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1611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7页
第77页 / 共78页
2019版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8页
第78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清知识联系记清主干术语1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时,会和内环境中的某些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发生反应,反应产物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酸碱度保持稳定。 3血糖、体温、渗透压三类调节(1)血糖调节: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2)体温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

2、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3)渗透压调节: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调节人体渗透压的激素主要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渗透压调节和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都在下丘脑,下丘脑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四大功能。4神经调节中的两个方向(1)兴奋在神经纤维(离体)上以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进行双向传导。(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

3、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5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6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为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7大脑皮层除了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发生障碍,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自己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成为运动性失语症。8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9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

4、、淋巴因子、溶菌酶)。10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通过人体的三道防线实现的,其中第三道防线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1)体液免疫过程: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作用于抗原。(2)细胞免疫过程: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穿孔素等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等失去寄生的基础,从而被吞噬、消灭。12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

5、但能识别“非己”成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13生长素与其他四种激素(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其作用具有两重性。(2)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3)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4)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属于生长促进类激素,脱落酸和乙烯属于生长抑制类激素。14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澄清思维误区关注点1误认为“液体”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澄清(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血

6、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关注点2误以为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只存在阳离子,神经纤维膜内只存在阴离子澄清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的阳离子多于膜内的阳离子。关注点3误认为突触小体就是突触澄清(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关注点4关于神经递质的两点提醒澄清(1)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跨膜层数为零。(2)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并

7、不继续起作用,而是被酶破坏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关注点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问题澄清在离体神经上,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在反射弧内,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关注点6对免疫细胞认识不清澄清(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处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中对抗原加工、处理并呈递。另外,抗原的最终消灭仍离不开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体。(3)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可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抗体仍是

8、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抗体;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关注点7对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认识不清澄清(1)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引起,体液免疫是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3)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过敏反应中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关注点8误认为生长素促进作用减弱就是抑制作用澄清结合下图曲

9、线分析:(1)b点之前,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植物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位于bc之间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点之后,起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2)曲线在bc之间时仍为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范围为c点之后的浓度。3个主攻点之(一)内环境及稳态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图1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分别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据图完成有关问题:串知设计1据图1填空(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

10、O2含量较低(填“较高”或“较低”)。(2)营养不良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3)能与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2据图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人体内分泌过多时,会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2)若图中标号为胰岛素,胰岛素的靶细胞为肝脏细胞,只有通过加速肝糖原合成,才能降低血糖浓度()(3)寒冷条件下,下丘脑可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从而增强代谢()(4)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5)图中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控制与激素结合的

11、受体的基因只能在垂体细胞中表达()(6)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7)怀孕母亲缺碘时,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和的分泌量增加,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8)严重腹泻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受刺激产生渴觉,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考向(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真题导向1(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

12、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选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饥饿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升高;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由于机体与外界温差大,其散热量仍大于炎热环境;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不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无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2(2015江苏高考)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 DO2浓度解析:选B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致相同。一定凡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

13、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四排除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成分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过关练习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解析:选A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但CO2浓度高于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14、其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2.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B若为脑细胞,处的O2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若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解析:选B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因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若为脑细胞,通过细胞呼吸消耗O2释放CO2,则处的O2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处的血糖浓度高

15、于处;若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生成水而不消耗水。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解析:选D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和Cl在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产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液,经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

16、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考向(二)血糖调节真题导向1(2016江苏高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解析:选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但不影响胰岛素的排出,激素是弥散到体液中的;血糖水平的高低能直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17、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抗体把自身的胰岛B细胞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使胰岛B细胞受损,数量减少,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低,血糖浓度高。2(2015江苏高考)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

18、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免疫导致的。解析:(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参与体温调节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素,分别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

19、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作用于下丘脑有关细胞,使其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并经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4)由题干中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可知,该病是由遗传因素(基因)决定的。患者体内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结合,以及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所以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

20、疫病。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与效应T细胞分别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故患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1)血糖的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的典范。(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三方面:血糖浓度(最重要的因素)、胰岛素的影响和神经调节。(3)肾上腺素除可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提高血糖浓度外,还可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4)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 g/L。当血糖浓度高于1.6 g/L时,就

21、会形成糖尿,糖尿出现的可能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脏病变等。过关练习1(2018启东中学模拟)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解析:选C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22、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2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不需要经过导管运输B血糖浓度的高低影响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D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全身大部分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解析:选C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不是指一种激素抑制另一种激素的分泌。3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

23、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其原因是_。(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解析:(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此时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变大;在进食后则相反。(2)由题中信息可知,人在饥饿时,缺少糖类等能源物质,此时脂肪分解提供能量,脂肪会先分解成脂肪酸,脂肪酸再分解,此过程中会产

24、生酮体,酮体的酸性较强,因此血浆中酮体增多时,会破坏血浆的酸碱平衡。注射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分解提供能量,脂肪的分解减少,避免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持续升高,防止内环境的pH下降。答案:(1)高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考向(三)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真题导向1(2016江苏高考)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

25、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选B曲线c表示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曲线b),但生理盐水被吸收后血液总量暂时性增加;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2(2018江苏高考)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

26、激素乙通过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解析:(1)由图中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

27、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寒战”有助于增加产热,可使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由图可知,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收缩和皮肤血管收缩,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3)因体温调定点已上调,故高温持续期体温可一直维持在38.5 ,这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可能出现脱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从而使尿量减少。(4)体温下降期,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皮肤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量。(5)体温上升

28、期,心率加快,使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从而导致血压轻度升高。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1)图示:(2)分析: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过关练习1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收缩产热B体温调节中枢在大

29、脑皮层C炎热环境中汗腺大量分泌汗液D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解析:选C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以肝脏产热为主,剧烈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人体体温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不同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稳定;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通过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稳定。不管是炎热还是寒冷环境,机体的产热量均等于散热量,以保持体温的稳定。2如图为人的下丘脑对多种腺体的分泌调节作用示意图,字母表示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当身体的_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和垂体通过激素a、b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

30、方式称为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a和c对垂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相互_。(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位于_的感受器兴奋,导致d_激素的释放量_,使尿量减少。(3)饥饿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_,该激素能促进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析:(1)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引起冷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相应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a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c(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这种机制属于分级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高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而激素

31、a对垂体的分泌活动有促进作用,故激素a和c对垂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相互拮抗。(2)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3)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答案:(1)冷觉感受器分级拮抗(2)下丘脑抗利尿增加(3)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一、选择题1(2018苏州学测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代表血液,代表组织液,代

32、表淋巴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解析:选A代表血浆,代表组织液,代表淋巴;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2018徐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浆中含有抗体、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C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

33、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缓冲物质HCO、HPO等离子有关。3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解析:选D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

34、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产生渴觉及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过程都是神经调节过程,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体液调节过程,所以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4(2019届高三南通联考)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Da、b、c中HCO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选D 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血浆中的成分有水、葡

35、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不变;a、b、c中HCO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5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解析:选C糖尿病的直接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

36、发挥作用;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导致糖尿病,并非胰岛素分泌不足;服用ACEI后,可能使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使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进而降低血糖;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血糖浓度的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控制。6(2018海门高级中学模拟)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C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解析:选D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

37、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其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7(2016全国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

38、量。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8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左移,劳动出汗时S点右移B某人体温24 h均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D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解析

39、:选D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S点右移,劳动出汗时体温不变,S点不移动;体温24 h均处在S点,高于正常体温,但该时间段的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体温高于正常值;正常体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9如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补充血糖解析:选Ba点时,由于进食,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胰岛

40、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点时,血糖偏低,会引起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高血糖;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是在相关激素调节下实现的;c点时,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肌糖原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不能补充血糖。1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解析:选B图中c代

41、表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X代表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的肌肉、肝脏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图中e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使得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只要体温恒定,散热量就等于产热量。11(2017南京三模,多选)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X代表CO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B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C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

42、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D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解析:选ABD如果X代表CO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产生CO2增加;如果X代表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胰岛素含量下降,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也下降;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升高有关;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12(多选)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到35 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低体温症是由于患者垂体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

43、致的B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C若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低体温症D可通过隔离保温、吸入暖的氧气等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解析:选B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机体体温恒定依靠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体温下降是由于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对患者而言,体温下降时隔离保温和吸入暖的氧气都能使体温上升。二、非选择题13(2018全国卷)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c待尿量

44、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解析:(1)b中实验兔用垂体提取液处理,垂体提取液中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实验兔的尿量减少。(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

45、吸收作用受阻,实验兔的尿量增加。葡萄糖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兔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且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可判断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葡萄糖(3)下丘脑14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内环境的稳态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的实现必须依靠_调节网络。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它还能传导兴奋与分泌激素。(2)高等动物下丘脑能通过

46、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此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甲状腺,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_两部分组成。(3)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会受到_的影响。 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从三个方面回答)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

47、图中抗体1、抗体2),这些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们能与某些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导致血糖调节异常。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_病。若患者体内只存在异常抗体2,则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将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解析:(1)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保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下丘脑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甲状腺。(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使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多。从图示过程得出:胰岛B

48、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影响。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患者产生的抗体与自身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血糖调节异常,这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抗体2,影响了组织细胞正常识别胰岛素,无法降低血糖浓度,该患者血糖浓度高不断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大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下丘脑(2)传出神经末梢和甲状腺(3)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或血液中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浓度或含量)摄取、利用和储存自身免疫大于3个主攻点之(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

49、节第一课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右图1反映人体内的部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字母代表相关激素;图2是神经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序号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或结构。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串知设计(1)图1中的B指的是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对不同靶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差异,请你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不同靶细胞上的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有差别;图1中如胰岛释放的D能促进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则D指的是胰岛素。图2中的结构B指的是树突。(2)不同激素如图1中A、B、C作用的靶细胞存在差异,但激素在人体内的运输具有不定向性(填“定向性”或“不定向性”)。(3)“甲状腺激素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

50、液调节,下丘脑有关细胞在此调节中属于靶细胞。(4)图1中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神经冲动,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由此可见,该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5)图2中,兴奋在处的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和处的传导或传递分别具有单向性、单向性(填“单向性”或“双向性”)。(6)神经调节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体液调节具有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的优势,体温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向(一)神经调节真题导向1(2018江苏高考)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

51、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C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d段K继续外流,此时细胞膜仍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随着有效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是表现出全或无的特性。2(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

52、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3(2015江苏高考)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

53、内流解析:选D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Na内流时,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而Cl内流时会使下一神经元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1)电位差变化的测量图解和结果: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电位变化曲线解读:区段变化原因ab段静息电位。此段Na通道关闭,K

54、通道打开。此过程中K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膜电位呈外正内负bc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此段Na通道打开,K通道关闭。此过程中Na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c点0电位。Na内流、K不外流cd段动作电位。Na内流、K不外流,膜电位呈外负内正de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ef段静息电位。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泵出Na,泵入K,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指针偏转判断方法:有电位差检测到膜电位,指针偏转。无电位差检测不到膜电位,指针不偏转。偏转次数指针偏转方

55、向取决于电流的方向,产生几次电位差,指针偏转几次。过关练习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选B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且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2.图中表示反射弧结构

56、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上双向传导C和往往包含多个突触D切断不影响感觉的形成解析:选B是感受器,其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导;是传入神经,在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即由感受器向神经中枢传导;是神经中枢、是效应器,往往由一个或多个突触构成;感觉是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向大脑于大脑皮层形成的,所以切断传出神经后,效应器没有反应,但不影响对的刺激形成感觉。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

57、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解析:选C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检测需要将电极一侧放在膜外,另一侧放在膜内;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从ab;在图乙中的t1时,兴奋传至a点,电流计指针偏向一侧,在t3时刻,兴奋传至b点,电流计指针偏向另一侧;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的结果。考向(二)体液调节真题导向1(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与

58、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解析:选C人体内的生长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分泌量趋于减少,所以成年后生长激素不是不再分泌,而是分泌量减少;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神经中枢除了可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外,还可以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可分泌某些激素调节垂体等器官的活动。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

59、,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析:选A体液对激素的运输没有定向性;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血糖含量的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从而来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也可通过下丘脑的有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2017江苏高考)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

60、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雌二醇属于_类化合物。(2)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填下列字母)。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GLUT13几乎分布

61、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填下列字母)。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解析:(1)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已知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故其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2)分析图1柱状图可知,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升高。(3)由图1的横坐标和不同柱状图可知,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

62、素有生理期和运动。(4)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结束后胰岛素水平下降,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或在运动过程中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胰岛素为激素,不能提供能量;血糖浓度升高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增多。(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需消耗大量葡萄糖,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6)GLUT13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受胰岛素的影响,以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63、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或胰岛素抗体都会影响胰岛素的功能,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信号转导蛋白缺失会影响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功能,故都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不会引发糖尿病。答案:(1)脂质(或固醇)(2)升高(3)生理期、运动(4)a、b(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6)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a、b、c(1)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体液调节,图3表示神经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最灵敏、迅速(2)细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一般为激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

64、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3)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同点: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过关练习1(2018全国卷)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解析:选D人体运动时,通过肾上腺素的调节可使心率加快,但肾上腺素不是高能化合物;饥饿时,血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能加速肝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

65、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加速糖原合成,但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随体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促进机体发育。2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B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解析:选B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

66、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多导致的。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3.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长期缺碘时,体内均会高于正常水平B用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的分泌量均减少C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D切除垂体,则激素的合成分泌量都将减少解析:选D图中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通过反馈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人体长期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反馈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

67、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用饲喂正常动物,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通过反馈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切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解析:选B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变化的;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

68、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解析:选A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影响,协调发挥作用;人体神经调节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神经调节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处理和消灭入侵病原体要靠免疫系统。3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下丘脑合

69、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选D激素调节具有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三级管理模式特点,故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下可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一定数量甲状腺激素能够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稳定,为负反馈调节。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蛋白质激素,饲喂会被消化道的蛋白酶分解失去功能,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下丘脑合成的d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垂体释放经体液可运输到全身细胞,但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4.鸟类的繁殖大多是在春

70、天进行的,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B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D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解析:选B图示表明:长日照可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性激素动物的繁殖行为。5图1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2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分别刺激图1中的、,不会都引起肌肉收缩B刺激图1中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2中

71、c点,电流计指针不偏转,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D刺激图2中c点,若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解析:选C刺激图1中的时,神经纤维能将兴奋传到肌肉使肌肉收缩,直接刺激肌肉也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图1中的时,兴奋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刺激图2中c点时,兴奋不能在突触处向左传递,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而兴奋向右传导时,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图2中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6(2018南京二模)科学家选择了一批各项生理指标都相同的健康大鼠开展了三组实验:甲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乙组大鼠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丙

72、组大鼠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并加强运动。实验持续6周后,测得下表数据(瘦素是一种激素,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体重(g)瘦素(ng/mL)胰岛素(mIU/L)血糖(mmol/L)瘦素受体蛋白(OD)甲361.751.2813.615.060.48乙436.607.9533.577.490.10丙348.704.6225.695.770.28A乙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甲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B运动能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C乙组大鼠的瘦素水平高于甲组,但体重没有降低的原因与瘦素受体蛋白数量有关D据实验结果推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减少糖类等物质的摄入

73、量,加强运动进行日常保健解析:选A根据表格分析,乙组血糖、胰岛素含量高于甲组,说明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比较乙组和丙组数据发现,丙组瘦素受体蛋白较高、瘦素含量较低,可以推断出运动能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的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同时降低瘦素的浓度;乙组大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分解,因此乙组中大鼠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大鼠体重并未降低;从实验的数据中,针对糖尿病病人提出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等好的保健意见。7图1是当皮肤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肌肉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

74、错误的是()A图1是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效应器F由神经纤维的细小分枝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B针刺手指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针刺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一种递质,与上的受体结合,可能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某人体内一种抗体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舒张,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解析:选B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针刺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如果在突触间隙注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变化;抗体攻击自身结构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

75、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水平降低B刺激X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解析:选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天生就有,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是传入神经,是血糖调节中枢,故是下丘脑;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

76、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靶细胞上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9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节,具有镇痛作用。下图1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2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有关的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痛觉感觉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B某种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解析:选B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并不是与多种

77、受体结合;神经冲动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由图2可知,吗啡和脑啡肽的作用是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10下图是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下丘脑可受多种激素的反馈调节B分级调节是分层控制的方式,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DTSH特异性地运输到下丘脑和腺体并发挥生理效应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下丘脑受TRH、TSH和功能激素的反馈调节。分级调节是分层控制的方式,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时会通过反馈调节解除抑

78、制,使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分泌TSH。激素随体液运输,无特异性,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11.(多选)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零B为神经中枢,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C为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D刺激会引起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活动解析:选ACD 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功能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为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是传出神经,刺激能够引起收缩,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

79、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12(2018南通考前模拟,多选)如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甲表示物质。下列描述符合该模型的是()A若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甲是抗利尿激素,则是垂体细胞B若是甲状腺细胞,甲是甲状腺激素,则可能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C是传入神经元,甲是神经递质,是传出神经元D是T细胞,甲是淋巴因子,是B细胞解析:选BCD若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甲是抗利尿激素,则应是肾小管细胞、集合管细胞;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能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传入神经元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

80、分化。二、非选择题13(2019届高三海门高级中学调研)如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_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_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_(填“增加”或“减少”),使_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4)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

81、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_血压下降(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解析:(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神经中枢兴奋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因此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对A神经起抑制作用,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释放的神经递质使B神经产生兴奋,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

82、,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4)根据图示可知,调节机制中的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血压下降。答案:(1)电分析和综合(2)神经递质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减少肾小管、集合管(4)下丘脑抗利尿激素14下图是人体在寒冷状态下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代表人体内不同的调节方式,AG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其中碘在器官F中参与激素的合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C的作用是_。A、B中,_是G(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2)当体内缺碘时,

83、_(填字母)的分泌活动高于正常人。(3)DEF的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F产生的激素对E、D分泌活动的调节被称为_调节。(4)某同学认为“G产生的物质进入血管后,会被定向地运输到A、B处发挥作用”,你认为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解析:(1)C为感受器,具有感受外界(或寒冷)刺激产生兴奋的功能。从图中可看出,激素分子能与A上的受体结合,也能与B上的受体结合,说明A、B都是其作用的靶细胞。(2)人体缺碘时,甲状腺(F)产生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因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高于正常人。(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4)

84、激素进入血液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是只能与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答案:(1)感受外界(或寒冷)刺激产生兴奋A、BA、B上均存在与该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2)D、E(3)分级(负)反馈(4)不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是只能与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15如图甲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图,图乙为对应图甲反射弧局部放大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_(填“A”或“B”)处给以适当的电刺激,观察_(填“A”或“B”)处是否有反应。若A和B都位于手部,图甲中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_;注射

85、了麻醉剂后,刺激手部皮肤,手能动却无感觉,那么真正被麻醉的位点是_。(2)假设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若图乙中处受损,排尿反射_(填“能”或“不能”)完成;若是处受损,该个体_(填“有”或“没有”)尿意,排尿反射_(填“能”或“不能”)完成。(3)若刺激图甲中的处,兴奋以_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在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解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所以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可刺激感受器,观察效应器是否有反应,即刺激A处观察B处。麻醉剂的最佳注射位点是传入神经,可阻止手术过程中的刺激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注射了麻醉剂后,刺激手部皮肤,手能动却无

86、感觉,说明反射能完成,但刺激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所以真正被麻醉的位点是。(2)若图乙中处受损,则反射弧不完整,排尿反射不能完成。若处受损,则刺激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没有尿意,但反射弧完整,排尿反射能完成。(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刺激图甲中处,在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答案:(1)AB(2)不能没有能 (3)电信号不能第二课时免疫调节及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图1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图2是机体对某种病毒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图3

87、是二次免疫的部分过程图解,其中甲、乙为免疫过程;表示分裂、分化;表示免疫作用。串知设计1据图1填空(1)图1中参与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其作用是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2)由图1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3) 图1中E和F都是记忆细胞,发生过程后,分别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4)图1中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若图1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

88、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2请据图2、图3填空(1)图3中细胞a细胞a的过程中,细胞内最多含有个染色体组。(2)图3中细胞b和c分别是记忆T细胞和浆细胞。(3)图2中,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3中的细胞a和b增殖分化有关。(4)图3中细胞c不能识别抗原。(5)图2中的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图3中细胞c和细胞d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细胞a、细胞b都能增殖分化。(7)在免疫细胞中,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的是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考向(一)免疫及其应用真题导向1(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

89、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解析:选B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是T细胞,而不是效应T细胞;受到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后,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完成二次免疫应答;健康人的T细胞若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不仅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还会使患者对外源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经免疫的单一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2(2016江苏高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

90、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解析:选D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

91、击;HIV主要攻击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3(2014江苏高考,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解析:选BC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进行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

92、性免疫。 (1)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2)效应T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据“参战”对象:由物质(抗体)参战的是体液免疫;由细胞(效应T细胞)参战的是细胞免疫。据作用对象:作用于抗原的是体液免疫;作用于靶细胞的是细胞免疫。(4)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过关练习1乙肝

93、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析:选D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够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直接裂解病毒,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免疫细胞中,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的是浆细胞、

94、T细胞和记忆细胞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D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都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解析:选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抗体和淋巴因子分别由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溶菌酶也可以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但记忆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增殖分化形成的是效应T细胞。3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

95、胞,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解析:选A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bc段属于初次免疫,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考向(二)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实验设计真题导向(2016江苏高考)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

96、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解析:(1)从任氏液成分表可知,任氏液中NaHCO3和NaH

97、2PO4能维持酸碱平衡;实验中利用任氏液模拟的是蛙的细胞外液,所以任氏液的Na/K比应与细胞外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标本的细胞将因外界溶液浓度较高而失水,细胞中自由水减少则代谢减弱,故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3)据图可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只含有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坐骨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腓肠肌)两个部分。(4)刺激坐骨神经,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会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5)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而失活。毒扁豆碱

98、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则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不能引起腓肠肌收缩,导致肌肉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使乙酰胆碱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但是箭毒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导致肌肉松弛。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和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1神经调节中的两个常考实验设计方案(1)反射弧损伤部位的实验设计思路: (2)探究兴奋传导或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99、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2解答动物生理学实验题的四个关键点(1)对照组设置。饲喂时:对照组可添加与实验组所加激素溶液等量的蒸馏水或溶解激素的溶液。注射时:对照组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溶解激素的溶液。切除腺体时:对照组宜作相同切口处理,只是不切除内分泌腺。(2)实验动物选取分组时,要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且饲养时的各种条件也要一致。(3)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

100、饲喂。(4)实验设计中注意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实验设计一般选幼小动物,经实验变量处理后的观察指标是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观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功能的实验动物一般是先饥饿处理,经实验变量处理后的观察指标是动物的生活状况。过关练习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面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

101、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_;_。解析:(1)设计实验可以应用图中的已有信息进行逆向思考,即在神经纤维的某个位置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该位置两侧都能够观察到相应的电位变化(或肌肉收缩),而另一神经纤维上没有电位变化。(2)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未出现波动,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和之间的环节,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

102、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2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请回答: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切除甲状腺饲养14天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饲养14天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1次/天,共14天_W_1次/天,共14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胃中(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_。(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3)分析与

103、讨论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_,该激素经_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_,_。解析:(1)由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乙组为甲组的对照,以消除手术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丁组则为丙组的对照,因此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应为生理盐水灌胃。(2)用坐标系表示预测实验结果时,因变量(纵坐标)应为实验测定的结果值,即小鼠的耗氧量,自变量应为实验时间。四种处理的小鼠应以四条曲线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切除甲状腺的小鼠(甲组)耗氧量应逐渐下降,低于对照组(乙组)。每天以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的小鼠(丙组),耗氧量应逐渐升

104、高,高于对照组(丁组)。由于手术对乙组小鼠的影响,导致其耗氧量稍高于丁组。图解见答案。(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门脉运至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碘(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可以通过测定甲状腺处的131I放射性强度检测甲状腺的功能。答案:(1)生理盐水灌胃(2)(3)下丘脑垂体门脉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 细胞和 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

105、疫有缺陷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解析:选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抗体参与;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分化产生的,细胞核内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两种细胞功能不同;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分别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化形成,均不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2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致病细菌的消灭需要依靠细胞免疫B效应T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使之分泌抗体C细胞免疫

106、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D被激活的T细胞可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解析:选B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要想消灭必须经过细胞免疫;T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而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3(2018盐城三模)B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解析:选C

107、 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4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解析:选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强B

108、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该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先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而记忆细胞不能合成抗体;CAV16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5.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流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b点,甲、乙两电流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刺激a点,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109、,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D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解析:选C由图可知,a所在神经为传出神经,A骨骼肌为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b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刺激b点,甲、乙两电流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若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乙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6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如果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形成较深的伤口,应及时清理伤口并用透气纱布进行包扎。一般情况下还要注射破伤风疫苗和破伤风抗毒血清,能分别起到预防破伤风和清除破伤风毒素

110、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疫苗和破伤风抗毒血清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B用透气纱布包扎的目的是防止伤口处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有害物质C注射破伤风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D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解析:选B疫苗属于抗原,破伤风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目的是使伤口处于富氧状态,抑制厌氧菌的繁殖。注射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7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

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处理方法胰岛素阿司匹林生理盐水实验结果(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高于正常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A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B第1、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解析:选B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个体;高血糖小鼠X对胰岛素不敏感,则第1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

112、复正常,则第3组血糖浓度正常;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应注射;该实验的激素只能证明胰岛素能降血糖,但不能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8(2018南通二模)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如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解析:选B抗原刺激T细胞可以使其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记忆T细胞本身也可以增殖

113、分化为记忆T细胞;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否则,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记忆T细胞,干扰实验结果;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还应该做相应的对照实验。9(2018南通二模)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患病程度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糖蛋白)C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

114、酰胆碱浓度解析:选D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糖蛋白);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分布在血浆中;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乙酰胆碱浓度。10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C过敏反应属

115、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解析:选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题图过程有抗体的产生,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11(2018南京一模,多选)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T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C浆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体D受同种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解析:选ACD 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抗体是分泌

116、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浆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体;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使免疫效应更强。12(多选)糖尿病往往有多种病因,如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问题导致的糖尿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中抗体(Y1)与胰岛B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B中抗体(Y2)直接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C中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在上述三种糖尿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为和解析:选ABD中抗体(Y1)与胰岛B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受体被破坏,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中抗体(Y2)直接攻击

117、胰岛B细胞,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中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在三种糖尿病中,和两种类型都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所以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二、非选择题13(2019届高三苏北四校联考)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及其在之间传递的影响,科研工作者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 min后656510 min后502515 min后400(1)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产生

118、兴奋,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直接引起的。(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填写正确选项序号)。a镇静剂B麻醉药c降糖药 D肌肉松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测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

119、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不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对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_(填“有”或“无”)影响,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_(填“有”或“无”)影响。解析:(1)兴奋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即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由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

120、递起抑制作用。(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因此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镇静剂、麻醉剂、肌肉松弛剂等,但是不能作为降糖药。(4)根据题意分析,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不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对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无影响,但是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有影响。答案:(1)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胞吐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3)a、b、d(4)无有14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

121、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请据图回答:(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_。(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_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物质甲和抗体能促进_,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大,_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解析:(1)一定的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

122、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或者抗原决定簇;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2)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物质甲是由T细胞分泌的,为淋巴因子;由图可知,该物质和抗体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答案:(1)抗原(或抗原决定簇)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2)甲状腺激

123、素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3)病毒在吞噬细胞的繁殖血浆蛋白15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等阿片类毒品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促性腺激素(IUL1)性激素(pgmL1)T细胞亚群a(%)健康对照组4.76.543.8吸毒组1.44.135.6(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_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_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_(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

124、者可能是_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_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中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_。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

125、皮肤,反应消失。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也不同。该实验的结论:_。解析:(1)多巴胺是神经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由图可以看出,在突触前膜上有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多巴胺,而可卡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阻碍了一部分多巴胺的回收。(2)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都会使性激素含量降低,将吸毒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如果与健康者差不多,说明是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如果低于健康者,说明是性腺功能受损所致。(3)由表可以看出,吸毒者体内T细胞亚群a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

126、。(4)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均引起后肢收缩,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不一样,主要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同。先刺激趾尖无反应,可能是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则传出神经功能正常,说明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说明可卡因麻醉了传出神经,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答案:(1)受体突触前膜阻碍(2)性腺功能促性腺激素(3)T细胞减少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4)传入神经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3个主攻点之(三)植物的激素调节如图1所示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

127、抑制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串知设计(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2)据图1判断,丙激素为生长素,甲、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拮抗。甲激素促进种子休眠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3)图2所示的实验中,自变量是NAA的相对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目,无关变量是所用植物材料、处理时间

128、等(至少写两个)。(4)生产实践中常使用NAA作为植株生长调节剂,NAA的作用时间比植物激素的作用时间长久,其原因是植物缺乏与NAA分解有关的酶。(5)下图表示将迎春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图甲中的迎春苗尖端直立生长,图丁中的迎春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6)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去除顶芽,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考向(一)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真题导向1(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

129、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B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解析:选B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不同之处是外源IAA的浓度不同,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用清水浸泡,无外源IAA,IAA的浓度较低,但枝条中仍有IAA;用300 mg/L IAA处理的枝条平均生根数最多,故这四组实验中,该浓度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平均生根数与平均根长的乘积可以反映出根

130、生物量的大小,分析柱状图可知,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差异较大;通过柱状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题中所示浓度的IAA均使根生物量增大,只体现了IAA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而不能体现两重性。2.(2014江苏高考)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 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 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填序号);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

131、,结果琼脂块和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 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 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 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 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解析:(1)由于生长素在茎尖进行极性运输,所以,琼脂块含较强放射性。琼脂块均含有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

132、性运输。抑制剂处理后,琼脂块和的放射性相近,说明IAA的极性运输受阻,联系IAA极性运输与膜上载体有关,可推测该抑制剂可能使载体蛋白的作用受到抑制。(2)若琼脂块和中放射性均较强,说明在成熟茎段中IAA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3)分析题目信息可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含有催化IAA氧化(降解)的酶。植物细胞内的IAA氧化(降解)酶和光都能降解IAA,可确保种子破土出芽后,植物体内激素含量不会过多,保持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答案:(1)不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2)不是(3)IAA氧化(降解)酶有利过关练习1(2018扬州一模)辣椒营养丰富,若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高浓度生长

133、素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A种子明显增多B形成无子果实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解析:选C植物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果实里有种子,且种子数量不会改变;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喷洒幼果,可促进部分果实脱落。2.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如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近根端与近苗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C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D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解析:选B近根端长出根、近苗端长出叶都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

134、的选择性表达;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茎段截取后,近苗端的生长素向着近根端运输,而不会反过来运输;根、叶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细胞水平看,生长素可以影响植物细胞的伸长、分裂、分化。3下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时,根表现出向地性B图乙中曲线代表的是顶芽C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和D图乙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解析:选A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重力使生长素集中分布在

135、根和顶芽的近地侧。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近地侧生长受抑制,背地侧生长快,故向地生长,而芽对生长素较不敏感,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故结合图乙分析,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时,抑制根生长,促进芽生长;根、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下降,图乙中曲线代表的是芽,代表的是根;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的运输是极性运输。考向(二)其他植物激素作用和应用真题导向1(2015江苏高考)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

136、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解析:选D分析曲线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延缓鲜花衰败的作用。蔗糖是能源物质,水解为单糖后可作为花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花的代谢提供能量。由图可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更利于插花的保鲜。脱落酸能促进花的衰败,第5天花中的脱落酸含量应是清水组最高。2(2016江苏高考)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开展海带的组织培养,取海带的叶状体基部切块作为_,转到含激素_的培养基上,经_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成苗。(2)上图为

137、海带中的IAA和ABA与海带生长变化的关系。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_(填“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_。(3)已知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ABA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则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某研究组参照11月和5月海带样品的数据,配制了两份IAAABA的混合液,研究了在增加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混合液对单细胞绿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分析可知IAA和ABA对绿藻的生理作用分别是_。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称为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必须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IAA

138、)。外植体要经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2)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正相关,与ABA含量呈负相关,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增高。(3)若ABA进行极性运输,植物体内不同部位ABA的含量应该有明显差异,根据题意可知,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ABA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所以ABA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分析题图,根据(2)小题图示信息可知,11月时IAAABA的混合液中IAA的比例远高于ABA,5月时IAAABA的混合液中IAA与ABA的比例相等。单独分析一种激素的含量变化,IAA含量是11月5月缓冲液,ABA含量是5月11月缓冲液。分析该小题

139、中的柱状图,在正常培养条件下,11月混合液中的藻细胞数量高于缓冲液中的,5月混合液中的藻细胞数量低于缓冲液中的,说明IAA能促进单细胞绿藻的生长。在增加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11月混合液中的藻细胞数量与缓冲液中的相同,且都很低;5月混合液中的藻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缓冲液和11月混合液中的,说明ABA具有提高绿藻抗紫外光的能力。答案:(1)外植体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IAA)脱分化(2)正相关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增高(3)不是IAA促进生长,ABA有提高抗紫外光的能力 植物激素调节实验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方法明确实验目的方可轻松设计对照实验:(1)要证明两种激素“各自”的作用,就应该将“分别加

140、有两种激素”的实验组与“无激素”的空白对照组比较;(2)要证明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就应该将“同时加两种激素”的实验组与“加单一激素”的实验组进行对照(此时仍需设置“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过关练习1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解析:选D分析题图信息,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外施

141、脱落酸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因此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赤霉素,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由题图信息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长。由图可知,对照组在第5周时马铃薯块茎已经发芽,说明此时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已经增加,因此与实验开始时相比,第5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大。2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图是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已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

142、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_,其对细胞生长具有_的特点。(2)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的可能原因是_。(3)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_。(4)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5)某研究小组想知道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平均分成4组,每组10根,编号甲、乙、丙、丁。b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赤霉素溶液和一

143、定比例的生长素与赤霉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_。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_。若出现_结果,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解析:(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的特点。(2)从图中c、d过程可以看出,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细胞的纵向伸长,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3)从图中a、b过程可以看出,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产生,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促进茎秆伸长。(4)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

144、5)每组选取10根插条进行重复实验可以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不做处理的丁组作为空白对照。若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生长素与赤霉素混合溶液处理的丙组多于单独处理的甲、乙两组,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答案:(1)吲哚乙酸两重性(2)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3)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4)正反馈(5)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空白对照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

145、性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解析:选A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2.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

146、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解析:选D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琼脂块a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琼脂块a运输来的IAA。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琼脂块a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

147、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3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解析:选B由1、4两组实验结果可得,茎伸长受抑制与光照时间有关;由1、4两组实验结果可知,只要给予充足的光照时间,植物茎也能充分伸长(比第2组还长),该植物不缺乏赤霉素。4.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C由图

148、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解析:选B图中纵坐标可表示生根数目或根的长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不同浓度,由图中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两组浓度的高低;据图判断,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所用时间比乙组短。5如图1表示对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单侧光照射处理,图2表示将图1根部置于琼脂块上,数小时后将琼脂块放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别在根和茎中进行极性运输B图2中生长素从c、d处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X、Y中C图1中茎和根的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图2中的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

149、长解析:选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根和茎中进行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琼脂块中无生长素,因此生长素从根运输到琼脂块属于自由扩散。单侧光照射下,a、b两侧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细胞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去尖端的胚芽鞘相当于茎,茎中的生长素最适浓度要远远大于根中的,因此X和Y中对应浓度的生长素都是促进其生长,由于X中生长素浓度与c处对应,c中生长素浓度较大,促进作用较强,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6为研究萝卜下胚轴向光生长的原因,有学者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相对数据为平均值):单侧光处理黑暗处理向光侧背光侧下胚轴生长素萝卜宁生长素萝卜宁生长素萝卜宁514349365040

150、.5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下胚轴中的生长素B单侧光引起萝卜下胚轴中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C高浓度的萝卜宁可能抑制萝卜下胚轴的生长D生长素抑制了萝卜下胚轴向光侧细胞的生长解析:选C实验中的黑暗处理起对照作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说明单侧光没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也说明萝卜下胚轴向光生长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与黑暗处理相对照,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含量向光侧多于背光侧,下胚轴向光生长,故高浓度的萝卜宁可能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7据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间

151、B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f点C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间解析:选B由于重力作用,图乙中处生长素浓度小于处,但处生长快,处生长受到抑制,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处,其生长速率比处慢,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f点;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对处也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在重力作用下,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处的生长素浓度应

152、高于b点,其生长速率快于处,其生长素浓度范围为bd间。8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解析:选A由图分析可知,只含有营养素时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的根平均数量几乎相同,所以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只含生长调节剂X对无叶枝条的生根没有促进作用;营养素只有和生长调节剂X共同使用时才有利于根的形成,单独使用无任何影响;据图分析,叶片可能产生与营

153、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9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瓶插时间(d)最大花径(cm)空白9.645.366BA14.146.73eBR16.256.73A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6BA溶液和eBR溶液B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的混合液C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D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解析:选C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BR类似物(eBR)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对康乃馨切花的保鲜效应,因此需要用适宜的浓度

154、处理,比较处理后两者的瓶插时间的长短以及最大花径,本实验不是探究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因此不需要配制一系列的浓度梯度。实验结果显示的是单独处理的结果,因此不需要配制二者的混合液。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两种激素类似物都能延长瓶插时间,增大切花直径,都具有保鲜的作用。10猕猴桃果实采摘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所测得果实内的ABA(脱落酸)及其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果实硬度增加,加快果实的成熟BABA的释放可有效促进果实的软化,促进果实的成熟C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过程受ABA、乙烯等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D第6 d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骤降后又升高

155、,此变化不利于果实成熟解析:选C由图可知,猕猴桃采摘后,乙烯的释放增加,果实硬度减小,故乙烯的释放可有效促进果实的软化,加快果实的成熟;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过程受ABA、乙烯等多种激素的调节;第6 d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骤降后又升高,此变化有利于各种代谢进行,利于果实成熟,不利于贮藏。11(2017苏州一模,多选)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其生理作用是促使细胞壁松弛,进而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表中所示是有关实验的研究结果。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编号123456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00.10.20.30.40.5芹菜幼苗平均株高(cm)1620

156、38514220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芹菜幼苗的初始生长状况、培养幼苗的各种条件等C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30.4 mgL1之间D在调节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BR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选AB根据表中信息,可以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芹菜幼苗的初始生长状况、培养幼苗的各种条件等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20.4 mgL1之间;与对照组(第1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R均具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12(2018南通二模,多选)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

157、有促进作用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解析:选ABD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不同。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

158、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二、非选择题13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Lkg1h1)20 d35 d40 d45 dA0271715B0952C000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

159、有关的基因有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组,其原因是_。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组。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A组为对照组,则X基因和Y基因都能表达,乙烯释放量高;B组有反义X基因,则X基因不能表达,Y基因能够表达,乙烯释放量较低;C组有反义Y基因,则Y基因不能表达,X基因能够表达,但不能释放乙烯。根据表中三组实验乙烯释放量的对比,可知A组乙烯释放量多是X基因和Y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B组释放的乙烯少是Y基因表达的结果。因此,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基因和Y基因,B组果

160、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根据三组实验中A组释放的乙烯量最多,可推测A组果实最早成熟。若在35天时采摘A、B两组果实,由于A组乙烯的释放量高,使A组果实易提早成熟,储存时间会较短,而B组储存时间较长。答案:(1)X基因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 (2)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B14(2019届高三南通调研)科学家在研究植株激素间相互作用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

161、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所示),嫁接类型用“”表示,如“”表示A、B位接枝分别是野生型(W)和突变体(R),而C位(根)来自突变体(R),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位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_(填运输方式)向下运输,使_,致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2)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_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_(填“A”“B”或“C”)。(3)嫁接株中_(填“含有”或“不含”)I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素必须通过_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4)研究者将组合中A、B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

162、表现出明显生长现象。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若进行嫁接,该组合A位侧芽的生长状况是_。解析:(1)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到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致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2)由图乙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枝条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与野生型(W)植株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且长度较短。野生型(W)植株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与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且长度较长,说明SL对植株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

163、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C处。(3)结合题意和对(2)小题的分析可推知,嫁接株中含有IAA;生长素会使植物体出现顶端优势,但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素必须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4)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说明顶端优势仍然存在,A中侧芽的生长仍然受到抑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B位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位,促进C位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位,抑制A位中侧芽的生长;若进行嫁接,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位,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所以该组合A部位侧芽不会明显生长(生长受抑制)。答案:(1)主动运输 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 (2)抑制C(3)含有SL(4)B位产生的生

164、长素运至C位,促进C位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位,抑制A位中侧芽的生长不会明显生长15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 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 h。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_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 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2)预测实验

165、现象并得出结论:_。_。_。(3)实验分析: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_。每一组要10条,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解析:(1)实验应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故应在相同且适宜浓度的条件下培养。(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甲组是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乙组是IAA溶液,如果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的;甲组胚芽鞘的平均

166、长度小于乙组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小于IAA的;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与乙组的相同,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和IAA的相同。(3)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每一组要10条,而不是1条是为了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因为生长素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故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可以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答案:(1)相同且适宜(2)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的,说明生长素

167、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的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小于乙组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小于IAA的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与乙组的相同,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和IAA的相同(3)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一个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_A卷基础保分练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血浆蛋白功能的是()A参与氧气运输B参与免疫C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D维持渗透压解析:选A参与氧气运输的蛋白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是血浆蛋白;血浆中抗体、淋巴因子等可以参与免疫;胰岛素

168、等蛋白质类的激素可以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2.(2019届高三南通调研)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和在成分上最为相似C渗透压下降可导致增多D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C图中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最相似;(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向(组织液)渗透,可导致增多;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

169、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结构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处D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解析:选B反射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在结构处;a、b分别表示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4.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一电位计,两个电极都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内侧。当刺激a处后,检测到的神经电位变化应是下图中的()解析:选D两个电极都放置于膜内侧,开始时两电极处的电位相等,电位计为0。刺激a

170、处后,兴奋传到左电极处,膜内电位变为正,此时右电极处膜内电位仍为负。当兴奋继续传导,左电极处膜内电位恢复为负,电位计读数恢复为0。当兴奋传到右电极处时,膜内电位变为正。当兴奋过了电位计右电极时,膜内电位再次恢复为负,电位计的电位恢复为0。5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A图1、2中的细胞b、d可以是同一种细胞B图1、3所示的方式不能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C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参与D图1、2、3所示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解析:选B图1、2中的细胞b、d可以是同一种细胞,如胰岛B细胞既受胰岛素调节又受下丘脑某一区域的神经调节;图1、3所示的方式可以同时

171、发生在免疫调节中,如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等。6(2018徐州模拟)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用NAA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C用性激素处理鱼类,可以促进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受精率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可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降低其种群的出生率解析:选D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番茄子房,且套袋处理,可得到无子番茄;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鱼类,可以促进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受精率;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的交

172、配,会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7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较高,作用高效B寒冷及低血糖的刺激都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与分泌C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解析:选B 肾上腺素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作用高效;肾上腺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和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肾上腺素不是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无关;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生命活动的改变。8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膝跳反射均需

173、下丘脑参与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下丘脑分泌的TRH可直接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D下丘脑的相关生命活动只受大脑皮层调控,与其他内分泌腺无关解析:选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下丘脑参与;下丘脑分泌的TRH可通过促进垂体分泌TSH,进而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调控,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9(2018徐州一模)2017年入冬后乙型流感爆发,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严重时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感病毒会在呼吸道

174、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B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病毒入侵的细胞裂解CB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D流感病毒之所以能侵染肺部细胞,是因为肺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解析:选A 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增殖,所以不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1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

175、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析:选C植物幼嫩叶片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在成熟茎韧皮部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幼嫩组织中存在极性运输。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例如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11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

176、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DE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解析:选C图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T细胞、B细胞和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但是吞噬细胞没有;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免疫的第二、三道防线;M细胞(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12以下三图分别是利用燕麦幼苗胚芽鞘所做的三个实验,其主要是用于探究()A胚芽鞘是否能感受单侧光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D尖

177、端是否在胚芽鞘表现向光性中发挥作用解析:选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胚芽鞘尖端及尖端是否遮光,该实验可以用来探究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是否有关。13(多选)下表中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结果均相符的组别有()组别活性物质作用细胞结果A甲状腺激素几乎所有的体细胞物质分解代谢增强B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细胞内糖原水解C抗原分子B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增殖、分化D神经递质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细胞兴奋解析:选AC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水解;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的结果为兴奋或抑制。14(多选)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传入神经

178、元细胞体,b位于腰部脊髓中B膝跳反射是由两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完成的C在反射活动中,、处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D切断后,刺激小腿抬起不属于反射解析:选AD图中a表示脊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的,b表示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腰部脊髓中;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膝跳反射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图中表示传出神经,表示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处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切断(传入神经)后,刺激(传出神经)小腿抬起,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15(多选)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蒸馏水、0.4 mg/L、0.7 mg/L、1.0 mg/L、1.3

179、mg/L、1.6 mg/L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 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0.4 mg/L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B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C1.0 mg/L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D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解析:选ACD由图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0.4 mg/L的2,4D溶液对芽和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0.4 mg/L的2,4D溶液促进根的生长,0.71.6 mg/L的2,4D溶液抑制根的生长;培养无根豆芽的2,4D溶液最适浓度是1.0 mg/L左右;该实验

180、中没有表明生长素溶液对绿豆发芽的两重性影响,无法看出2,4D与生长素生理功能是否相似。二、非选择题16(2019届高三苏北四市段考)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应激反应。(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神经元。(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如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B分别是_、_;过程的调节机制称为_。(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后机体会产

181、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时,机体会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是: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_。解析: (1)无意识的应激反应中枢在脊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并在突触中完成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后传递给下一神经元。(2)图示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相似,由此可推知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馈抑制

182、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属于负反馈调节。(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抗体;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记忆T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答案:(1)脊髓神经冲动突触(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负)反馈调节 (3)浆细胞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凋亡B卷重点增分练一、选择题1(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四市联考)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

183、稳态的调节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选B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需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的,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不属于内环境。2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主要通过F、G散热BA、B两种感受器主要存在于下丘脑C冷热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D体温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解析:选B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

184、黏膜和内脏器官。3(2018南通二模)如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B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C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解析:选D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3个突触;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兴奋只能从b的右侧向下传递到c,再传递到b,而不能从b的左侧传递到a,所以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据图可知,刺激b时,兴奋可沿着bcb的方向持续传递,同时,兴奋又不能传递到a,因此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4.甘氨酸

185、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甘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中,甘氨酸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过程表示甘氨酸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过程表示摄取回收甘氨酸,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解析:选A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过程表示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Cl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过程表示摄取回收甘氨酸,由于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回收后,会导致突触后膜抑制效果减弱至消失;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对中枢产

186、生抑制效应。5某运动员仅用20 min就完成了5 km的平地越野运动,下列对该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相关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汗液大量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B呼吸运动加强,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C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分解加快D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血浆pH会迅速下降解析:选C汗液大量分泌,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长距离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不会迅速下降。6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

187、节方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K将大量内流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解析:选B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大量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图中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7(2018南通考前卷)如

188、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相关过程,字母代表相关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代表体液免疫过程B物质a、b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乙细胞和丙细胞的起源相同,且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D丁细胞仅在某种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和分化解析:选C据图可知,图示最终能产生物质b(抗体),所以代表体液免疫;物质a代表淋巴因子,物质b代表抗体,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乙细胞代表T淋巴细胞,丙细胞代表B淋巴细胞,二者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且细胞中DNA的种类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两细胞中RNA的种类不同;丁细胞属于记忆细胞,仅在某种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

189、增殖和分化。8某研究小组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B实验中“对照组”插条处理溶液可能是蒸馏水C结果显示等浓度的IBA对生根促进作用比NAA强D结果表明NAA、IBA对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选D据图分析,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对照组一般是蒸馏水处理插条;根据结果可以推测IBA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比NAA强;探究的三个浓度的NAA、IBA均促进了月季插条生根,并未出现抑制现象,故不能体现两重性。9青鲜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190、化合物,是蔬菜和水果保鲜时常用的保鲜剂,它能抑制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抑制发芽,其残留物会损害人体健康。据此可知()A青鲜素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B青鲜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C青鲜素对人体细胞的毒性会随浓度增加而减小D施加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解除青鲜素的抑制作用解析:选A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故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称为植物激素;青鲜素的残留物会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不会随浓度增加而减小;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会起抑制作用,不能解除青鲜素的抑制作用。10(多选)为研究低温和细胞分裂素对茄子光

191、合作用有关指标的影响,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光照和CO2浓度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组别甲乙丙丁处理常温喷施蒸馏水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低温喷施蒸馏水低温细胞分裂素溶液叶绿素含量(mgg1)18.6920.1710.7412.01光合速率(mol CO2m2s1)9.1912.582.754.03气孔导度(mmolm2s1)0.1530.1680.0530.064A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B细胞分裂素处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加C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速率的抑制D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速率解析:选ABC由表中数据可

192、以看出,低温组(丙、丁)与常温组(甲、乙)相比,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均明显降低;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处理的乙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比甲组高;丙、丁两组对照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能缓解低温对光合速率的抑制;常温下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速率。11(多选)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下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瘦素合成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B当图1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的抑制时,处的膜电位无变化C人体内

193、脂肪含量偏高时,神经元A、B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D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解析:选CD瘦素是蛋白质类激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12(多选)下图是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作用示意图,图中编号表示相关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对病毒的作用,与该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B图中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物质能够彻底清除病毒C图中细胞、与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能力有关DHIV攻击细胞和导致艾滋病病人丧失部分免疫能力解析:选BD图中细胞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作用与溶酶体有关;图中细胞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

194、能与抗原结合,然后由吞噬细胞吞噬水解,抗体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图中细胞、分别是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抗原入侵后可以被迅速清除,避免机体患病;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即细胞,最终导致艾滋病病人几乎丧失全部免疫能力。二、非选择题13(2018徐州模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称,至2016年底中国已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还有5亿成年人由于不节制饮食,缺乏运动处于糖尿病的前期。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下表是糖尿病诊断标准(注:满足任一标准,临床上即可初步诊断为糖尿病),请依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

195、/L)测量条件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加随机血糖11.1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空腹血糖(FPG)7.0空腹定义为至少8 h无热量摄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时(测定点)血糖11.1试验必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描述的方法进行,葡萄糖负荷相当于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1)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缺乏,导致血糖不断升高,产生高渗透压,进而导致机体处于高渗状态,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促进垂体后叶释放_激素,维持机体稳态。(2)在空腹条件下,血糖不断被消耗,可通过肝糖原分解等途径维持血糖含

196、量相对稳定,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和_,直接参与后者合成及分泌的细胞器主要有_。(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大量葡萄糖吸收到体内,正常人血糖含量只是短暂升高,然后在相关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血糖含量2 h左右迅速恢复正常水平,此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在_,与降血糖有关的激素分泌的峰值应在测定点_(填“之前”或“之后”)。(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空腹和餐后C肽测定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确立和调整以及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均具有很大的意义。经测定某糖尿病人C肽低于正常水平,其血清中胰岛素含量_,在临床中该型糖尿病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C肽

197、测定还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清中C肽水平偏高,若对患者手术后的随访中,C肽水平持续_(填“上升”或“下降”),暗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解析:(1)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其机体的渗透压也会升高,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维持机体稳态。(2)空腹时,人体的血糖浓度降低,此时机体可通过肝糖原的分解及其他非糖物质的转化来升高血糖浓度,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一种分泌蛋白,与其合成与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

198、血糖的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含量只是短暂升高,然后在相关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血糖含量2 h左右迅速恢复正常水平,此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在血糖浓度升高时降血糖激素的分泌会增多,因此口服葡萄糖后的短时间内,降血糖激素分泌量达到最高,所以与降血糖有关的激素分泌的峰值应在测定点之前。(4)据图分析可知,胰岛素原在特殊条件下,分解成胰岛素和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经测定某糖尿病人C肽低于正常水平,说明其血清中胰岛素含量低,由于缺少胰岛素导致其血糖浓度升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若对患者手术后的随访中,C肽水平持续上升,说明有

199、残留的瘤组织,暗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答案:(1)抗利尿(2)胰高血糖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下丘脑之前(4)较低能上升1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来自外周(皮肤、黏膜、内脏等)和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汇集、整合后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生理反应,图中代表神经元,“”和“”分别表示兴奋和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元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是_,图中方框内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人体_(填器官)中。(2)若给予神经元一次适宜刺激,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变化是_,神经元上产生的兴奋通过_(填物质)将兴奋传递到神经元,并能在_(填部位)产生相应的感觉。与此同时,图中除神经元外还能检测到

200、动作电位的神经元有_(填数字标号)。(3)医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人着凉后可能引起高热,研究发现高热病人体内代谢活动会明显增强,进而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试解释原因。解析:(1)神经元具有许多突起可以与更多细胞形成紧密联系,有利于兴奋的传导。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图中方框内神经元是体温调节中枢的组成部分。(2)未接受刺激时,神经元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接受适宜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大脑皮层是机体的感觉中枢,所以在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神经元产

201、生的神经递质可以直接引起兴奋,神经元对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神经元对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导致后续神经元均不能产生兴奋。所以除神经元外,还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的神经元有。(3)进入温度很低的环境中,由于低温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同时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等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易引起发热。 当机体发生高热时,体内代谢增强,造成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引起酸中毒。答案:(1)具有许多突起下丘脑(2)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再转变为正电位)神经递质大脑皮层(3)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同时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等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机体代谢过旺,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