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614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优案文档:第5课 苏轼词两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散文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用一连串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本相毕现,在诗人的笔下。在中国散文家里

2、,苏轼所喜欢的庄周和韩愈就都地用这个手法。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上古理论家早已重视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这一点上,()。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B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C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D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

3、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画线句有两处语病,都是搭配不当。一、“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搭配不当,“在看来”不搭配,应改为“从看来”,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二、“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主谓不搭配,“表明”改为“概括”,据此排除D项,选B项。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五花八门目不暇接降服轻车熟路B五光十色目不暇接拜倒得心应手C五光十色应接不暇拜倒轻车熟路D五花八门应接不暇降服得心应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五花八门”,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形容色彩光

4、泽明亮鲜艳,花样繁多。此处指比喻形式多样,选用“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用于被动接受。“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用于主动接受。此处面对“车轮战法”,指事物接连出现,难以主动应付,选用“应接不暇”。“降服”,投降屈服。“拜倒”,跪下行礼,比喻崇拜或屈服(多含贬义)。此处面对“车轮战法”,指向诗人屈服,选用“降服”。“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多形容技艺纯熟。此处指运用手法熟练,应选用“得心应手”。故选D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5、的一项是()A苏轼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要求B苏轼完成了他们下达的任务C他们的愿望被苏轼实现了D巧用比喻成为苏轼的风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项,符合主语一致性的原则,前后内容照应。符合语境。B项,根据上文“上古理论家早已重视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这一点上,苏轼是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不是完成他们的任务。选项不合语境。C项,本段文字主要说苏轼善于运用比喻的技法,所以主语应该为“苏轼”,不能用被动句。选项不合语境。D项,与前句“在这一点上”没有内容的呼应。选项不合语境。故选A项。1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另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问这两种说法各

6、有何表达效果?我的答案:_答案(1)“穿空”写出石壁的高峭和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更富形象和动感。(2)“崩云”意即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夸张地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2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简要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手法。我的答案:_答案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另外,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

7、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种表现技巧有关。3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上片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我的答案:_答案(1)“莫听穿林打叶声”“吟啸且徐行”这两句展示了词人不为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干扰,总是以自己的定规行事的生活态度。风雨潇潇,穿林打叶,真有点席卷天地的气势,但词人以“莫听”便将之化为乌有,不但如此,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隐含着对生活厄运的挑战。(2)“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

8、,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4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定风波是如何将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我的答案:_答案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沙湖道中遇雨,暗寓词人所处逆境。“莫听”“何妨”“谁怕”当表现为词人逆境面前泰然处之、履险如夷的态度。雨后“斜照却相迎,归去”当表现为作者不自苦、不自溺于眼前的逆境,相信乌云不能久蔽日,天下必有转晴时,是对人生前程的展望和设想

9、。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貔(p)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平,远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10、。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C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D“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虽然都写到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D项,“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难分高下,都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所以不存在前者优于后者一说。2直击高考源点同样是对三国古战

11、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伤感;苏轼的念奴娇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却是人生短暂和自己功业无成。解析解答本题要全面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由本词中的“形胜地,兴亡处”“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可知,作者身处多灾多难的南宋,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特别是“今如许”一问,更是对眼前国事的悲伤。而苏轼处在北宋早期的大环境下,抒发的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34题。采桑子纳兰性德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

12、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注兰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己亲友。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纳兰性德,清代词人。字容若,原名成德,为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B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从“辜负”“闲行”“独自”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寂寞与无聊。C下片中词人写到“近来怕说当时事”,意思是物是人非,词人害怕回忆起往昔美好的一切,体现了他性格中多情、重情义的一面。D整首词写得非常细腻,情感丰满、变化曲折,格调低沉缠绵、哀婉动人,词人最后把如此沉郁的悲苦之情全都寄托于梦中,聊以慰藉。答案D解析D项,“情感丰

13、满、变化曲折”“词人最后把如此沉郁的悲苦之情全都寄托于梦中”错误,从词中来看,没有“变化曲折”,词中表达了怀念之情,情感沉郁悲苦;且没有寄托于梦中来聊以慰藉,词中最后说“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意思是“在暗淡的灯影里,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并不是寄托于梦中来聊以慰藉。4直击高考源点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纳兰性德这首词也有“明月多情应笑我”的词句,请说说二者的不同意蕴。答:_答案(1)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说的是,可笑我太多情,多愁善感,为此,早早地生出了白头发。侧重点在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自己年事已

14、高、功业未成、烈士暮年的惆怅。(2)纳兰性德的“明月多情应笑我”,意思是多情的明月应该会嘲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侧重点在表达痛失知己的失意,明月作为永恒的存在,见证了人世沧桑。词人不禁感慨月年年相似,往昔却已不堪回首,故而心生感伤,婉约中透露着无奈与伤感。解析这是比较鉴赏题,比较的点是情感意蕴。先看苏轼的这几句话,“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思绪深沉,顿生感慨,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表达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成、烈士暮年的惆怅。再看本词,“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意思是“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词人意兴阑珊,心绪茫然,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主要表达痛失知己的失意,明月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词人感慨月亮年年如此,而往昔却不堪回首,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两首词的情感意蕴的不同之处即在于此。-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