值赋予,赋予它是什么,它就成为什么,追求是什么。如果赋予其社会的追求,教育就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中的人就成为社会的工具,符合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只顾及人自身的发展。如果把教育置于人性假设之下,赋予教育一种从人身出发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教育就成了人的教育。人性之外的人和出发点,都不会把受教育者真正当作人,在教育过程中也不会遵从人的特性,也不会追求人性的发展和完善,这种非人的教育中,

7、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样的教育从起点到过程,以致结果,都偏离了人自身,最终只能是对人性的压制和异化。只有建立在人性假设上的教育,才能以人为中心,追求生命的成全,使教育真正地走向”育人为本”,立足于人性论的教育,把成“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建立教育的人性论,确立以人为根基的基本立场,这一立场决定论教育的基本信仰方向。有了这一信仰,教育就不再飘浮和动摇,就能与世俗社会保持健康的距离,能在任何情况之下保持自己在精神和信念上的独立性。对人性的假设不同,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影响着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教育的观念、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选择。总之,人性是教育的原点,有什么样的人性,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和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所以,构建教育和教育理论,首先要确立作为前提的人性论。(河北传媒学院)作者简介:王敏(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影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