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920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舟山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主抓的重点任务之一。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超过20个。2015年底至2017年9月,中央环保督察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1.5万人被

2、问责。中国俨然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摘自十九大专访高世楫:中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材料二:“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

3、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

4、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摘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材料三:从东西方文明对比的角度来讲,可以更加体现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独特性。东西方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在原始自然观基础上,原始自然观

5、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初始审视,从卡西尔的思想观念中,原始自然观中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体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以及所有的自然物都属于一种生命关系。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文明形态构成了一种原始自然观,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的生存需要顺应自然,依赖自然,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发明的人工取火,保存火种,制造石器,骨器等,就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成就,从创造的劳动工具方面来讲,人和其他动物就存在了本质的区别,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但本质上仍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从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的差异性角度来讲,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具的快速替代、科技的进步,体现出了人

6、对自然的征服观念和行为。但是,从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原始自然观中生命一体化思想逐渐演变为天人合一,具有顺应自然和改变自然的双重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与工业文明时代中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是将自然和社会碎片化,利用技术和资本将其重新组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掠夺、被操纵的一种形态。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从而使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恶化。工业文明时期,人和自然之间由相互依存

7、转变为相互对立,由于对自然任意开发,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形势逐渐严峻。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之间遵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缓解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摘自金凤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虽没有“生态”一词,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不违背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生态思想。B. 目前,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之行。C. 在人与自然

8、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形态不是掠夺、被操纵,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D.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外传统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讲天地人关系的时候,认为三者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B.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C. 生态文明思想是西方环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思想核心是强调对环境的绝对意义上的爱护和保护。D. 无论天人一体、天人对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对天人关系的有益探

9、索,都有合理的一面。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思想的一项是()A. 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毛泽东)B.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胡锦涛)C.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D. 征服自然的工作是一项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必然受到神的鼓励。(培根)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10、劳而无获。”习近平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两种思想的理解。【答案】1. B 2. A 3. C 4. 本则材料的观点是“人类应该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作者首先明确了“生态”的内涵和外延,为论证做好准备,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再以易经淮南子和老子的话加以证明。最后指出“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的现实并指出其危险性。论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5. 二者都强调人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贾思勰只讲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

11、想,是一种相对消极被动的自然观。习近平不但讲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还讲到对自然以尊重为前提的开发利用,是积极主动的生态文明自然观。(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亮花格非十二月三十一日夜晚,在紧靠郊区奶牛饲养场的一套普通公寓的三层楼上,诗人程文联在睡梦中被惊醒了,他看见三个蒙面人站在他的床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杀死他。一名歹徒随手操起一把吉他,弹了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另一位则径自走到他的书桌前,骂骂咧咧地翻着桌上的贺年卡,还随口问了一句:“我找到了月亮花。嗯?什么意思?”剩下的一位坐在炉边,将那把带血的三角刀指向程文联,命令道:“起来,给我们煮一壶柠檬茶”程

12、文联是汉族人,却在阿克苏地区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他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哈米尔艾买提,做音响师的房东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下午,他宰杀了一头羊,邀请诗人与他们全家一起吃晚饭,程文联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回答说,他现在的心情不适合闻到羊膻腥味“你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房东捏着一只羊角,同情地看着他。“不,”程文联神秘地笑了一下,“应该说,遇到了幸福。”随后,他上了楼。坐在音响师旁边的那个年轻妇女正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说程文联是一个高尚的人。她为有这样一个房客,内心一直“悄悄地”充满感激。因为他能够使日常生活中最乏味的东西都变成奇迹。“他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虽然充满艰辛和肮脏,可还是值得过的。”她

13、在说这番话时,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她的丈夫吃惊地看着她。这天傍晚,房东的妻子去楼上取衣架,看见程文联正专注地照料着一盆花,她问他这株花叫什么名字,程文联就用一种惯常的幽默口吻对她说:“当然是月亮花,知道啦?”“除了月亮、花,也许还有巴赫的音乐,我们不知道他还喜欢什么别的东西。他还写点诗,不过他很少谈论。”房东说,“只要有空,他就往花鸟市场跑。”根据我们的调查,程文联如此频繁地光顾花鸟市场,除了买花还另有企图。用我的同事廖增湖的话来说,是为了去遇见阿依古丽。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他从花铺里出来,遇到了她。她穿着一件宽大的咖啡色西服,白毛衣,黑色的裙裤,在经过她身边的时候,程文联就像遇见一个熟人

14、似的与她打招呼,然后问她能否与她相识。她笑了起来:“我叫阿依古丽,你呢?”“我叫哈米尔艾买提。”“这就是我们的维吾尔族姑娘。”程文联事后这样向我形容那天的情景,“热情,质朴,自然。”他在上海曾无数次尝试着向陌生的姑娘致意,她们不是远远地跑开,就是假装没有听见。只有一位姑娘对他的问候做出了应答骂了他一句“神经病”。程文联与阿依古丽的第二次见面是在一个暖房里。阳光使花房顶篷的塑料膜都散发出宁静、甘美的气息,他们在那些巴西木、剑兰、橡皮树和杜鹃花的小径中行走,没有人打扰他们。她说她是一个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师,她的画室离这儿不远,她问他是不是愿意去看看她的那些画。程文联出于对过分喜悦的敬畏,不假思索地推

15、辞了。他后来一直为此事后悔不迭。在他的一组题为“相遇”的长诗中,交织着悔恨和庆幸的惆怅展露无遗。而在程文联看来,这种惆怅和忧郁的情愫,正是幸福之树上开放的幽暗花朵。那天他们将要告别的时候,程文联买了一盆两尾叶的铁树送给她。阿依古丽淡淡地笑了一声:“艾买提,你不该给一个姑娘送铁树。”不过,她还是高高兴兴接受了程文联的礼物。她还说,但愿他们下次见面的时候,她能够为他带来铁树开花的消息。房东的妻子似乎还记得阿依古丽的容貌:大眼睛,很深,很蓝,睫毛又黑又长。她一共来过两次。一次是和艾买提一道,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还有一次就是昨天。她来的时候恰巧艾买提不在,她就递给我一个信封,让我等艾买提回来后交给他。

16、这天晚上艾买提很晚才回来。我把那封信交给他,他拆开只看了一眼,然后,他这样问我:“你知不知道有一种花”在维吾尔族的民间传说中,有一种奇异的花卉,名叫月亮花,它长在草原、湖边、幽谷和冰山之中,可从来没有人真正见过它。从十一岁开始,程文联带着一架海鸥DF照相机在阿克苏一带的山区寻找月亮花,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南疆。月亮花,是真主的无边恩典,是美丽的魔法的影子,是爱情和黄金的时间,是云朵上的飞鸟。在塔尔寺红色的廊柱下,他从和一个转经的活佛的交谈中知道了他的烦恼,对方曾经建议他去人间寻找,因为凭借佛祖的智慧之光,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那是一九八四年,程文联来上海读书时从那儿经过。“会不会是月亮花?”我问道

17、。房东的妻子想了想,说她记不清了。在阿依古丽的画室里,程文联曾与她谈起过月亮花。她当时略微有些吃惊的样子让程文联眼睛一亮。阿依古丽问他:“我每次去花鸟市场总能遇见你,你是不是一直在寻找这种花?”程文联点点头。“在新疆找不到的东西,在上海能找到吗?”她的语调中充满了自豪。“我几乎就要找到它了。”接下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十二月三十日的上午,阿依古丽来找程文联未遇,在她留下的一张贺年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艾买提,我找到了月亮花,你拆开信封就能看到她。第二天晚饭后,我的同事廖增湖忽然提起,已有很久没有喝过程文联煮的柠檬茶了。我们就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郊外的奶牛饲养场。房东老太太给我们开了门。她说程

18、老师正在楼上睡觉。“他经常睡不着觉,如果你们没有什么特别事,就先到屋里喝碗羊杂汤,让他多睡一会儿吧。”音响师和他的妻子也出来招呼我们,我们喝着羊汤,听着房东一家谈论着艾买提的趣事,每人还唱了一首歌。后来,我们在上楼的时候,廖增湖在楼梯口的一张羊皮上捡起一把三角刮刀。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此刻的身份,拉下清一色的绒线帽,遮住了各自的脸。我们一进屋,就看见程文联懒懒地躺在床上,用略带讥讽的目光看着我们,那时,我们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他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但却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心中珍藏的幸福的秘密:阿依古丽,翻译成汉语,就是月亮花。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一年将尽的夜晚,三个蒙面歹

19、徒改变了程文联的命运,为小说蒙上了悲剧色彩。B. 程文联是汉族人,却有个维吾尔族名字,这为他后来遇见阿依古丽提供了方便C. 阿依古丽接受了程文联的铁树,是因为她已经准备为他带来“铁树开花”的消息。D. 在阿依古丽帮助下,程文联终于找到了月亮花,解开了心中珍藏的幸福的秘密。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非喜欢在小说结构上做文章,他像营造迷宫一样建构他的小说,以此获得一种智力的乐趣,本文的结构即体现了这一创作追求。B. 小说分别以程文联和房东妻子的视角描写阿依古丽不同侧面的美,这样既完整呈现出阿依古丽的形象特征,又避免了行文的单调。C. 小说语言富有韵味。比如“幸福

20、之树上开放的幽暗花朵”“我几乎就要找到它了”等多处表述,含蓄而有深意,引人联想、令人回味。D. 作者把人物活动的环境设定在阿克苏,巧妙地与程文联的故乡上海构成对比,目的是表现批判现代文明,赞美质朴、自然的主题。8. 小说中的月亮花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 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巧妙之处。【答案】6. C 7. D 8. (1)月亮花是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奇异花卉,是爱情的象征。(2)月亮花是美丽、热情、质朴、自然的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古丽。(3)月亮花是程文联对质朴自然的生活(爱情)的追求。(答出其中两点即可)9. (1)程文联用了近二十年时间苦苦寻找月亮花,最终找到了维族姑娘

21、阿依古丽,使人物命运陡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2)小说开头似“凶杀”,情节似探案,最终才点明只是朋友间的玩笑,制造悬念,引导读者一步一步读下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在整个“探案”的过程中展开对程文联和阿依古丽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深化了小说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本题共5个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默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

22、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说,与议国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有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铁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备以受上瞪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

23、耕织致栗帛多者复甚身事未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及立三丈之木于王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因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奏并六国)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

24、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D.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 庶孙:庶,非妻妾所生之子,与“亲”相对。庶孙指家族中亲戚后代。B. 社稷:社,土地神;稷,五谷神,二者均为农业的根本。后用以指代国家

25、。C. 连坐:一人犯罪,相关的其他人连带受罚。D. 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大海环绕,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卫鞅年轻时就喜好法家的刑名之学,受到魏国国相高度赞扬并予以举荐,却没能得到魏惠王的认可,后来到秦国,得到秦孝公重用。B. 卫鞅不但有才识,而且胆略过人,公叔劝说魏惠王如果卫鞅不听话就杀掉他,卫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并没有马上逃离魏国。C. 卫鞅的变法并非一帆风顺,为此,他首先说服秦孝公,然后制订法令,再以行动取得民众的信任,做了充分准备后法令才正式颁布。D. 作为富国强兵之术,卫鞅新法涉及从普通民众到宗室贵族各阶层,涵盖

26、军队、司法、生产生活等不同领域,主要包括赏罚两大方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14. 卫鞅认为,魏王既然没有听从公叔痤的话任用他,就同样不会听从公叔座的话杀死他。卫鞅的这个判断其实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请简要分析卫鞅错在哪里。【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我做事是国君在先臣子在后,因此今天的事是先替国君谋划,然后再把事情告诉你,你一定要赶快逃走!(2)就在国都闹市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杆,招募百姓中能将它搬到北门的人赏给他十金。14. 当公叔

27、痤向魏王举荐卫鞅时,魏王默然(不采纳公叔痤的话而任用卫鞅),并非由于其对公叔痤不信任,而是魏王同时还考虑到了其他诸多原因,即是否信任公叔痤,并不是魏王是否任用卫鞅的唯一原因,同样,是否信任公叔痤也不是魏王是否杀死卫鞅的唯一原因。所以,魏王完全有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杀死卫鞅(意思对即可)。(三)(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鹤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

28、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15. 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转入梦境之迷离恍惚,结尾三句抒写了梦醒后的感慨。B. 苏词“尘满面,粪如霜”一句,将夫妻死别后个人的遭际忧愤倾注于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之中来描写,形象更加深刻。C. 贺词是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以寄哀思之作。“旧栖新龙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D. 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

29、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16. 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有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苏词略胜,而就思想性论,贺词稍优,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答案】15. D 16. (1)苏词通过想象(虚写)长眠地下的妻子,因为难舍爱人而柔肠寸断,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情感抒写比较直接感性。(2)贺词通过细节,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沉痛地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理性细腻。两首悼念之词,就艺术性将难分伯仲,但就思想性而言,贺诗的确略胜一筹。(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30、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_”,就不能实行礼,就不能运用乐;而曾子则告诉士人“_”,因为士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3)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最能表达其怀才不遇郁愤和豪迈乐观的自信的诗句是:“_,_。”【答案】 . 人而不仁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皆以修身为本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分析,南京本轮疫情为同一个传播链且源头

31、已经确定,目前完成的相关病毒基因测序均为德尔塔毒株。不但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而且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各方都应该高度引起重视,避免此前的防控成果。抗疫像打仗,唯快不破。()。德尔塔毒株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甚至再现疫情高峰。面对严峻形势,必须以最快速反应、最有力出击,严格采取管控措施,动员全社会共同防疫,防止变异病毒在中国持续扩散。应对变异毒株,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坚决做到集中隔离、应隔尽隔,全力救治患者,及时透明发布信息,遏制省内疫情扩散;其他省份和地区要加强相关人员协查,把疫情遏制在萌芽状态。此外,在疫情防控的链条上,无论是从严实施外防输入高风

32、险人员封闭管理,还是强化环境和物品消杀,抑或是有关联人群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人人做好抗疫的战斗员,才能让疫情防控堡垒。“我们曾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当疫情防控成为一场持久战,“动态清零”或许是最现实的目标。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毁于一旦死灰复燃曼延金城汤池B. 毁于一旦卷土重来蔓延固若金汤C. 功亏一篑死灰复燃曼延固若金汤D. 功亏一篑卷土重来蔓延金城汤池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我们应对变异病毒的当然之举,也是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B. 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了这样的宝

33、贵经验,当然我们也要这样去应对变异病毒C. 我们应该这样去应对变异病毒,这也是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D. 这是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应对变异病毒的当然之举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但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而且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都应该高度引起各方重视B. 无论就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还是就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各方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C. 无论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还是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都应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D. 不但就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而且就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各方都应该高度重视【答案】18. B 19. D 20. C(

34、二)语言文字运用1l(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的媒介多种多样,两者似乎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活动,要设法让受众感兴趣并付出行动。“协同创意”等理念主张让受众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感受乐趣并愿意分享,不失为“拉拢”受众的理想传播策略。全媒体时代信息的过度泛滥,让受众逐渐形成了去繁从简的阅读习惯。简言之就是:。这也是当下影视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传统文本阅读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图多于文的时代,所谓“可视化”传播就是,能够用视觉图像表现的内容,。以“可视化”增强互动力度,是公益广告俘获受众眼睛的必杀技。将要传达的信息蕴含在故事中,令人看后恍

35、然大悟,会心一笑,还会因为对广告创意本身的喜爱而进行自发传播,这种“讲故事”的创意正是当下我国公益广告所缺少的。对广告创意进行“故事化”处理,才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内心。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全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传播,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受众互动效果?请从上文各段分别概括,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12 个字。【答案】21. 受众又与之紧密关联。能看图像尽量不看文字(或:读图像多于读文本)。尽量不(少)用文字说明。22. 以活动激发受众兴趣:以图像俘获受众眼睛:以故事抓住受众内心(或:以活动“拉拢”受众参与

36、:以图像增强互动力度。以故事传达创意信息)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生活中要努力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也有人认为,生活中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其实也是有其价值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大用无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的极限是无,大用的极限是无用。根据有用与无用之辨,事物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其一,看似有用,实则无用。这方面,空心萝卜是个极佳的例子,它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留与文人发发感慨中看不中用啊。其二,看似有

37、用,确实有用。此类无需赘言,多数事物皆有此属性。第三类亦是最高境界之看似无用,实有大用,这起码上升到艺术境界。谈及艺术,最大作用往往是陶冶情操,殊不知这只是其副产品。其最根本作用是提供一种诗意的途径,使人类能找到并叩开世界本质的大门。在本质上,艺术与其胞弟科学不过是继承父亲哲学未竟的事业罢了。在细谈“看似无用,实有大用”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逻辑问题:不是因为其看似无用的对比,才使其有大用;而是其用之大,就像笼天的雨,覆盖了万物,却用润物无声而令我们感觉不到其大用,所以才看似无用。莫言在诺奖典礼上说的关于文学没什么用但其没用却正是其用处的一番话,通俗而含蓄地点出了作为唯一被纳入诺奖的文学这一艺术

38、形式的无用之用。文学无法直接增加GDP,官员鲜有爱者;文学不能当饭吃,劳动者无暇也无心去接触。文学无实用,那么在“虚用”上呢?你说它能慰藉心灵,可这已被公认为音乐的专利;你说它能增识广闻,一套大百科就完美胜出;你说它能放松身心,还有比席梦思更合适的吗?谈到这里,“文学无用论”已经在你脑海中跃然升起了吧。但倘无文学,浩繁文明何以传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意画面与美妙情感感动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使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学习文化,只为感受、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美。于是有一天,当他们要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时,墨汁便自然地流淌在早已铺开的宣纸上,于是美传承下来,文明便也传承下来。每当中秋,要表达对满月的美的情感时,一句古诗便自然地吟诵而出,这情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是维系文明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告诫我们:只要文学存,民族便不亡。因此,做你喜欢却无用的事吧,到你成功的那一天,就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这是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