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986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12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B)碰撞挤压张裂作用生长边界消亡边界ABCD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D)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第1题,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能够模拟板块的张裂,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第2题,日本和青藏高原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渭河谷地处于板块内部,是岩层断裂、错动位移形成地堑后流水堆积形成的谷地。(2019

2、河北石家庄期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许多块。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35题。3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C)A海沟和岛弧B海沟和褶皱山C海岭与岛弧D海岭与褶皱山4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A)A甲B乙C丙D丁5图中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C)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在海洋上会形成海岭;丙地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故C项正确。第4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生长边界,有岩浆喷发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形成的时间最晚,故A项正确。第5题,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或地

3、震发生;结合图中各点的位置,甲位于生长边界,丙位于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现象发生,故C项正确;乙和丁地位于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现象。下图为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67题。6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B)A海岭B海沟C海盆D大陆架解析P点附近海洋深度达10 497米以下,几乎为世界海洋最深点,故海底地形为海沟,选择B。7P点附近海底地形的成因是(D)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解析海沟的成因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因大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板块进入

4、地幔后逐渐熔化而消失形成。该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海底板块张裂会形成海岭,陆陆板块碰撞会产生高大山脉。故D正确。下图阴影部分为某海底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海底地形是(B)A海岭B海沟C大陆架D洋盆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海底地形位于太平洋西部边缘和印度洋东北部边缘。海岭一般位于大洋中间,A不符合题意。海沟呈条带状分布在大洋边缘,因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海底地形可能是海沟,B符合题意。大陆架从形态上不是狭窄的条带状,大多呈面状分布,因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海底地形不会是大陆架,C不符合题意。洋盆比较宽广,呈面状分布,与图中阴影部分表

5、示的海底地形形态特征不符,D不符合题意。9根据该海底地形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解析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该海底地形为海沟,应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位于消亡边界,由此判断,B,C错误。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处海沟应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外围,应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处海沟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边海域上,澳大利亚大陆及东边海域属于印度洋板块,再向东为太平洋板块,因此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正确。(2

6、020福州四校联考)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形复杂程度、人口经济密度、交通运输负担、投入产出效率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1011题。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效率越高B地形越复杂,人口经济密度越小C交通运输负担大,投入产出效率高D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小解析读图可知,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效率越低,人口经济密度越小;交通运输负担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高。11下列关于地形与交通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C)A地形种类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小B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低C平原地形,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D相对高度小的地形区

7、,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解析地形种类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不一定小,如单一的山地地形,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就比较大;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一般较高;平原地形,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可能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等;相对高度小的地形区,交通运输网密度不一定大,如高原地区。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建设成图示双螺旋形状,开车进入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往左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向上爬升。读图,完成1213题。12高速公路按图示选线,主要考虑的是(D)A加强联系B美观实用C降低成本D交通安全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高速公路地处地震断裂带附近,且没有展线,一路向左转圈是为了避开地震断裂

8、带,保证公路地基的安全性,经过山地时采用螺旋式隧道,这样可以降低公路的坡度,以增加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知图中高速公路按图示选线,主要考虑的是交通安全,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13在图示地区,较早修建有一条108国道,是顺应地形地势,以适当的坡度来修建的。推测108国道在该地区的公路形态最接近于(A)A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山区修建公路时应当采用“之”字形的修建方式,因此可知108国道在该地区的公路形态最接近于A项图示,A项图示中的线路形态最接近“之”字形,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二、综合题14(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

9、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

10、变)。 解析第(1)题,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第(2)题,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并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

11、泊。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其中“一山”指的是泰山,其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下图为泰山部分景观图。材料二下图为天门山盘山公路。(1)结合材料一分析泰山所属的山地类型,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中“十八盘”图片,分析山区交通线路选址的原则。(3)材料二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 “之”字 形,并分析形成该交通线布局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太古代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褶皱隆起形成的褶皱山,后来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位移后,形成的断块山。(2)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解析本题结合泰山景观图,考查山地的形成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题,从材料一的描述可知,泰山最初形成的泰山群属于褶皱山,后形成的山体属于断块山。第(2)题,材料二中的“十八盘”处于山间地势相对和缓的地带,其建成符合线路选址的基本原则,并且此地的坡度相对较小。第(3)题,材料二中的盘山公路呈“之”字形,迂回前进,减小了行进的坡度,便于行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