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 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诱导公式一和三化为锐角的正弦值可得.【详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诱导公式一和三化
2、简求值,属于基础题.2.(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得到,再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求解,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三家函数的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年熟记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准确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3.若,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项检验,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对于A,因为,可取,则.故A错误;对于B, 因为,可取,则有,故B错误;对于C,若,则,而,则,故,故C正确;
3、对于D,若,故,则有,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关键是熟悉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不成立的不等式,可以举出反例,进行判断.4.设向量,且,则( )A. 10B. 6C. 6D. 10【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向量共线得到,求出所求向量的模即可.【详解】,解得,向量,则.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属于基础题.5.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等于(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特点选出正确选项.【详解】依题意,所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所以,解得故选: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
4、数列前项和公式,属于基础题.6.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成等比数列,且,则的值为( )A. B. C. 1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成等比数列,再由正弦定理可得.结合,代入余弦定理,即可求得,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详解】因为,成等比数列则由正弦定理代入可得又因为,代入余弦定理代入化简可得因为,所以而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可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比中项定义及应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应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7.设f(n)1 (nN*),那么f(n1)f(n)等于()A. B. C. D. 【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
5、本题选择D选项.8.若,且,则(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将-()进行转化求解即可【详解】-(),sin()0,0,则cos(),sin,cos,则sinsin-()sincos()-cossin()(),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将-()进行转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基础题9.若不等式在上有解,则实数的最小值为( )A. 11B. 5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降幂公式化简,再根据其在的范围,利用能成立的性质求解实数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设.因为,故.所以.又有解,故实数的最小值为5.
6、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降幂公式与根据定义域求正弦函数的值域问题,同时也考查了能成立问题求最值的做法.属于中等题型.10.若的三个内角满足,则( )A.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B.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三角形大边对大角原则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判断最大角的余弦值即可详解】由,可令由大边对大角原则确定最大,由余弦定理可判断钝角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11.刘徽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他编著的海岛算经中有一问题:“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
7、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百二十七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几何?” 意思是:为了测量海岛高度,立了两根表,高均为5步,前后相距1000步,令后表与前表在同一直线上,从前表退行123步,人恰观测到岛峰,从后表退行127步,也恰观测到岛峰,则岛峰的高度为( )(注:3丈=5步,1里=300步)A. 4里55步B. 3里125步C. 7里125步D. 6里55步【答案】A【解析】如图,由题意 步,设 步, , ,同理 ,由题意, ,即 (步) 里 步,故选A.12.已知函数,若函数y=f(x)m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m的
8、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1,2D. (1,2)【答案】D【解析】【分析】画出函数yf(x)与ym的图象,由图象可得m的取值范围.【详解】画出函数y=f(x)与y=m的图象,如图所示,函数y=f(x)m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函数y=f(x)与y=m的图象有3个交点,由图象可得m的取值范围为(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零点及分段函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第II卷 非选择题(9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向量,则在方向上的投影等于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得到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它们的数量积除以
9、的模【详解】向量,则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几何意义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属于基础题14.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_【答案】【解析】【分析】先由正弦定理得,得到,再由余弦定理得,即可求出结果.【详解】因为,由正弦定理可得,即,解得;又由余弦定理得,因此,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熟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即可,属于基础题型.15.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答案】2【解析】【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结合等比数列的性质,将原式化为,从而可得结论.【详解】因为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所以,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
10、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等比数列最主要的性质是下标性质:解答等比数列问题要注意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若则16.秦九韶是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中有己知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如果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就是,共中,是的内角,的对边为.若,且,1,成等差数列,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答案】【解析】【分析】先根据正弦定理得,再根据余弦定理化简得【详解】因为,所以,因此,因为,1,成等差数列,所以+=2,因此,即面积的最大值为.【点睛】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以及二次函数性质,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
11、力,属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设A,B,C,D为平面内的四点,且A(1,3),B(2,2),C(4,1)(1)若,求D点的坐标;(2)设向量,若k与+3平行,求实数 的值【答案】(1)D(5,4);(2)k=【解析】【详解】(1)设D(x,y),A,B,C,D为平面内的四点,且A(1,3),B(2,2),C(4,1)如图,由,得(2,2)(1,3)=(x,y)(4,1),即(1,5)=(x4,y1),解得x=5,y=4,D(5,4)(2)=(1,5),=(2,3),k=k(1,5)(2,3)=(k,5k)(2,3)=(k2,5k3),又+3=(
12、1,5)+3(2,3)=(1,5)+(6,9)=(7,4),且k与+3平行,7(5k3)4(k2)=0,解得k=实数k的值为18.(原创)在等差数列中,.(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分析:(1)等差数列中根据题意求出公差后可得通项公式(2)根据题意求得数列通项公式,然后根据通项公式的特点选用分组求和的方法可得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由题意知, 点睛: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1)若anbncn,且bn,c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2)通项公式为的数列,其中数列bn,cn是等比数
13、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19.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得,其中nN*,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2)利用“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的其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出试题解析:(1)由,得.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其中(2)由(1)知所以相减得,因此,所以是最大项,所以.20.在中, ,分别是角,的对边,且满足(1)求角的大小;(2)设函数,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正弦定理将边角关系化为角的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
14、以及两角和正弦公式化简得,解得角的大小;(2)先根据二倍角公式以及配角公式将函数化为基本三角函数形式,再根据自变量范围以及正弦函数单调性确定函数值域试题解析:(1),是的内角,(2)由(1)可知, 由,函数的值域为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数列为等差数列,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求证: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数列的前项和,利用和的关系,即可求解,利用,分别令,求得,得到;(2)由(1)得,利用裂项求和,即可求得数列的前项和.【详解】(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数列求和的“裂项法求和”,此类题目是
15、数列问题中的常见题型,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解答中确定通项公式是基础,准确计算求和是关键,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基本计算能力等.22.已知函数,分别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1)求函数,的解析式;(2)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3)设,若函数与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4;(3)或【解析】【分析】(1)用替换再利用奇偶性得到,与已知条件联立即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2)将代入,换元思想,分离参数,构造函数,求函数最小值,即可得实数的最大值;(3)根据题意,换元后转化为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正根,再对讨论即可得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用代替得,则,解方程得:,.(2)对任意恒成立,令,因为令在单调递增,故则对恒成立当时, 故,即(3)由题: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即有且只有一个根,令,因为在上单调递增,且故方程(*式)有且只有一个正根当时,方程有唯一根,合题当时,方程变形为,解得两根为,因为(*式)有且只有一个正根,故或,解得或综上:的取值范围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应用,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方程在给定范围内由一解的解题方法,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