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4-2015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特保)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A 呼吸酶 B 乙酰胆碱 C 麦芽糖 D 载体蛋白2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 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 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 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3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
2、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 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4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I 35 IU/L 045肌酐CRE 1.9 mg/dL 0.51.5尿素氮BUN 14.6 mg/dl 6.023.0血清葡萄糖GLU 223 mg/dL 60110甘油三酯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220 A
3、做血液生化检查时必须空腹 B 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 C 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D 此人可能患有脂肪肝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缓冲物质能促进有关物质分解,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协同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 C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
4、定 D 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7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 B 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C 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8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 B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9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
5、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 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 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10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诺如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诺如病毒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 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C 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 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1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
6、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 C 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1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C6H12O62C3H6O3(乳酸)”可发生在中 B 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 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 正常情况下,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3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4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
7、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1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6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C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D 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17蛙的神经元内
8、、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19如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
9、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 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20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 A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 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 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
10、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21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 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22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A 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 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23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
11、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 在D段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24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 B 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并参与细胞代谢 C 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d D 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25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如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C B点时肝糖
12、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 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26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 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丁 注射TRH前 10mLU/L 10mLU/L 10mLU/L 1040mLU/L 注射TRH后 1040mLU/L 1040mLU/L 10mLU/L 10mLU/L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
13、状腺功能缺陷 B 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 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 TRH与TSH的作用相同27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C 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 D 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2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C 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D
14、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29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30浆细胞产生抗体是免疫调节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有差异 B 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有明显差异 C 浆细胞内对抗体进行加工的细胞器中含有DNA D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在浆细胞的表面31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非逆转录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
15、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 B 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依赖细胞免疫 C 禽流感病毒的RNA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D 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32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一个人患甲型肝炎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C 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33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
16、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 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C “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D 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34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的凋亡来实现,原理如图所示,其中FasL,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中表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Fas和FasL的成分都是糖蛋白,它们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Fas 基因和FasL
17、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不同细胞表达的差异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原理 C 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会增加,使T细胞成为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D 可通过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治疗肿瘤35若人体感染了流感病毒,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C 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并分泌特定抗体 D 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3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 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过敏反应是人体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8、现象 D 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37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B 从图乙可以推测,HIV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C 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 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38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 B 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 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 图乙中抗体浓
19、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39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40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
20、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41如图1是果蝇体细胞示意图,如图2、3是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中的一条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若图1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组成为bcXDXD,则其余的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CYd、BCYd、bcXDXD C 图2所示的果蝇细胞中A、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 图3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基因A和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42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表1显示了与
21、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 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 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 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 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43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杂交育种中,F1自交后代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C 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的把
22、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44如图表示培育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B 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C 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 D 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C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45番茄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水果利用基因型为MmNn的番茄进行长期培育可得到一些新类型下列有关番茄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番茄的进化方向 B 若番茄种群中基因型为M
23、M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M基因频率也增加 C 该番茄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的单倍体是纯合子 D 该番茄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四倍体与之相比,某些蛋白质会表达得更多46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D 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新形成的蜥蜴新种组成不同种群4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 变异为生物进化
24、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4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 B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C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D 如果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49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对现有抗生素都具抗药性的“超级病菌”,人类健康面临新的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能够导致“超级病菌”的产生 B 杀死体内所有细菌是防治疾病最有效的办法 C 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减少 D 一次性注射抗体
25、可使人获得终生免疫力50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 30%,21% B 30%,42% C 70%,21% D 70%,42%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如图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产生及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其中的字母代表“细胞”或“物质”,数字代表相关的“过程”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填字母)(2)若X初次进入人体,则图1中不能发生的过程是(填数字);若X再次进入人体内,则
26、细胞d来源于细胞(填字母)(3)图1中n代表的器官是;若某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图1和图2所示过程完全丧失的是,注射胸腺素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据此判断胸腺素的作用是(4)通过图示过程,绝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都能被消灭,从而使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功能52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对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调节(2)在遇到危险的环境时,人常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等
27、紧张现象这是因为在分泌量增加的同时(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作用(3)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的机理是(4)由图乙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物质)联系的5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灰身刚毛 灰身截毛 黑身刚毛 黑身截毛 0 0(1)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上表实验结果存在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3)若上
28、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则F1中成活的果蝇共有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让F1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雌果蝇共有种表现型54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有一
29、种青少年型(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填数字)(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55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 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
30、体能通过调节维持(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处的传输(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从而干扰测试结果56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
31、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57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
32、则物质d的分泌量,原因是(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只写编号)若在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信号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填字母)处58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
33、,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交配组合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总数(只) 脱毛 9 20 29 11 0 0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1)己知、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III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3)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
34、生的变化是(填选项前的符号)A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原因2014-2015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特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A 呼吸酶 B 乙酰胆碱 C 麦芽糖 D 载体蛋白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内的液
35、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解答: 解:A、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乙酰胆碱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麦芽糖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
36、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2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 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 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 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分析题图: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表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表示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等参与;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表示有少数细
37、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正确;C、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正确;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过程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识记内环境的作用,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如图所示是肌细胞
38、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 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解答: 解:A、Y血浆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肌细胞膜),A正确
39、;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组织液的pH降低,B正确;C、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故它的细胞外液是X和Y,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等成分的判断,涉及到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难度不大4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I 35 IU/L 045肌酐CRE 1.9 mg/dL 0.51.5尿素氮BUN 14.6 mg/dl
40、 6.023.0血清葡萄糖GLU 223 mg/dL 60110甘油三酯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220 A 做血液生化检查时必须空腹 B 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 C 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D 此人可能患有脂肪肝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其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尿素氮、总胆固醇的含量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而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脂超过了参考范围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据题意,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
41、高于160 mg/dL,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解答: 解:A、做血液生化检查时必须空腹,A正确;B、据题意,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此人肾功能可能有障碍,B错误;C、此人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高于160 mg/dL,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C正确;D、此人血脂偏高,有可能患脂肪肝,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
42、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解答: 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
43、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各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缓冲物质能促进有关物质分解,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协同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 C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D 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
44、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能升高血糖3、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解答: 解:A、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缓冲物质的作用下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内环境的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进而维持稳态,C正确;D、患自身免疫病的人,其自身
45、免疫能力很强,但对自身的组织进行攻击,使得稳态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7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 B 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C 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
46、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解答: 解: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部分细胞因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的酸性物质比如乳酸等所致,A错误;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其清除,B正确;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中枢兴奋,C错误;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无氧呼吸的产物、免疫调节、CO2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47、明确相关的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的解答各个选项8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 B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人体承受能力后,人体的稳态就是失调,如:发烧、糖尿病等解答: 解: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可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这属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表示血糖已无法维持
48、稳态,故B符合题意;C、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最终尿液量减少以维持体内水分,故C不符合题意;D、剧烈运动后血浆pH值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9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 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 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49、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解答: 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同时明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再结合题图解决相关
50、问题10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诺如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诺如病毒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 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C 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 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后的病原体,因此极易造成反复感染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解答: 解:A、诺如病
51、毒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则没有染色体变异,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则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B、诺如病毒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呕吐、腹泻,B正确;C、由于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而机体内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因此会反复感染该病,C错误;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内环境稳态、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52、() A 红细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 C 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立即大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同时注射后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解答: 解:A、由于葡萄糖渗透压较高,静脉注射后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故A选项错误;B、静脉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故B选项错误;C、胰岛素分泌增加后,将抑制
53、肝糖原的分解,故C选项错误;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识记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等知识1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C6H12O62C3H6O3(乳酸)”可发生在中 B 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 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 正常情况下,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由
54、图可知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內液和淋巴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解答: 解:A、动物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发生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A正确; B、体液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正确;C、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C错误;D、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体液的组成以及内环境的组成、稳态,为识记内容13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
55、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A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B、B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C、C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误;D、D图所示是兴奋
56、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考
57、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 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B、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所以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正确;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
58、误;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既能引起乙的兴奋,也能抑制乙的兴奋,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根据题意,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跨膜电势差,所以要测量静息电位,须将两级分别插
59、入内外表面,再根据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电流方向是从正电荷向负电荷移动,即可解答此题解答: 解:A、左插膜内右插膜外,可以测量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即左正右负,所以A图电流表应向左偏,故A正确;B、电流表不骗转是正确的,但两级都插入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故B错误;C、左插膜外右插膜内,也可以测量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即左负右正,所以C图电流表应向右偏,故C正确;D、两级都插入膜外,无法测量静息电位,两侧都为正电,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故D错误故选AC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内外在各种情况下电位的变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变化方式,以及电位的测量方法16下列有
60、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C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D 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解答: 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61、B、人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B正确;C、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不能阅读,C错误;D、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62、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此时的钠离子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钠离子浓度的维持靠钠钾泵,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解答: 解: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的Na+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题干信
63、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过关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考点: 突触的结构 分析: 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解答: 解: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B、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C正确;D、递质与突触后膜
64、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9如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 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
65、细胞膜外为正电荷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弧及膜电位变化,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 解:A、a是传出神经,用电极a刺激神经,能引起骨骼肌收缩,A错误;B、d是突触,其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由于突触结构,信号不能单向传递,所以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D、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
66、荷,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 A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 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 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
67、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解答: 解:A、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传递信号,所以兴奋由细胞B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刺激b处,效应器会做出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C、刺激皮肤A,兴奋到达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引起,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理解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是解题的关键21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乙酰
68、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 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性:(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3)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解答: 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B、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C、激素不提供
69、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D、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关基础知识,涉及到激素发挥作用后的去路、乙酰胆碱的贮存部位、激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2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A 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 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
70、症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解答: 解:A、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A错误;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C、S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C错误;D、H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1、23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 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 在D段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据图分析,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CD段环境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在D段以后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
72、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 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外界温度降低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进而减少散热量,A正确;B、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C、CD段环境温度升高,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量增加,另外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C错误;D、在D点以后,环境温度超过人的体温,这时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会流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应该及时补充,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
73、中档题24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 B 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并参与细胞代谢 C 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d D 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由图可知,甲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乙表示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属于神经调节2、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
74、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寒冷环境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答: 解:A、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1体液调节和图2神经调节都有关,A错误;B、激素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本身并不参与细胞代谢,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所以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给细胞d,C错误;D、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故b细胞可以是性腺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内容,解题关键是通过图形分析出调节过程25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如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
75、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C B点时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 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据图分析,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 解:
76、A、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而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故A错误;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即非必需氨基酸,而不是各种氨基酸,故B错误;C、B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糖维持平衡,故C正确;C、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同时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故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糖的调节方式26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
77、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 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丁 注射TRH前 10mLU/L 10mLU/L 10mLU/L 1040mLU/L 注射TRH后 1040mLU/L 1040mLU/L 10mLU/L 10mLU/L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 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 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
78、节 D TRH与TSH的作用相同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切除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减少 2切除垂体,首先是甲状腺缺少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下丘脑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中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3切除甲状腺,首先是甲状腺激素减少,垂体与下丘脑受到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里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与垂体上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当甲状腺激素对它们的刺激减弱时,TRH与TSH的分泌就会增多还有激素的增加或减少是切除某一器官后的连锁反应
79、,所以,首先应考虑的是被切除的器官分泌的激素的减少,再考虑这种激素减少引起的后果解答: 解:A、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没有增加,说明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三个病人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题干中已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则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故A正确B、从根据表格数据看出,注射TRH后,病人甲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可以暂时恢复正常;病人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甲状腺激素浓度仍然偏低故B错误C、在人体内,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
80、于其他内分泌腺,促进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激素,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称为负反馈调节表中数据能说明“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故C错误D、TRH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TSH的作用:垂体分泌的TSH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RH与TSH的作用明显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等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图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
81、理过程 C 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 D 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再由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促进代谢产热,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
82、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是大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解答: 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是大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A正确;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以及内分泌腺,B正确;C、运动时产热量最多的是骨骼肌,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D、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
83、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C 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D 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促进代谢2、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有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它们
84、产生更多的相应的激素3、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4、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解答: 解:A、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A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错误;C、胰岛素起调节作用,不能催化,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与其对应抗体结合后,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通过反馈调节使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85、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9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随着甲状腺利用碘元素合成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不断分泌的过程中会导致甲状腺中放射性强度的改变解答: 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甲状腺细胞利用含有放射性的碘合成甲状腺激素,会导致细胞中的放射性强度不断增加;随着甲状腺激素不断
86、分泌到内环境中,细胞中的放射性强度又不断下降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0浆细胞产生抗体是免疫调节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有差异 B 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有明显差异 C 浆细胞内对抗体进行加工的细胞器中含有DNA D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在浆细胞的表面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
87、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 解:A、记忆B细胞能识别抗原,而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故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有差异,A正确;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有丝分裂,故二者细胞内的遗传信息无差别,之所以二者功能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抗体是分泌蛋白,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二者都不含DNA,C错误;D、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在内环境,D错误故
88、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体液免疫中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生理过程,意在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等相关知识点,难度中等,注意以抗体为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解答该题31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非逆转录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 B 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依赖细胞免疫 C 禽流感病毒的RNA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D 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病毒的特点及特异性
89、免疫的有关内容,分析解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解答: 解:A、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A正确;B、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依赖效应T细胞的作用,故为细胞免疫,B正确;C、禽流感病毒的RNA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C正确;D、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而非核糖核
90、酸,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以禽流感病毒为素材,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2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一个人患甲型肝炎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C 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方法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方法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
91、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解答: 解:A、方法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当一个人患甲型肝炎时,由于已经感染病原体,故此时最好采用方法直接注射抗体的方法较好,A错误;B、医学中通常的预防接种是指接种灭火的病毒(抗原),通过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要比直接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更持久,B错误;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为体液免疫,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攻击武器,细胞免疫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方法表示免
92、疫预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获得免疫力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3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 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C “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
93、免疫 D 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解答: 解:A、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B、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B正确;C、机体内有抗体的产生,据此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D、“人工版本”MMP9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人工版本”MMP9相当于抗原
94、,效应B细胞没有抗原识别能力,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免疫病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自身免疫病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4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的凋亡来实现,原理如图所示,其中FasL,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中表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Fas和FasL的成分都是糖蛋白,它们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Fas 基因和FasL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不同细胞表达的差异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原理 C 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会增加,使T细
95、胞成为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D 可通过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治疗肿瘤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是由于效应T细胞膜上的FasL(致死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Fas结合,从而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释放出靶细胞中的抗原物质,进一步通过体液免疫将抗体彻底消灭解答: 解:A、由题图信息可知,Fas和FasL都是细胞膜上能进行细胞间的识别作用的物质,为糖蛋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96、达,Fas基因和FasL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中,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Fas基因在靶细胞中表达,FasL基因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C正确;C、HIV病毒侵入T淋巴细胞后,被病毒侵入的T淋巴细胞称为靶细胞,Fas基因表达会增加,使T细胞成为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加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杀伤癌细胞,但是抑制细胞Fas基因的表达会降低免疫效率,不能达到治疗癌细胞的目的,应该通过增强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治疗肿瘤,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
97、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35若人体感染了流感病毒,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C 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并分泌特定抗体 D 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可以进入人体后,大多数的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引起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大量产生抗体,
98、并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清除抗原当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会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细胞免疫的过程为:当可以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同时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进而再经过体液免疫清除抗原解答: 解:A、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A正确;B、吞噬细胞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B正确;C、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C错误;D、T细胞和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
99、要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裂解与运用3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 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过敏反应是人体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现象 D 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
100、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答: 解: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
101、效应T细胞,A错误;B、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C、过敏反应是人体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现象,C正确;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类型及相应的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7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B 从图乙可以推测,HIV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C 从图
102、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 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抗HIV抗体水平先增加,后急剧减少2、根据图乙分析,HIV侵染人体后病毒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接着大量增加;而T细胞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3、根据图丙分析,加入实验药物后T细胞的数量增加4、根据图丁分析,RNA逆转录形成DNA,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解答: 解:A、图甲中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抗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HIV引起体液免疫,A正确;B、图乙中,HIV感染人的初期,免疫系统摧毁大部分HIV;HIV浓度增加,T细胞
103、数量急剧减少,造成人体的免疫破坏,丧失大部分免疫,B错误;C、图丙中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大量死亡,而T细胞数量增加,C正确;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人的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以HIV为素材,考查体液免疫、HIV的致病机理、逆转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较大38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 B 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 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
104、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 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据图甲分析,表示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2、分析图乙,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抗体解答: 解:A、据图甲,图甲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进行过程,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B、图甲过程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体液免
105、疫,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错误;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第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39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
106、刺激的B细胞增殖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 解:A、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故A选项正确;B、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故B选项正确;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故C选项正确;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
107、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0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 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
108、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解答: 解: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种基数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
109、不出这样的结论,C错误;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具体事例考查变异的特点和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1如图1是果蝇体细胞示意图,如图2、3是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中的一条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若图1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组成为bcXDXD,则其余的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CYd、BCYd、bcXDXD C 图2所示的果蝇细胞中A、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
110、染色体上 D 图3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基因A和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细胞的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 分析题图:图1细胞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X或、Y)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 解:A、图1中、中的一条染色体和X或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为、X或、Y,A错误;B、若图1果蝇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BbCcXDYd,若其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组成为bcXDXD,则其余的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CYd、BCY
111、d、bc,B错误;C、图2所示的果蝇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A、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不在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图3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基因A和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果蝇体细胞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等知识,重点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42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表1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
112、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 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 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 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 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属于基因突变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2)只改变一个氨基酸;(3)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翻译形成的肽链变短;(4)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推
113、后,翻译形成的肽链变长解答: 解:A、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遗传密码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状况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A错误;B、状况酶活性虽然改变了,但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氨基酸间的肽键数也不变,B错误;C、状况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C正确;D、状况酶活性改变且氨基酸数目增加,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基因突变不影响tRNA的种类,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
114、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再结合表中信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43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杂交育种中,F1自交后代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C 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的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考点: 诱变育种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115、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 解:A、在杂交育种中,F1自交后代出现符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种,因此在F2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故A正确;B、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且所得个体均为纯合子,故B正确;C、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C正确;D、诱变育种是不定向的,但杂交育种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
116、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育种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44如图表示培育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B 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C 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 D 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C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单倍体诱导与利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杂交,为自交,为减数分裂,为花药离体培养,为用秋水仙素处
117、理获得纯合体植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通过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不相同,F植株的细胞中染色体加倍,A错误;B、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C品种为AaBbdd,含两对等位基因,所以自交后代中纯合体占因此,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B正确;C、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孕,不结种子,所以过程中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只能处理其幼苗获得F植株,C错误;D、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两个品种的植株上不能采集到,只有在C品种的植株上采集到,D错误故选:B点评:
118、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5番茄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水果利用基因型为MmNn的番茄进行长期培育可得到一些新类型下列有关番茄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番茄的进化方向 B 若番茄种群中基因型为MM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M基因频率也增加 C 该番茄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的单倍体是纯合子 D 该番茄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四倍体与之相比,某些蛋白质会表达得更多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
119、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2、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解答: 解:A、自然环境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人的选择作用也可以使番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B、M基因频率=MM的基因型频率+Mm的基因型频率,因此番茄种群中基因型为MM个体的百分比增加时,M基因频率不一定增加,还要看Mm的基因型频率,B错误;C、该番茄属于二倍体植株,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只含一个染色体组,不能称为纯合子,
120、C错误;D、多倍体植株与正常的二倍体植株相比,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因此该番茄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四倍体与之相比,某些蛋白质会表达得更多,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纯合子的概念、多倍体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识记纯合子的概念,明确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能称为纯合子;识记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6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121、 D 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新形成的蜥蜴新种组成不同种群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1、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2、种群是指生活中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解答: 解:A、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A正确;B、达尔文没有对变异进行进一步解释,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B错误;C、现代生物进
122、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通过使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正确;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新形成的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因此形成不同的种群,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考查了物种的形成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和物种及种群的概念4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
123、保留基因库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 解: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B错误;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C错误;D、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但种群
124、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4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 B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C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D 如果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
125、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 解:A、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A错误B、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存环境;B错误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点评
126、: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49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对现有抗生素都具抗药性的“超级病菌”,人类健康面临新的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能够导致“超级病菌”的产生 B 杀死体内所有细菌是防治疾病最有效的办法 C 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减少 D 一次性注射抗体可使人获得终生免疫力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超级细菌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细菌产生具有抗生素的抗性的细菌,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对抗药性个体进行选择作用,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对
127、抗生素敏感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减低,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形成对现有抗生素都具抗药性的“超级病菌”1、主动免疫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自身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输入外源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解答: 解:A、“超级病菌”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B、生物体内的细菌,有的是有害菌,有的是有益菌,因此不能通过杀死体内所有细菌来防治疾病,B错误;C、使用抗生素的结果是导致对抗生素敏感的病菌数量减少,抗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增加,C错误;D、注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持续的免疫时间较短,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免疫预防,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28、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生物学问题50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 30%,21% B 30%,42% C 70%,21% D 70%,42%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Aa个体比例,进而计算基因频率;在计算过程中明确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选择,因此F1中基因频率不变,再进行相关计算即可解答: 解:根据题干可知,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因
129、此杂合子的概率是30%,故A的基因频率是55%+30%=70%,a的基因频率是30%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70%30%=42%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在自由交配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如图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产生及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其中的字母代表“细胞”或“物质”,数字代表相关的“过程”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f、Y(填字母)(2)若X初次进
130、入人体,则图1中不能发生的过程是(填数字);若X再次进入人体内,则细胞d来源于细胞C、k(填字母)(3)图1中n代表的器官是骨髓;若某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图1和图2所示过程完全丧失的是图2,注射胸腺素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据此判断胸腺素的作用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4)通过图示过程,绝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都能被消灭,从而使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图解:1、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
131、T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m表示胸腺,n表示骨髓2、图2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图中显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然后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解答: 解:(1)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图1中f表示淋巴因子,Y表示抗体(2)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若X初次进入人体,不会发生二次免疫过程d表示浆细胞,细胞d可以来源于c表示B细胞,k表示记忆细胞(3)据图分析,n表示骨髓若某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T细胞不能成熟,图1和图2所示过程完全丧失的是图2中表示细胞免疫过程胸腺素的作用是诱导造血干细
132、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4)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故答案为:(1)f、Y(2)C、k(3)骨髓 图2 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4)防卫 监控和清除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52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对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负)反馈调节(2)在遇到危险的环境时,人
133、常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等紧张现象这是因为在分泌量增加的同时b(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3)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的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4)由图乙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物质)联系的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
134、调节所图中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b为肾上腺素,c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图乙表示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信号分子联系的解答: 解:(1)图1中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对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都能够增强机体的代谢,所以的分泌量增加,同时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3)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导致易受病毒感染(4)据图乙分析,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
135、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信号分子联系的故答案为:(1)(负)反馈(2)b协同(3)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4)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血糖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5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灰身刚毛 灰身截毛 黑身刚毛 黑身截毛 0 0(1)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36、2)上表实验结果存在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3)若上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则F1中成活的果蝇共有11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让F1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雌果蝇共有4种表现型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后代中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身基因(a)的基因频率着重看A、a这对基因的基因型,由于AAXDXD或AAXDXd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因此存活的AA:Aa:aa=3:8:4,由此计算基因频率解答: 解:(1)分析
137、表格数据可知,后代雌性个体只有刚毛,而雄性个体有刚毛有截毛,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亲本为一对灰身刚毛果蝇,后代中出现黑身和截毛,因此灰身刚毛均为显性性状由此根据后代表现型确定亲本基因型为:AaXDXd和AaXDY,则后代雄性中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此数据与表中相符,后代雄性动物正常;则对应的雌性后代中灰身刚毛:黑身刚毛=6:2,表中少了灰身刚毛中的1,最可能是AAXDXD或AAXDXd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3)若上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原则上F1代基因型总共有3(AA、Aa、aa)4(雌雄各
138、两种)=12种,则F1代成活的果蝇共有11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AA:Aa:aa=3:8:4,黑身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F1代灰身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有AAXDY和AaXDY,黑身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aaXDXD和aaXDXd,它们自由交配,则F2代雌果蝇共有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4种表现型故答案为:(1)X (2)AAXDXD或AAXDXd(3)11 4点评: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判断合子致死的特殊情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4糖尿病的形成有
139、多种原因如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 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
140、图示中的(填数字)(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2、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解答: 解:(1)胰岛B细胞必须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
141、分泌胰岛素,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从而不能分泌胰岛素(2)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从而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减少(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Y3 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不能使胰岛素发挥作用(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都是由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所以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正常的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较少而引起糖尿病(5)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一样,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控制其分泌量故答案为:(1)胰岛B细胞(2)浆细胞产生的
142、抗体Y2 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4)(5)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55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 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稳态(2)随着血
143、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左边的
144、纵坐标是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人体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右边纵坐标表示能力数值相对值:简单反应和视觉保留都随乙醇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乙醇浓度降低而升高解答: 解:(1)乙醇属于内环境中的外来物质,一段时间后,乙醇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参与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以及脊髓等 (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二者结合在突触处完成,所以推测它作于突触(5)
145、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其不适合做受试者 故答案为:(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点评: 本题通过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这一实验材料,考查有关稳态、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知识同时渗透有关探究实验过程中试验个体的选择、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基本实验技能本题对于学生的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大56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
146、皮层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
147、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4、图中肌肉是效应器、c是突触、b是传入神经解答: 解:(1)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2)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属于神经调节范畴,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心脏使其心率加快属于体液调节,全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细菌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进入内环境,首先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发起攻击,然后才是特异性免疫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其中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两种,发生体液免疫反应故答案为:(1)传
148、入神经(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3)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被灭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7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
149、胞的产热量增加(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没变化,原因是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只写编号)若在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电信号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B(填字母)处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
150、的作用 分析: 1、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图中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易被分解,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和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2、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
151、答: 解:(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增加(2)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3)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和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此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若在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
152、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4)内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即不能将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B)释放,即阻碍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的过程故答案为:(1)(特异性)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2)没变化 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3)()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4)电 化学 B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核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58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
153、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交配组合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总数(只) 脱毛 9 20 29 11 0 0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1)己知、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III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3)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自发(自然)突变
154、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d(填选项前的符号)A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细胞代谢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产仔率低的原因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分析表格:、组结果相同,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
155、相同,说明控制脱毛和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组亲本都为杂合,子代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3:1,说明有毛相对于脱毛是显性性状解答: 解:(1)、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组亲本都为杂合,子代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3:1,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存在环境基因的影响,后代可能会出现有毛小鼠,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4)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自发突变;
156、只有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时,此种群中才有可能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5)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和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若模板链中的1个碱基G变为A,则mRNA中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应该由C变为U(6)若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说明该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由此可见该蛋白质会导致小鼠细胞的代谢下降,这可能也是雌性脱毛小鼠产仔率低的原因故答案为:(1)常(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d(6)提前终止 细胞代谢 产仔率低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等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一对相对性状中的两种比例(“3:1”和“1:1”)的应用,同时结合表中组杂交实验推断出相关的信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