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检测(一)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战国二百多年间,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崇尚以武力征服天下,招贤纳士,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包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这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诸侯国君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B诸侯国君对称霸方式的不同选择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士人的思想都以霸道为中心展开解析:选C。“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招贤纳士”,“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表明诸侯国君强烈的争霸愿望需要得到士人思想上的帮助,从而为“百家争鸣”局面
2、的出现提供了发展空间。诸侯国君放纵天下士人坐而论道,是为了实现争霸企图,不是为了掩饰争霸愿望;材料只是强调诸侯意在争霸,没有涉及具体的争霸方式,也没有涉及士人具体的思想主张及其中心。故C项正确。2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解析:选B。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B项正确。3(2018平顶山、许昌、汝州三市高二期中)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
3、。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人民排在第一位,一国之君排在最后一位,体现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社会的真实体现是一国之君排在首位,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君主专制,C项错误;社会民主化倾向是在近代,D项错误。4下图为“竹林七贤”图,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解析:
4、选B。解读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由此可知,其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嬴政非常喜欢读书,在博览群书中,他发现了孤愤五蠹,反复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叹息说: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跟他交游,虽死无恨。”据此可以推断,孤愤五蠹的作者是()A孟轲 B墨翟C韩非 D庄周解析:选C。结合嬴政的阶级属性和主要活动理解材料是解题关键。嬴政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崇法家思想,韩非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故C项正确。6(2018平顶山高二期中)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
5、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汉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解析:选C。题干中“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强调了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故选C项。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是道家的思想,A项错误;以礼义来教化百姓是儒家思想,不是阴阳五行理论,B项错误;材料表明王权来自于神权,D项错误。7(2018日照实验高中高二期中)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
6、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解析:选B。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表明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此年号现象没有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8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7、解析:选B。材料中“急穿芒屩去登临”一句反映了诗人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这属于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修养方式。故选B项。9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风俗画的流行B商品经济的繁荣C理学的影响D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选C。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风俗画以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为主题,多取材于民间生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兴起,出现了话本、风俗画、南戏等艺术表现形式,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宋代理学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扼杀人
8、们的自然欲求,压抑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服饰美学上更趋向纤弱、拘谨,与当时建筑上“白墙黑瓦”、绘画上“清秀简洁”、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等艺术风格一致,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中央机构对地方的控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0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出王夫之把人欲与天理相结合,并没有相对立,故D项正确;A项“唯一”说法错误,故排除;B、C两项无法从
9、题干材料中体现,故排除。1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认为()A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解析:选C。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非 “叛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容,故B项错误;“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的意思是空谈取代实学,导致国家危亡,故C项正确;D项内容偏离了材料主旨,故错误。12(2018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期中)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10、”,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主体经济依然是小农经济,所以A、D错误;儒学受到批判是思想界活跃的表现,而非原因,故B错误。排除A、B、D三项,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
11、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观点?汉代
12、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1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6分)解析 (1)解题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子、孟子、荀子。(2)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答即可。(3)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等因素分析。答案 (1)孔子主张“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法并用。(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
13、人感应”“三纲五常”。(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程颢在“未知其要”,也就是在还不知求“道”门径的情况下,自己“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二程认为万物一理,一物之理也就是万物之理;理一分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维护封建的纲常等级,也就是维护天理。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项二程对儒学发展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解析 贡献可以从材料一、二中提取、归纳。在说明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其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目的。答案 示例一贡献:创造性地把儒学发展到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说明:在唐末以来三教合流的基础上,二程进一步吸收了佛、道的合理成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儒学发展到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示例二贡献:进一步丰富了儒学的内涵。说明: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并且把理与天命、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