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6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礼教,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尤以丧礼的记述为多。在孔子看来,“人之大端”有三:养生、送死和事鬼神。孟子亦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把“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甚至认为“丧死”之事更为重要:“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

2、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视“送死”之事,是因为其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儒家首先肯定人类作为世界上最有情智的群体,对于死去亲人的情感远胜于其他动物。认为作为万物之中最“有知”的生物,对逝去的亲人理当表现出悲戚与敬畏之心来,反之,是危险的。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谓“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他之所以仅由“送死不忠厚”就如此“武断”地在道德上给予此类人以判定,是其见微知著,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他“生者”也必不忠厚,对待文化传统也必定不敬。我们一般认为仁只是关于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理论。其实,在儒家看来,仁首先要处理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如果生者对

3、死去的亲人尚且没有痛惜与敬慎之心,对待周围并无亲情关系的人又怎能有怜惜与关爱之心呢?依孟子的观点,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恻隐之心,而对自己逝去的亲人尚无恻隐之心的人,此善端已不存也,善端不存则与禽兽无异也。这也正是儒家要把“事死”作为孝的终极标准的内在原因。丧礼是形成稳定共同体的文化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丧礼是家族内部的“头等大事”,当一个家族中有老人去世,所有族人都把给这位长者送终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另外,丧葬并非丧礼的终结,作为丧礼的延续,祭祖活动也是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敬天法祖,是儒家礼仪的核心,感念先祖之德行,正是为了修正自身的德行,同时,他们也深信对祖先的感念必将得到祖先的荫佑。

4、因此,丧葬和祭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内部的血缘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此外,丧祭之礼是一种具有宗教仪式感的礼制体系,但又不是宗教。中国人这种对于鬼神的处理方式,并不过分追求外在化和实体化,而是通过化礼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内化入日用常行之间。人们不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刻意抽离出来,丧祭仪式可以保证这种信仰不会从情感和记忆中抹去,庄敬的丧祭仪式中产生的深沉而真实的情感,能够促使个体心理结构的建立。这种心理结构的核心是敬畏感、归属感、秩序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等心理情感。总之,以传统丧礼为首的礼制所内蕴的这种文化体系始终在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俗等,并成为古代中国超稳定社

5、会结构隐而不显的锚。传统社会共同体其实一直在与时俱进的演化之中,儒家理论继续保持了其教化的作用,儒学的主体部分仍然可以嫁接到现代社会之中。虽然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总体上取代了基于血缘宗亲的共同体建构方式,但是传统社会共同体的道德理念已经深入人们的血脉与骨髓之中,并且从未被其他道德理念真正取代过。因此,在当代,对于传统丧礼文化的内涵还需要重新进行深入认识和反思,并进行现代转换,重建社会共同体的文化语境,以继续为社会的稳定与永续发展发挥作用。(摘编自王绪琴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都认为,“养生”和“送死”都是“人之大端”,并把它们看作是

6、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具有同等地位共同贯穿于儒家理论体系之中。B我们一般认为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恻隐之心,对自己逝去的亲人尚无恻隐之心的人则善端已不存,与禽兽无异。C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谓“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是家族的叛徒,社会的罪人。D丧祭之礼不是宗教,而是通过化礼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内化入日用常行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内部的血缘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多次直接或间接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代丧祭之礼的内涵和今天的丧祭之礼是一脉相承的。B作者在对传统丧祭之礼认同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换今天的丧礼文化

7、观念的问题。C文章从“理论依据”“文化结构”和“礼制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对“丧祭之礼”的重视。D文章既肯定传统丧礼的普遍意义,又指出需重新审视今天的火葬制度的问题,体现出作者的辩证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认为“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荀子的说法有失武断。B庄敬的丧祭仪式并非宗教,它让家族成员产生敬畏感、归属感、秩序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等心理情感。C丧祭之礼是不断变化的礼制体系,人们通过化礼为俗,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转化到日常生活中。D一切丧葬礼仪都必须与时俱进,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8、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今天给大家介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天眼,位于贵州,在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正解说着的吴姥姥,“腾”地一下,从屏幕下方举起来一口铁锅,对着镜头继续演示。 “FAST像一口大锅,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这个锅里装满了酒,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 500米口径的FAST又像一个朝天看的眼睛将来如果一旦有外星人联系我们,最早发现的可能就是中国的FAST。” 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其实,她坚持科普事业已经有1

9、6年,“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是她做科普的初心。如今,吴教授的科普短视频中有“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吸引了全网上百万粉丝的关注。 (摘自光明网百万粉丝、号称不刷题的吴姥姥,到底是谁?) 材料二: 与她的视频风格一样,吴姥姥的账号名字同样简洁明快,就叫“不刷题”。不只是物理,中小学生所接触到的许多学科知识与原理,本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它们本该鲜活生动、亲切自然。让学习者发自心底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而不是深陷做不出题的恐慌;让学习不再是一个苦差事,而成为来自内在驱动的自觉行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实,吴姥姥科普视频备受欢迎,

10、本就是一场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2007年,吴姥姥就在各界帮助下创办了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的实践工作站。但是,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有些家长听闻“跟考试关系不大”,便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有3名小朋友。而如今,吴姥姥的科普账号拥有百万粉丝,许多学生和家长一道,主动打卡完成吴姥姥布置的“作业”,这正体现出社会大众心态的转变。学习不再局限于与考试相关的课堂,更延展到能够领略科学奥秘的各种场景。 (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吴姥姥,“不刷题”!) 材料三: 青少年科普,需要更多的“吴姥姥”,需要更多“不刷题”的教育理念。其实,吴姥姥并不孤单。20年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

11、普演讲团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一场场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演讲,让无数师生受益。此外,不少科学家常年深耕科普园地,以科普剧、动漫、歌曲等形式,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如今,科普短视频的兴盛,更是实现了青少年与科普知识间“最后一公里”的快乐传送。希望更多孩子领略到科学世界的无穷乐趣,唤醒内心的求知欲,提升科学素质,用科学精神照亮未来之路。 (摘自北京晚报科普需要更多“科学姥姥”) 材料四: “不刷题”的霸气账号名称,已成了吴教授当下吸引百万粉丝的“流量密码”。兴趣引领、不极端应试、快乐教育理念,贯穿了吴於人整个职业生涯。“科学重器,筑梦未来”是她的情怀和理想,而“不刷题”则代表着她对教育

12、价值的终极判断及取舍标准。 “不刷题”账号受追捧,优质科普内容生产者与平台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无疑是好事一桩。公众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科普知识,让流量向更加健康、智慧、深度的内容倾斜。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看作是公众对泛娱乐类视频审美疲劳后的一种价值回归,从需求侧倒逼平台更好地构建内容生态。 (摘自新京报72岁吴姥姥成科普网红,“不刷题”的快乐人人能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能把复杂的物理原理诠释得通俗易懂,这有赖于吴姥姥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的专业基础。 B吴教授坚持科普事业16年,最近才在短视频平台爆火,这说明短视频为她打开了新局面。 C吴姥姥科普视

13、频备受欢迎,从侧面反映出“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心态发生了改变。 D公众泛娱乐类视频审美疲劳后的价值回归,能从需求侧倒逼平台更好地构建内容生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姥姥科普视频表明,中小学生所接触到的许多学科知识与原理,本就来源于日常生活。 B“不刷题”账号名称彰显的是吴教授对应试的否定,主张把学习从课堂延展到日常生活之中。 C演讲、科普剧、动漫等的作用有限,不如短视频能打通青少年与科普知识间“最后一公里”。 D“不刷题”名称迎合了学生摆脱考试压力的心理,成为吴姥姥吸引百万粉丝的“流量密码”。 6如何做好青少年的科普工作?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吴姥姥成科普

14、网红带给你的启示。(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两棵树上,一棵树下刘醒龙再到簰洲垸,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这些年,心心念念的情结。出武昌,到嘉鱼,之后去往簰洲垸的路途有很长一段是在长江南岸的大堤上。江面上还是春潮带雨的那种朦胧,离夏季洪水泛滥还有一段时间。在时光的这段缝隙里,那在有水来时惊涛拍岸的滩地上抢种的蔬菜,比起别处按部就班悠然生成的绿肥红瘦,堪可称作俗世日常中的尤物。除了蔬菜,堤内堤外所剩下的就只是树了,各种各样的,一株株,一棵棵,长势煞是迷人。有百年堤,无百年树。这句话本指长江中游与汉江下游一带平原湿地上的特殊景象。因为洪灾频发,大堤少不得,老堤倒不得,大树老树只是

15、栽种时的梦想,还没有活够年头,就在洪水中夭折了。1998年夏天的那场大洪水,让多少青枝绿叶停止了梦想,也让不少茁壮的树木在传说中至今不朽。第一次来到簰洲垸,又离开时,就曾想过,一定要找时间再来此脚踏实地走一遍。1998年8月下旬,搭乘子弟兵抗洪抢险的冲锋舟,第一次来簰洲垸。除了几段残存的堤顶和为数不多的树梢,簰洲垸被滔天的洪水彻底淹没。汤汤大水之上的我们,悲壮得连一滴眼泪也不敢流。所谓美梦成真,就是将日子过得如同美梦一样。由于当年子弟兵的驰援,人们才从最艰难的日子挺了过来,由于三峡大坝建成后对长江上游洪水的拦截,一向狂放不羁的洪水也将凶悍性子收敛起来,哪怕是乘着最大洪峰笔直往东而来,也不得不在

16、簰洲垸顶头的大堤前扭转半个身子往西而去时,一改从前的暴虐,反倒以岁月流逝的模样用浪花之上的江鸥点染一段温情。最能表现这温情的是小镇边上两棵白杨,还有朋友反复告知的那棵杨柳。1998年8月1日夜里,簰洲垸大堤没能顶住洪魔的肆虐,终于溃口了。后来通过视频看到,惊涛骇浪之中,那个名叫江珊的小女孩死死抱着一株小白杨,硬是从黑夜撑到黎明。当子弟兵来施救时,小女孩还不敢放手,一边号啕大哭,一边说奶奶让她抱着小白杨千万不要松手。奶奶自己却因体力不支,随洪水永远去了天涯。洪荒之下,生命没有任何不同。那比狂飙凶猛百倍的浪潮来袭时,一辆辆正在抢险的重载卡车,顷刻之间成了一枚枚卵石,淹没在浪涛深处。一位铁汉模样的将

17、军,同样得幸抱着一棵小白杨。23年过去,小镇边上的这两棵白杨树,长得很大了。私下里,簰洲垸人,将一棵白杨称为“将军树”,另一棵白杨称为“江珊树”。小镇的人这么说话,听得人心里格外柔软,也格外有苍凉。不由得想得起天山深处的胡杨,华山顶上的青松;想得起西湖岸边的垂柳,洛阳城内的牡丹。在簰洲垸下游约20里,有个地方叫王家月。1998年8月21日,自己随一个团的军人十万火急地赶到此地,打响“九八抗洪”的收官之战。险情过后,封堵管涌的几千立方米的大小块石与粗细沙砾,成了平展展田野上的一处高台。相隔23年,再来时,一场大雨将头一天的暴烈阳光洗得凉飕飕的,在离高台不到50米的地方,自己到站住了。在高台正中,

18、孤零零长着的一棵小树。正是当地朋友业已念叨过许多遍的那棵杨柳。相比从前,簰洲垸上上下下堤内堤外一切都好了许多,那两棵白杨从风雨飘摇中挺过来,长成参天大树。那曾经指望3万年后才风化成沙土的块石沙砾高台,才几年工夫就有杨柳长了出来,虽然只有一棵,却更显风情万种。这样的杨柳能长多少叶子呢?远远看过去,大约几千片吧,这是一种希望,希望小小杨柳用这种方式记住当初参加封堵管涌的几千名子弟兵。曾经在干旱少雨的甘肃平凉,见过一棵名为国槐的大树,3200年树龄,毫不过分说,那样子是用苍穹之根吸收过三坟五典的智慧,用坚硬身躯容纳下八索九丘的文脉,用婀娜枝叶感受了诗经乐府的深邃与高翔。簰洲垸一带,注定没有见证天地玄

19、黄、宇宙洪荒的老树,从东来的长江,由此向西流去,一切见证之事都付与簰洲垸自身。不必等到再过23个23年时,不必等到垒起高台的块石与沙砾变得与周围田野浑然天成时,更不必让小小杨柳和高高白杨都变得千年国槐那样沧桑时,大江之畔无所不在,大水之中万物天成。历经过灾难的白杨全都是周瑜、陆逊那般青壮小伙模样,苦难中泡大的杨柳全都是大乔、小乔一样婀娜姑娘身姿。奋斗百年,走向新的征程,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走向新的梦想,更加令人向往。如同自己刚转过身,就在想什么时候再来看看簰洲垸,看看簰洲垸的两棵白杨、一棵杨柳。还有这两棵树上,还有这一棵树下,安详天空,锦绣大地!(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20、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篇“再到簰洲垸”道明了自己与簰洲垸的因缘,自然引出对第一次到簰洲垸的回忆。“这些年心心念念”则突出感情的浓烈。B. 作者用特写镜头对准人们抢种蔬菜,写出了这些蔬菜呈现的生机。这些蔬菜因生长在有水来时就惊涛拍岸的滩地上更显珍贵。C. 文章将1998年发洪水时簰洲垸被彻底淹没的最象和今天的景象作对比,有对过去洪水凶悍的惨痛回忆。也有对今日洪水得以治理的欣喜。D. 文章善于联想,如由白杨想到周瑜、陆逊,由杨柳想到大乔、小乔,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既形象生动又内涵丰富。8. 文章中写道:“最能表现这温情的是小镇边上的两棵白扬,还有朋友反复告知的那棵杨柳

21、”,为什么说那两棵白杨,那棵杨柳“最能表现这温情”?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9. 尾段由甘肃平凉国槐写到簰洲垸的两棵白杨、一棵杨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贞观元年,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類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善则从之。德彝所言,臣诚心服。”上悦。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愿陛下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

22、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不取也。”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威,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愿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翼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事有得失,无惜尽言。”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

23、殿中侍御史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贞观二年夏四月,作唐雅乐。上曰:“礼乐者,盖圣人缘物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臣光曰: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世,后之人见其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此非礼乐之功邪?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

24、/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B. 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C. 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D. 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皋陶,古时华夏部落首领,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B. 礼乐,礼仪和音乐等的总称,有文字可考的礼乐始自夏商,周公

25、“制礼作乐”使礼乐成为独有文化体系。C. 山东,别名齐鲁,因居太行山以东得名,文化底蕴丰厚,春秋时期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D. 五帝,中国上古时期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唐太宗贞观元年,有人建议皇帝以欺诈的方式试探朝中臣子的忠奸,以此可以除去佞臣,遭到太宗批评,其意见也不被采纳。B. 温彦博率命前去责备魏征,魏征不仅没有遵率诏令,还向太宗阐述了忠臣与良臣的区别,太宗听后为之前的言行感到后悔。C. 太宗曾认为关中人与山东人不同,殿中侍御史张行成上奏说这可能会显得心胸狭隘,天子应

26、以四海为家,太宗欣赏并重用他。D. 面对神采英俊刚毅的太宗,大臣总显得手足无措,为此太宗有意和颜悦色,希望奏事者对政事畅所欲言,多有规谏。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2)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小题次韵无咎别后见寄陆游平日杯行不解辞,长亭况是送君时。几行零落僧窗字,何限流传乐府诗。归思恰如重酝酒,欢情略似欲残棋。龙蛇飞动无由见,坐愧文园属思迟。(注)无咎:诗人的好友韩元吉。僧窗:僧寺的窗户,韩元吉曾在僧窗寺壁上题诗。文园:指汉

27、朝的司马相如,因其做过管理汉文帝文园的文园令,而以“文园”代称。属思迟:诗人自注“诗来弥月,乃能和答,故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从长亭送别时的饮酒之状落笔,与平日对照,突出了诗人热情爽朗的性格。B.诗的三、四句,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同时又表达了对友人文采风流的赞美之情。C.诗人读着韩元吉笔势遒劲生动的诗稿,想着从今别后无由得见,不禁心生痛悔。D.这首诗言浅情长,以“属思迟”收束,照应诗题中“次韵”二字,形成呼应之势。15.这首诗的颈联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28、分。(每空1分,共6分)(1) 离骚 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第卷 表达题 (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近些年类似的新闻。六年前,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

29、数十个井盖上都被画上了整态可掬的动物图画。三年前,济南某社区居民发现,小区内多处井盖一改往日旧貌,灰头土脸的表面出现的彩绘萌宠。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个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 )。所以,人们在感喟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吐槽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丛林,不能满足心和远方。而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的神秘意味。专业人员参与筛选科普知识点,然后再找专业的人员彩绘表现知识点。使得物理公式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还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关注,可以说是。组织严密、细心琢磨、精心凸显,用艺术的表现形

30、式传播科学,最有学问的井盖不仅凸显了主办单位趣味科普的信心,更折射出其难能可贵的有效科普智慧。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屡见不鲜 活灵活现 高高在上 事半功倍B.司空见惯 绘声绘色 高高在上 一举两得C.司空见惯 活灵活现 居高临下 事半功倍D.屡见不鲜 绘声绘色 居高临下 一举两得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B.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31、C.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标,让人眼前一亮。D.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B.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C.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D.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两小

32、题,11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每空2分,共6分)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 ,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 ,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由于换电

33、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21.综合此处文字中的信息,宝钗这一形象有哪些突出的特点?(5分)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贾府女眷在大观园吃酒行令,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当时,“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第四十二回中,宝钗往贾母处问安,还特意约黛玉到蘅芜苑,对黛玉说:“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

34、家不认得字的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有人说活着总要明白: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一念放下,便能得万般自在。从此,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材料二:史铁生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

35、结合材料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D【解析】A项,“具有同等地位”曲解文意,选项把孔子观点和孟子观点混为一谈了,原文说的是“孟子把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甚至认为“丧死”之事更为重要”。B项,张冠李戴,“我们一般认为人之性善”错,原文说的是“依孟子的观点,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恻隐之心,而对自己逝去的亲人尚无恻隐之心的人,此善端已不存也,善端不存则与禽兽无异也”。C项,“是家族的叛徒,社会的罪人”属无中生有。2D【解析】D项,曲解文意。“

36、又指出需重新审视今天的火葬制度的问题,体现出作者的辩证思想”错,作者没有“指出需重新审视今天的火葬制度的问题”。3A【解析】A项,作者并不认为荀子的观点“有失武断”,而是觉得他能够“见微知著”“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他生者也必不忠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C 【解析】“从侧面反映出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心态发生了改变”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二段“而如今,吴姥姥的科普账号拥有百万粉丝,许多学生和家长一道,主动打卡完成吴姥姥布置的作业,这正体现出社会大众心态的转变”,并没有说是因为“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心态发生了改变。5A【解析】B项“彰显的是吴教授对应试的否定”说法错误,材料四第一

37、段“兴趣引领、不极端应试、快乐教育理念,贯穿了吴於人整个职业生涯”,可见吴教授否定的是极端应试,选项扩大了范围。 C.项“演讲、科普剧、动漫等的作用有限,不如短视频能打通青少年与科普知识间最后一公里”说法错误,材料三“20年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一场场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演讲,让无数师生受益。此外,不少科学家常年深耕科普园地,以科普剧、动漫、歌曲等形式,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可知“演讲、科普剧、动漫等的作用有限”的说法不合理。 D.项“迎合了学生摆脱考试压力的心理”说法错误,以偏概全,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它们本该鲜活生动、亲切自然。让学习者发自心底感受到

38、知识的魅力,而不是深陷做不出题的恐慌;让学习不再是一个苦差事,而成为来自内在驱动的自觉行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第二段“学习不再局限于与考试相关的课堂,更延展到能够领略科学奥秘的各种场景”材料四第一段“兴趣引领、不极端应试、快乐教育理念,贯穿了吴於人整个职业生涯。科学重器,筑梦未来是她的情怀和理想,而不刷题则代表着她对教育价值的终极判断及取舍标准”可知吴姥姥的账号能吸引百万粉丝,根本原因在于她的“不刷题”理念深入人心,而不只是迎合学生摆脱考试压力的心理需求。 6答案:科普工作者要坚持“不刷题”的教育理念,让教育回归本义。要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常年深耕科普园地,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用青少年

39、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网络实现科普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双向赋能。社会大众转变心态,扭转把学习与考试绑定的错误认知,把学习延展到能够领略科学奥秘的各种场景。(总分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 D 【解析】“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错误。作者由白杨、杨柳而生发的想象表现了白杨与杨柳历经灾难、战胜灾难后所呈现的美好姿态与蓬勃生命力。8. 答案:当比狂飙凶猛百倍的浪潮来袭时,这两棵白杨从风雨飘摇中挺过来,挽救了人的生命。人们将两棵白杨分别称为“将军树”“江珊树”,体现了对那段洪水肆虐时光的不能忘怀,对白杨树的感恩。在块石沙砾高台中长出来的那棵杨柳,是

40、对带给百姓生的希望的子弟兵的纪念,也是人类劫难过后美好生活的象征。 (总分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9. 答案:由甘肃平凉国槐写到簰洲垸的白杨、杨柳,揭示簰洲垸的白杨、杨柳的文化意义。写甘肃平凉国槐是为了衬托白杨、杨柳,引出时代特征,表现其在抗争中创造历史的时代意义。使文章层层深入,升华主旨,抒发对克服困难、战胜灾难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歌颂。(总分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B【解析】(“果有愆违”中“愆违”做“有”的宾语,意思是“如果真有过失”;而“自应纠举”的主语应是“御史”,据此应是“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41、排除A、C项。由“淹默然”和后文“对曰”可知,这里是太宗和杜淹面对面谈话,故“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断句正确,排除A、D,故正确选项为B。11.C【解析】文中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非现在山东省。12.B 【解析】(从文中可知太宗为自己言行感到后悔,是在魏征阐述忠臣与良臣的区别之前。)13.答案(1)各部门的文件卷宗(公文),恐怕有滞留丢失的,请求下令让御史们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关键词:稽失,滞留丢失;就,去、到;检校,检查核对。每点1分,大意通顺2分。)(2)冬季十二月,有人告发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温彦博调查此事,查无实据。(关键词:或,有人;私,袒护;按,调查,查验。每点1分,大

42、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唐太宗贞观元年,御史大夫杜淹上奏说:“各部门的文件卷宗,恐怕有滞留丢失的,请求下令让御史们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唐太宗就此事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分职,各有分工。如果真有过失,御史自然应该揭发检举,但是如果让御史到每个部门去检查揭发,寻找毛病缺点,这实在太繁琐了。”杜淹沉默不语。太宗问杜淹:“怎么不再争论了?”杜淹回答说:“天下的事务应当尽量公正无私,对的就听从。封德彝所说的,臣心悦诚服。”太宗很高兴。夏季五月,有人向唐太宗上书请求除去奸佞的大臣。太宗问:“谁是佞臣?”这人回答说:“希望陛下假装恼怒试探他们,如果坚持真理而不屈服的,就是正直的忠臣,如果害怕陛下的

43、威严而顺从旨意的,就是佞臣。”太宗说:“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怎么能要求臣下正直呢?你的计策我不能采用。”冬季十二月,有人告发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温彦博调查此事,查无实据。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不讲究仪容行迹,虽然没有私心,也有可责备的地方。”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说:“自今以后在皇帝面前应讲仪容行迹。”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再拜说:“臣愿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

44、,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征五百匹绢。唐太宗神采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见有人奏事,都有意做到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对公卿们说:“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唐太宗曾经谈到关中人和山东人,认为他们有所不同。殿中侍御史张行成跪着向皇帝上奏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应当有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恐怕会让人觉得陛下心胸狭窄。”太宗很欣赏他的话,从此以后每当朝廷有重大的政事,经常让他参与讨论。贞观二年夏季四月,制作了唐雅乐。太宗说:“礼乐,大概是圣人根据事物的特点而

45、设立的教化的工具,国家政治的兴衰更替,哪里由此而决定下来?音乐能够感染人,所以高兴的人听到音乐就喜悦,忧愁的人听到音乐就悲痛,悲痛与喜悦全在人的内心,不是由于音乐引起的。”史臣司马光评论说:帝王按照五帝、三王的礼乐来治理国家,后代人看见他们制定的礼制就知道他们的行为,听到他们的音乐,就知道他们的喜好,这难道不是礼乐的功效吗?说音乐无益于治乱兴衰?这和看见拳头大的石头便轻视泰山又有什么不同?真如所说的那样,那么五帝、三王所制定的音乐都是虚妄的了。“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宁可不言语”,在这点上,太宗很令人可惜呀。(二)古诗文阅读14.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

46、想着从今别后无由得见”曲解诗意,诗中描写的是别后读韩元吉诗稿的情形。诗人怀想着元吉的诗与文字,没想到真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见字如面,感慨万千。诗人感慨友人书信寄来已满一个月,而自己一直未能构思成诗,回赠已迟,向友人表示歉意。由此观之,更可察觉诗人对与韩元吉友情的珍重。故选C。15. 答案直抒胸臆,抒写朋友的“归思”以及自己对相聚“欢情”的回味。运用比喻,赋予情感以形象,“重酝酒”可以让人感受到韩元吉对于归来的渴望之情;“欲残棋”让人联想到别后的伤感。运用对比,从友人和自己两面着笔,表达朋友之间的思念和离别的感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

4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A【解析】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结合后文两个事例,可以看出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故选屡见不鲜。活灵活现意思是形容神情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第二个横线处是为了突出彩绘萌宠的形象逼真,且没有对萌宠的形象声音的表现,故选活灵活现。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第三个横线处;说明复杂的物理公式对十普通大众血言是很难理

48、解和认识的。故选高高在。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第四个横线处前文是来说明专业人员的彩绘效果的,且没有看出两方面的作用,故选事半功倍。18. D【解析】画线句子中;几个和物理所的都修饰专家,多项定语语序在排列时,表示领属的物理所的要放在表示数量的几个之前,排除A、C两项。此外,实现与目的搭配不当,应为达到目的,排除B项。19. B【解析】物质的和精神的分别照应前面的为了生活和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物质的在前,精神的在后,故排除A、D两项;根据后文不能满足心和远方 ,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后面应为申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排除C

49、项。20. 答案只有解决续航难题也要“用得好”相比于充电模式21. 结合情节:宝钗当时就察觉黛玉引用不合常礼,后来又特意对黛玉以言相劝。宝钗特点:聪慧过人,知礼循礼(言行得体),处世融通(周全)。评分说明:结合情节,1分;宝钗特点,3分。有其他合理引述与概括,酌情给分。22. 材料主题: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审题】试题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的重点在于“放下”。在这里,“放下”的方式,可以是“与自己和解”,不过分纠结,“与世界和解”,不过分计较。“放下”的结果,是可以让自己获得“万般自在”。而材料二中史铁生的观点,则是要均衡好“放下”和“执着”,“放下”那些占有、计较的欲望,而对于前进和努力则应

50、做到“执着”。题目要求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思考“执着”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生需要执着些什么,又需放下些什么。需注意,如果只谈“执着”,不谈“放下”;或者只谈“放下”,不谈“执着”,均属于不符合题意。因此,虽然题目具有开放性,我们的写作范围可以很广泛,但必须将“执着”与“放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立意】1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2执着于初心的坚守,放下对名利的过分追求。3执着于家国大梦的实现,放下对蝇头小利的追逐执着在左,放下在右古希腊哲学柏拉图曾言:“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诚哉斯言

51、,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那人生紧要处的一次次不同的选择,是执着还是放下,将会把我们带往不同的地方。执着与放下,本是我们面对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如史铁生所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陷入极端的偏执一方,要么目标可望而不可即,撞得头破血流才撒手;要么一念放下,遁入佛系大门,万般自在。人生之路,执着在左,放下在右,才得圆满。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自可姹紫嫣红开遍。蒋勋曾言:“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受消费主义的裹挟,欲壑难填,但是仍有人慨然前行,抬头看到了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敦煌女儿樊锦诗行走于漫漫黄沙路,执着于敦煌文物保护

52、工作,不汲汲于名利。“穿裙子的士大夫”叶嘉莹历经家破人亡,却得唐宋薪传,续易安灯火,不戚戚于俭朴。是这些人,执着于热爱的事业,不求名,不逐利,让文化的灯火万里通明。执着于生命意义的找寻,放下生命的痛楚,自可扶摇直上九万里。周国平曾言:“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寻找人生意义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史铁生20岁双腿瘫痪,他的世界由五彩斑斓变得暗淡无光。地坛成了他的慰藉。他执着于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参悟到,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他放下生命的疮疤,以笔开道,劈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苏子被贬黄州,“望美人兮天一方”,面对被大浪淘洗的历史人物与荡然无存的丰功伟绩,他破译

53、了水与月中蕴含的哲理,消解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惊惶。放下生命中的痛楚,执着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地坛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史铁生,黄州成就了旷古绝今的苏东坡。个人有执着与放下,国家也需要执着于该坚守的,放下该舍弃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执着于为百姓谋福利,放下对冗杂形式的苛刻要求,才有百姓的安乐;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执着于开拓创新,放下固步自封的傲慢,国家才能吐故纳新,构建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执着于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放下一家一国的私利,“兼爱”的理想才能跨越千年在当代回响。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认为,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坚持了该坚持的,放下了该放弃的。执着在左,放下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定能将漫漫旅途点缀得花香弥漫,馥郁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