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青蛙教学目标1.会认“清、晴”等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一些习性。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肚皮雪白穿绿衣,叫声呱呱蹦蹦跳,捕捉害虫小能手。(青蛙)2.问:你对青蛙还有哪些了解呢?3.板书课题,指导认读,学写“青”。组词,造句。二、初读课文,看图学习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检查
2、生字。4.交流记字方法。相机认识“病字头”。5.检查词语。选择造句。6.辨析:睛、请、晴、清、情。相机讲授辨析的基本方法。7.指导书写:请、晴、清、情。三、再次读文,感知理解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2.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讲给家人听。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词语。2.想一想,填一填。(课后题)二、读文感知,指导写字1.接力朗读,及时正音。2.教师范读,问:你听懂了什么?3.交流感受。4.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青蛙呢?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
3、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再次朗读课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
4、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
5、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6.指导书写:生、气。三、拓展训练,深入理解1.还有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处?句式练习:我知道(),它能帮我们人类(),我们应该保护它。2.想一想,填一填。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包抱、饱、胞、跑、泡、炮、袍书(包)拥(抱)吃(饱)同(胞)(跑)步水(泡)放(炮)(袍)子主住、注、柱、拄、蛀、往、驻(主)人(住)宅(注)意(柱)子(拄)着(蛀)虫来(往)(驻)足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给你喜欢的小动物写几句赞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