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2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3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4辽宋夏金元时期门第观念、人身依附关系、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等方面的社会变化。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4)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1)
2、制瓷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国内商业发展(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2)基层市场蓬勃涌现。(3)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3、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发展(1)原因: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2)表现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3海外贸易(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4城市的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
4、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三经济重心南移 1表现(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2影响(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2)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
5、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3)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地区。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变化(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依附关系松弛(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2)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
6、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懈(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3)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4)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江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集材料二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材料三宋金议和后,南宋
7、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摘自云麓漫钞思考(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最后在哪一朝代完成?请你从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其变化。(2)据材料二、三,分析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必须从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三个方面各举任意一例。如: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
8、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南方人口的增多;统治者重视南方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1)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加快了南方的开发。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过程东晋南朝: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
9、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最终完成。南宋时期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3)影响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促进了文化重心南移。促进了民族融合。1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B)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南北经济交往密切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唐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进而出现的
10、饮食方面的变化,故B项正确;饮食文化日趋丰富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耕作技术提高在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2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B)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海上交通范围大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与众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C)A农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C商业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解析:本题考查商
11、业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是南宋临安商业发达的表现。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D)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的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解析:材料观点强调的“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故C项
12、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的交通枢纽,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上反映出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项正确。5宋太宗淳化二年诏:“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反映出宋代(A)A商业政策比较宽松 B设有专职征税官员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地方官员与民争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说明政府减轻商业的税收,放宽对商业的控制,故A项正确;设立专职征税官员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对材料
13、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宋代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保护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地方官员与民争利,故D项错误。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A对: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
14、营手工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错: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理不同朝代基本都采取压制政策,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C错:“已经普及”说法与史实不符。D错:材料仅体现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的制盐业情况,不能体现盐业专卖制度解体。7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A)A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B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材料信息“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
15、数十家;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可知土地集中,而佃户比率最大,故A项正确;自耕农是一个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稍遇天灾人祸,即有破产可能。因此,他们往往成为高利贷者勒索的对象,致使他们卖田卖地,甚至卖妻鬻子,而沦落为佃农,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协作是指相互之间协调与配合,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8宋代欧阳修诗句“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描绘了当时人们对口腹之欲、享乐意识的追求。这反映了当时(B)A理学丧失了社会影响力 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意识C政府鼓励人们扩大消费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欧阳修为北宋人,诗中描绘的人们追求正当的吃喝享受,而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的是南宋的朱熹,因此这种现象并不能表明理学丧失了社会影响力,故A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于是便有了“人们对口腹之欲、享乐意识的追求”,可见商品经济影响了人们的意识,故B项正确;诗句中描绘的现象不能反映出政府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