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学习一总目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工具书,认识诗歌中的字词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情感目标:陶冶学生向往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与大自然的友好、和谐的相处。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2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2.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初步掌握古代对对子的知识。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准备: 笠翁对韵诗配图二、教学过程:(一)口语交际:玩“树叶贴画”交际内容:每人准备一幅“树叶贴画”以及为这幅画编一个小故事,召开故事会。最后大家评一评谁讲的故事
2、精彩。交际指导:1.充分准备。讲故事前要做好两项准备:一是准备好“树叶贴画”和要讲的故事,介绍时,要自然大方、声音响亮;二是掌握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如语速要适中,可以适当借助体态语言,道具等。2.小组交流。讲故事时,要端庄大方,不能扭扭捏捏,要思路清晰,口齿伶俐。3.取长补短。听故事的同学要认真听讲,尊敬讲故事的同学;讲完之后,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讲故事的同学的优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二)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在大自然中,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在那里,你有哪些发现?又给你带来哪些欢乐?为你的小天地画一幅画儿,再配上几句话说说你的想法,也可以试着写一首小诗。习作指导:1.选材料。
3、 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可以是自家小院,可以是自己的卧室,也可以是学校的一角2.写作文。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叙述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3.表感情。 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我的采蜜集我的采蜜集提供的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范例,想象丰富、文字精美,同时这篇散文还和本单元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联。(1)自读感悟: 采取学生自读的方式,读懂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你喜欢大自然中的花儿、风儿、雨点、雪花、鸟儿、树叶吗?为什么?(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感受本单元的人文教育主题,体会他们的美好,和孩子们一起嬉笑、捉迷藏、赛跑、漫步、欢唱、舞蹈成为了形影不
4、离的好朋友!)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5、、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你觉得作者什么地方写得好?说说你的看法。(使学生留意到散文中运用恰当的联想、想象和拟人化的写法,感受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了解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提
6、高对积累运用的重视。(四)笠翁对韵是冀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一中的一首古诗,教材要求“读读背背”。这首诗是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大多数学生不太会背,以此为教学契机,与学生交流以下话题:1、师: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老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 “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 “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2、让学生充分读诗,问孩子们有什么发现?师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称为韵脚。3、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4、指导朗读体会。5、练习对对子,挑战自我(1)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冷暖白黑海阔天空天南地北(汉语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学生自由出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