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2019年5月23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官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人孔庙配享孔子,但他的思想却融入到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这里的“他”应是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的主张是礼法并治,结合材料“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
2、约民众。”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主张仁政,A选项排除。董仲舒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选项排除。朱熹的主张是“理”和“存天理,灭人欲”,D选项排除。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 法家、儒家、道家B. 法家、墨家、道家C. 法家、墨家、儒家D. 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
3、一方,符合法家用法律的强制力和专制独裁进行统治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强调尊重人性,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符合儒家思想;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摆脱命运的束缚,符合道家超越功利、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属于道家思想。故答案为A。根据上述分析排除BC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3.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
4、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并且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影响【名师点睛】近代中国是一个侵略与反抗共存的时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和资本输出阶段,分界线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自然经济却依旧在中国
5、近代显示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态势,直到土地改革之后才最终将之清除。所以说小农经济在中国近代依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4.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 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B.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 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D. 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答案】B【解析】据材料“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特点,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B选项正确;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故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是完全排斥西方文化,故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故D选项错误。故选B。5.下表反映了19021931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企业投资数额及其所占比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家1902年1914年1931年投资数额(百万美元)比重(%)投资数额(百万美元)比重(%)投资数额(百万美元)比重(%)英国150.029.8400.036.9963.438.9日本1.00.2210.019.4912.836.9俄国220.143.7236.
7、521.8273.211.1美国17.53.542.03.9155.16.3法国29.65.960.05.595.03.8德国85.016.9136.012.575.03.0A. 20世纪初列强对华投资普遍增长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空前打击C. 一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形成D. 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不平衡,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中的“普遍增长”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民族资本主义遭到空前打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
8、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B【解析】材料“蒸汽船从1913年增长到1918年”“煤产量从1913年增长到1919年”“钢产量从1914年增长到1919年”说明1913-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
9、松对中国的侵略,故B项正确;A项错误,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灭亡;C项错误,洋务运动从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D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开始的。点睛:材料“蒸汽船从1913年增长到1918年”“煤产量从1913年增长到1919年”“钢产量从1914年增长到1919年”中可以得出发展的时期是19131919年间;根据所学知识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答案即可。7.1956军新华半月刊登载一篇访谈录:“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已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材料
10、反映的事件是A. 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 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C. 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D.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私合营”“只要自已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历史事件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出现在1958年,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D项。8.有学者指出:“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共,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
11、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材料中的“发展战略”指A. 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 进行三大改造C. 开展“大跃进”运动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发展战略”指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相符合,排除。9.二花发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A.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12、B. 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C. 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 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各队正大摘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说明的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探索大跃进时期10.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
13、。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A. 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B. 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C. 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答案】A【解析】据材料“1979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安徽的肥西县委求停止包产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不能说明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的效果如何,故D项错
14、误。故选A。11.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给方面的,故可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
15、动改革的深化,故选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12.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应该是A. 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C.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八五计划”,根据所学推断八五计划是1991年1995年,故A选项、B选项和D选项在时间不符合,开放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提出的时间是
16、1984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故排除;浦东开发是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符合材料和史实,故C选项正确。13.下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其反映了世界开始被连成了一个整体,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图反映的实质是A.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B.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A【解析】由地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开始被连成了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密切,故B项错误;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圈学说的正确性,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
17、误。14.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A. 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B. 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C. 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D. 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造成靠地租剥削的封建地主阶级实力下降,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答案为C。A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18、B题干没有体现;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15.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由此引发了A. 英西战争B. 英荷战争C. 英法战争D. 英葡战争【答案】B【解析】17世纪荷兰凭借海上强大的商船队伍,成为了“海上马车夫”。英国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争夺殖民霸权,于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由此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最终荷兰战败。故选择B项。其它各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6.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688年1801年A. 英
19、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B. 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C. 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D.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英国1688年至1801年产业结构变化幅度较小,工业占比无明显变化,反映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面促进了农业的近代化,并非让农业发展缓慢,排除;C项,题干中服务业比重上升,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合,机器生产在英国基本取代手工劳动的时间应该是在19世纪中期。【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进程,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进程,此题关键在于比较图片各产业比重变化结合工业化特点进行解答。17.1853年
20、,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A.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 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答案】C【解析】材料意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给英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所以亟须加强法制建设来保护环境,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现象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环境状况,具有真实性,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经营方式,B项错误;科技发明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抗和冲突的关系,
21、而是需要协调发展,D项错误。18.“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A. 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B.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C. 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D. 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可知反映的是电的发现和使用,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棉纺织业无关,A选项排除。蒸汽机的改进与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选
22、项排除。材料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关,D选项排除。19.下表是根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编制的3个国家和世界商品出口实际增长率(1870年1998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8英国2.80.03.94.4美国4.92.26.36.0中国2.61.12.711.83.40.97.95.4A. 18701913年美国商品出口增长率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 19131950年英国商品出口增长率反映出英国大国地位的丧失C. 19501973年世界商品出口高速增长说明世界贸易实现自由化D. 19731998年中国商品出口大幅增长是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
23、】A【解析】【详解】1870年1913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此时商品出口增长率的提高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故选A项;1913年1950年英国的商品出口增长率为0,只能说明英国的商品出口增长停滞,而不能说明英国丧失了大国地位,故排除B项;19501973年世界商品出口高速增长说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能说明贸易实现了自由化,故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排除D项。20.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
24、全国钢产量的65%。“摩根现象”的实质是A. 殖民扩张和掠夺B. 工厂制度的形成C. 经济结构的变动D. 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D【解析】从材料“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殖民扩张和掠夺,故A项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项排除。点睛:“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
25、钢产量的65%”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垄断。21.美国吉尔伯在美国经济史中写到:“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二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毋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B. 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C. 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D.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过度的分期付款增加了人们的购买力,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C项正确。分期付款并不能缩小贫富差距,A项错误。分期付款是通过借贷
26、的形式,花未来的钱购买现在需要的商品,不能真正提高社会实际消费能力,B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项错误。22.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这形象的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 波及范围广B. 破坏性特别大C. 持续时间长D. 引发政治危机【答案】C【解析】“慢性病”说明周期长,故C项正确;范围、破坏性和影响均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B和D。23.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思考的头等大事。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
27、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A. 实行社会救济B.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C. 调整农业政策D.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不仅可以使人们自食其力,解决大量失业问题,又可以使人们恢复自尊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实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解决就业和自尊心问题,排除AD两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4.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
28、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A.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 建立“福利国家”C. 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D. 发展“混合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大危机的破坏导致保护主义盛行,金本位制崩溃以及经济协调机制缺失。材料 “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说明经济危机原先的货币体系崩溃,为此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稳定货币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稳定国际贸易体系,故C项正确。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属于国家管理经济方针,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是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实行措施,故B项错误。“混合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针对经济“滞胀”解决
29、的措施,故D项错误。25.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A. 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 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 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 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不是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工业化建设属于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
30、误;新经济政策也没有开创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关键信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学生可以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6.(家国情怀农业集体化)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为此,国家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 建立集体农庄D. 取消义务交售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1928年”“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并结
31、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A项是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27.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而)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的苏联改革A. 放弃工业化的方针B. 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C. 偏离社会主义道路D. 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材料中三十年前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此次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并没有打破
32、斯大林模式,故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放弃工业化,故A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中种植玉米,不顾实际,故B错误;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点睛: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2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927193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A. 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B. 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C. 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33、D. 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了重工业实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苏联经济恢复和发展;而遭受经济大危机的美国则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促进了国家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起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故本题答案选B项,排除CD两项。只有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美国仍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29.“他以宫廷政变的方式夺取了权力,但并没有把改革推进到一个新时期,而是力图重现个人集权。这就加剧了苏联社会固有的矛盾。他当政18年所做的一切,只是不断努力地将墓掘深。当他离世
34、时,这个墓已经挖好了,而对这样一个大墓,任何天才的继任者都无法挽救苏联灭亡的命运。”这里的“掘墓人”是指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他以宫廷政变的方式夺取了权力”“力图重现个人集权”“加剧了苏联社会固有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勃列日涅夫,故C项正确。斯大林、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皆不是发动宫廷政变夺取权力的,故ABD排除。所以选C。3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A. 接受马歇尔计划B. 加入北大
35、西洋公约组织C. 加入联合国D. 建立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国家认清了美苏争霸的实质。为了摆脱美国控制和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西欧开始走向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又促进了政治一体化,1993年西欧成立了兼具政治与经济双重性质的欧盟组织,故本题答案选D项。西欧接受马歇尔计划,体现了对美国力量的依靠,是美苏争霸格局下的“一个卒子”,故A项排除;加入北约,也是西欧为了寻求美国的帮助和庇护,并不得不被美国影响和控制,故B项排除;加入联合国无法体现西欧摆脱“卒子”的地位,排除C项。二、非选择
36、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31.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
37、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答案】(1) 观点: 性是善的载体; 性非全善; 重视教化。背景: 大一统局面出现。(2) 内容: 三纲五常。措施: 中央设太学; 地方各郡县设学校; 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 重用儒生。(3) 影响: 发展先秦儒学;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建立
38、良好的社会风尚; 禁锢人性发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董仲舒的观点主要包括性和善的关系(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以及重视教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其时代背景主要突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出现即可。(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其实就是三纲五常思想,而实施教化的措施则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创办开设国学的学校以及重用儒生等。(3)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既要回答积极影响(董仲舒教化思想发展先秦儒学、起到了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又要回答消极影响(但教化思想却禁锢了人性发展)。32.八大前后开放自由市场的探索是
39、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的先声,为以后的改革积累了历史经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起国家统一市场。统一市场支援了国家建设,也造成工业品质量下降、副食品供应紧张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八大在各地先行探索开放市场的基础上,作出建立自由市场的决策。到11月底,全国有14个省份开放了自由市场。城市市场中长期缺货的毛鸡、鲜鱼等货源不断增加,商品质量提高、价格却降低了。农村中滞销的土特产也打开了销路。由于货畅其流,收购价格比较公平合理,农民们生产劲头也愈来愈大了。随着自由市场的开放,争议越来越多,当时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认为自由市场的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开放影响了国家工业化发展速度。到1
40、958年国家取消商品经济、关闭集贸市场。摘编自张神根八大前后党对自由市场问题初步探索材料二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调节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在工业生产方面,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品种由1984年123种减少到1988年的50种;在流通领域,到1990年国家定价的产品约占25%,其余为国家指导价和市场价。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通过南方谈话,提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加快
41、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放自由市场的原因和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20世纪五十年代相比,中国在利用市场机制方面有何进展?(3)据材料一、二,谈谈你从中国探索市场经济的历程中得出的认识。【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市场存在弊端;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作用:保障市场供应;刺激农副产品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城乡经济交流。(2)进展:不局限于在流通领域发挥市场作用;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3)认识:对社会主义的理
42、解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建设市场经济需要解放思想;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析】【详解】第(1)问,“原因”,据材料一信息“统一市场支援了国家建设,也造成工业品质量下降、副食品供应紧张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八大在各地先行探索开放市场的基础上,作出建立自由市场的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市场存在弊端、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角度分析。“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信息“城市市场中长期缺货的毛鸡、鲜鱼等货源不断增加,商品质量提高、价格却降低了。农村中滞销的土特产也打开了销路。由于货畅其流,收购价格比较公平合理,农民们生产劲头也愈来愈大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保障市
43、场供应、刺激农副产品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城乡经济交流等角度分析。第(2)问,“进展”,据材料二信息“在工业生产方面,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品种由1984年123种减少到1988年的50种;在流通领域,到1990年国家定价的产品约占25%,其余为国家指导价和市场价邓小平通过南方谈话,提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局限于在流通领域发挥市场作用、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等方面回答。第(3)问,“认识”,依据
44、所学知识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建设市场经济需要解放思想、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分析。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材料二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
45、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撤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46、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疾病:经济大危机。转变:“自由放任”政策为主,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理论:凯恩斯主义。(3)表现: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或答经济滞胀 )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
47、大危机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角度说明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本题据材料二“(英国)国有化法案法国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等方面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3)本题据材料三“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
48、识即可从经济滞胀的角度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等方面回答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措施。34.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向制度化合作阶段迈进,终于在1944年7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标志着国际货币关系告别各自为政与自由放任的混乱局面,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材料二 APEC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年
49、份1989年2012年2013年直接投资流入额(亿美元)911.66972.4直接投资流出额(亿美元)940.88934.9平均关税率16.9%5.8%据刘晨阳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2014年后的APEC进程整理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据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特点。维持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是什么?(2)经
50、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如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3)材料三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怎样的有益变化?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答案】(1)特点: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成就:资本流通高速增长;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同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加强联系。(3)变化: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中国: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解析】(1)特点:题目
51、要求“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它标志着国际货币关系告别各自为政与自由放任的混乱局面,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可得出其特点是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经济支柱:题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知识可知,该体系维持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成就: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的表格可以看出,与1989年相比,2012年直接投资流入额和流出额都有了巨大的增长,故可以得出资本流通高速增长;由1989年的关税税率为16.9%到2013年的5.8%,可以得出平均关税税率的降低促使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中国:题目
52、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而且同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加强联系。(3)变化: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如何参与: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三中的“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可以得出中国: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由“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可以得出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结合新时期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中国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点睛:“问什么答什么”,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在考试过程中,答非所问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这就涉及到了做题时要准确审题,明确问题设问的角度和方向,而不是一味根据材料推论结论。有时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往往爱用一个新情境的材料告诉考生一个相应的史实,然后围绕史实从不同角度设问,而不是顺着材料的意思推论结论,这一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