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9141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单元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

2、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时间、内容、意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影响;政治上拨乱反正的原则和措施。3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内涵、取得的成就及意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时间:1978年5月。(2)内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3)意义: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时间、地点:1978年12

3、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指导。(2)政治: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组织: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4影响(1)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实践:政治上的拨乱反正(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措施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国家还改

4、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二改革开放进程 1改革(1)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2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1980年5月,中央

5、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2)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3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1

6、)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成就(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完成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3)与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告台湾同胞书:

7、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此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九二共识”: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两岸领导人会面: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

8、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3意义(1)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2)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主题改革开放的进程材料一材料二对外开放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邓小平文选材料三“文革”结束后,小平同志深刻反思了我国近百年落后挨打的历史,多次指出:“现

9、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的,“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思考(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内涵,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

10、放的必要性。提示:(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2)内涵:提示:根据材料二从基础、原则、对象、内容、根本目的等方面理解概括。必要性:封闭导致了中国几百年的落后;开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全面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4)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5)实质:社

11、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D)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解析: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前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指出法国与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意在强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中国经济建设教训的总结,故A项错误

12、;“中西方技术的差距”是进行改革开放的客观原因,故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故C项错误。2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某领导则批示:“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这说明(D)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B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C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D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解析:据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竞争加剧”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对外开放,故C项

13、排除;据材料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放开对外开放,意味着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

14、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在这一体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4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布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C)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解析: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的改革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的,所以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商品化,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

15、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5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D)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是在21世纪初,故A

16、项错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是广东和福建,故B项错误;C项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题干材料强调“先后”“3次”给予浦东特权,这体现了先行先试的特点,故D项正确。6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此改革(B)A实际上有违社会公平B适应了市场经济需要C摆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改变了按劳分配原则解析:材料“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反映出此项改革使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故B项正确,A项错误

17、;C项说法错误,错在“摆脱”;住房制度改革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故D项错误。7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C)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解析:材料“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表明“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打消了人民的疑虑,C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97年香港回归,材料所述变化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无关,排除A项;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8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B)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族谱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而非乾隆年间的特殊现象,A项排除;B项正确,当时大量的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因此他们纷纷将祖先的牌位请回台湾,以便于祭拜;C项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