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能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 历史试卷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2、.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4.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
3、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5.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B.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C.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大一统的集权统治6.秦汉以来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
4、控制和监视A. B.C.D.7.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1:3。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8.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
5、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9.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国两制”A. B.C.D.10.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1.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图。该
6、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 )A. 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B.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C.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D.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12.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13.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这表明( )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 B
7、.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女王不关心国家政治 D.女王毫无政治权力可言14.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
8、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材料反映出( )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美国总统及其内阁要对国会负责英国内阁成员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英国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A. B.C.D.16.2018年3月1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6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这一里程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B.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D.它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治体制17.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
9、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18.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现代化。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A. 晚清政府限制私人投资工商企业 B.早期近代企业多由地方要员举办C.通商口岸地区小农经济最早解体 D.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9.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分别体现了古代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两者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 A.前者产生于奴隶制时代,后者产生于近代B.前者属于直接民主,后
10、者属于代议制民主C.前者实质是专制政体,后者属于民主政体D.前者排斥下层人民,后者容纳各阶层代表2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代表国家出访他国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A. B.C.D.2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22.下图是“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
11、是德国皇帝。那么,该法律制度反映了()A. 帝国皇帝与宰相之间权力相互牵制 B.帝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宰相之上C.政府与议会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 D.德国政治制度完全没有民主23.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B.新约的签字,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24.
12、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25.“中国政治现代化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第一次跃进起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辛亥革命、共同纲领、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C.辛亥革命、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6.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
13、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 B.C.D.27.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28.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
14、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纲领是( )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9.亲历过鸦片战争的一英国军人回忆说:“当英舰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清政府强大,民众不担心战争结果30.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
15、此可知,此人( )A.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D.主张从各个领域学习西方二、材料题(共三大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材料二 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 材料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
16、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汉朝、唐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并分别指出这两对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汉武帝时,察举成为一项严密的制度。在位的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察举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通常由乡、里评议,再由郡国考察。推举到朝廷。熊庆年中国古代科举百态 材料二由于
17、官僚的徇私舞弊,东汉末年,竟然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奇怪现象。魏文帝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大、小中正,都由中央选派当地“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中央政府根据中正评定的等第授与官职。王道成科举史话 材料三至隋炀帝,置进士科,开始改用以考试任官的办法。但并不盛行。到唐初,才为政府用为取士任官的主要方法。唐代的乡贡则专为不由学馆出身的士人而设,凡欲应试者,可至其所在的州县报名,先由州县加以甄试,其合格者于每年仲冬送礼部与学馆生徒一同考试。由于参加乡贡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傅乐成著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18、指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并说明其选官依据。(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并概括其特点。(5分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并对其进行评价。(6分)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
19、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四 公元前452公元前450年,罗马陆续编订了十二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史学家认为“这是平民的胜利”。 材料五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写道:“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的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持久的征服。”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它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4分)3.根据材料四,为什么罗马镌刻十二铜表法公布于罗马广场“这是平民的胜利”?(7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略2.答案:D解析:“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皇权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
21、想及其发展认识3.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幕起居注,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戒备和严格约束,它实质上是皇权加强的表现。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4.答案:A解析:材料中封建社会的中国“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即生活场所与办公场所的分离,这一现象体现了官僚制度日渐完善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时期特权观念、君主专制和城市功能的比较,故无法得出BCD三项的结论,排除。5.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为古代中国的非正常消费现象。“国家军事、行政消费”、“非生产人口”、“生活性消费”、“奢侈性消费
22、”的消费均超过正常的消费,从中折射出官僚机构的庞大和特殊社会阶层的腐化。这种消费与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因此D项正确。A、B、C三个选项均属于“大一统”集权统治下诸多弊端的一个方面,因此均排除。6.答案:C解析:7.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斌故事雅典实行抽签选举,在抽签选举之前实行差额选举,这一举措明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8.答案:C解析:“反对派议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 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还是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9.答案:D解析:10.答案:B解析:清末科举考试把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
23、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材料考试内容的变化是教育内容方面发生变化的体现,不能推断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明显看出政府倡导借鉴利用西方教育,而不是仅仅回归国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西方教育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12.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蔡元培的“征婚启事”令原先很多说媒的人 “退避三舍”,原因在于蔡元培的新式婚姻思想大家不能接受,说明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故D项正确。A项中“彻底转变”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是在1915年,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报刊传播信息的情况,C项错误。13.答案:B解析:14.答案:C解析:辛
24、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革命阻力已不再是 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可知革命的阻力在于民众思想觉悟水平,说明陈独秀认识到提高国民觉悟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依然艰难曲折,故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内阁由当选总统组织,对总统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故正确。美国总统与国会分权制衡,故错误。英国首相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对政府集体负责,故正确错误。故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共和制两者比较16.答案:D
2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D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可知A、B、C三项均正确。17.答案:B解析:18.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可知指的是洋务运动。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部分区域的现代化”并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早期近代企业多由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官员举办,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而非自然经济的解体,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20.答案:A解析:21.答案:D解析:“秦
26、,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贡献,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D项说法最佳。22.答案:B解析:在德意志帝国,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宰相对皇帝负责,宰相的任免权在皇帝手中,故选B项。在德意志帝国,帝国皇帝与宰相之间不存在权力的相互牵制,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C项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3.答案:C解析:24.答案:B解析:25.答案:C解析:26.答案:B解析: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这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在冲突中又会融合。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而当时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而冲突中又
27、会融合。近代中国人们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并不能体现出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故排除。27.答案:C解析:28.答案:B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认识资政新篇的性质。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与“第一次”“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启蒙作用”相吻合,答案为B。29.答案:B解析:30.答案:C解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对“中学”与“西学”关系的阐述。从“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可以看出,其赞同“中体西用”思想,
28、 故C项正确。从“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可以看出, 其认为应学习西方的“新理新物”,A项错误;从“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可以看出,其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B项错误;从“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可以看出,其并非主张从各个领域学习西方,D项错误。二、材料题31.答案: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汉朝:内外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解析:32.答案:1.察举制;选拔依据:德才/贤良、孝廉。2.九品中正制;特点:强调家世背景和门第高低,家世门第成为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的工具
29、。3.科举制;评价:利: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e.具有公平公正性,对后世和欧美文官制度具有积极影响。弊:a.考试内容不出儒家经典,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选拔创新意识的人才b.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33.答案:1.陶片放逐法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2.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公民人数少,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子才有公民权。3.这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成文法颁布后,贵族就不能随意曲解法律了。4.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民法典等;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