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912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新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2新中国成

2、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和意义。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成就。4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和意义。5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新政协会议召开(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2)内容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成立(1)过程10月

3、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2)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追歼残敌: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过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3)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3稳定财政经济(1)背景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

5、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措施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3)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4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2)经过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经过5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

6、,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3)意义: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第一次建交高潮(1)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中国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2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开幕。(2)内容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

7、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赞同。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2)地位: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内容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

8、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4)意义: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建立过程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

9、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举行。(2)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1)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主题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材料思考请根据上述

10、宪法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及其组织原则。提示: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代议制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权力主体不同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主题二新中国的工业化材料一材料二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

11、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三思考(1)结合材料一,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具备了怎样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3)结合材料三图片,通过图中相关措施,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提示:(1)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成功经验。(3)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

12、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3)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要服从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1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C)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B市场

13、调节的作用在加强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六个统一”中可以看出,财政、税收等经济资源的“统一”使国家的资源配置逐渐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故C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A项是在1956年年底,与材料中的“1950年”不符;D项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材料中的“1950年”不符。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B)A

14、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两国”不符,故A项和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排除。3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15、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A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D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4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

16、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解析:A对:根据材料“五大国(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错: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冷战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C错: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错:五大国并未缔结和约,朝鲜半岛的统一没有实现

17、。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当时我国(A)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并结合所学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A项符合题意。B、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6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D)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

18、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A错: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7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注:“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B)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B对:漫画体现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A错: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中“量布做新衣”的信息不符。C错: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漫画中“1956年”的时间信息不符。D错:不是漫画的主旨且与史实不符。8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C)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努力。抗美援朝,通过运用军事手段抵抗外敌,消除动摇新生政权的威胁。土地改革是运用政治手段扩大巩固新生政权的统治基础。两者都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故选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