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3048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图所示为对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 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 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B. 丙在细胞中主要以分子态的形式存在C. 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的物质是相同的化合物D. 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定能萌发【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的信息:刚收获的种子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烘干的种子燃烧后,残留的主要是无机盐,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2.

2、各类化合物在鲜重时的含量:化合物质量分数/%水占8590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无机盐占11.5糖类和核酸占11.5【详解】A、由于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所以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碳,A错误;B、丙为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B错误;C、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化合物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C正确;D、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会导致种子死亡,所以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般不会萌发,D错误。故选C。2. 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

3、质的合成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B. 蛋白质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C. 蛋白质结构的差异是因为氨基酸的空间结构不同D. 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

4、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也能完成蛋白质合成,A错误;B、蛋白质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B正确;C、蛋白质结构的差异是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D、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没有破坏肽键,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B。3.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

5、确的是(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 都是水溶性物质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答案】A【解析】【详解】A、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B、脂肪不具有水溶性,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C、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D、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A。4. 下列

6、有关细胞中大分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能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B.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其供能物质C. 将胰岛素溶于NaCl溶液中,其空间结构被破坏,生物活性丧失D. 细胞中运输各种离子和氨基酸的物质都是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蛋白质与糖类、细胞器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但不会破坏自身结构,据此可推知: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能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A正确;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不是其供能物质,B错误;胰岛

7、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将蛋白质溶于NaCl溶液中,会降低其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但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因此不会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C错误;在翻译过程中,细胞质中运输氨基酸的物质是tRNA,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5. 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为大圆,和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B. 染色体、DNA、RNAC. 细胞器、细胞膜、细胞核D. 蛋白质、糖、脂质【答案】A【解析】【分析】如图,包括和,和是并列关系。【详解】A、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A正确;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C、细胞核和细胞膜不属于细胞

8、器,C错误;D、蛋白质、糖类和脂质都是人体内的有机物,三者是并列关系,D错误。故选A。6.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含磷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在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原核细胞

9、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且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正确;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7. 下列实验中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伞藻相互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需要保持

10、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探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实验等,还有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等。【详解】伞藻相互嫁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胞核的功能,需要保持细胞活性,正确;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错误;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做切片、染色、洗浮色、观察即可,错误;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生活状态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需要保持细胞形态,正确。故选C。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 葡萄糖进入红细

11、胞属于协助扩散C.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同一载体蛋白D.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答案】B【解析】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原因是细胞在高浓度液体中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A错误;葡萄糖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的载体蛋白不同,C错误;当细胞外溶液浓度较大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9.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

12、,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相对稳定的状态B. 甲、乙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D. 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等过程中【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和题图分析,细胞自噬分三种方式:单个大分子或小颗粒直接通过微自噬即胞吞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降解;大颗粒或细胞需要先被膜后,与细胞膜融合再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降解;部分特殊物质需要与其他分子结合(介导)才能被识别进入细胞,被溶酶体降解。所有这些体内的自噬过程的发生,意义在于维持体内的稳态。【详解】A、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A正确;B、细

13、胞的自噬作用需要消耗能量,图中甲、乙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D、题干中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是为了维持自身稳态的,所以需要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D正确。故选C。【点睛】10. 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表示细胞核B. d表示细胞壁C. e表示细胞质D. g表示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其中a为细胞质;b为细胞核;c为细胞膜;d为细胞壁;e为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f为细胞器;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详解】A、b是细胞核,A正确;B、d具有全透性,是细

14、胞壁,B正确;C、e呈胶质状态,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g可以产生O2,是叶绿体,D正确。故选C。11.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某种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胞吞是细胞把大分子颗粒依附细胞膜的表面,然后内陷形成由膜包裹的泡;胞吐则是细胞内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然后和细胞膜内表面结合,通过膜的运动,把包裹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面,胞吞和胞吐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与细胞膜的结构的流动性有关。【详解】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

15、作用,A错误;B、某种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B正确;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作用,C错误;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错误。故选B。12. 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B. 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才能实现C. 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受体均在细胞膜上D.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膜信息交流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运输信息分子完成信

16、息交流。2.细胞相互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通过信号分子和受体相互识别。3.通过建立通道,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来完成信息交流。【详解】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生理过程,间接的调节生理过程,A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实现的,例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B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它的受体在细胞质中,胰岛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通过直接接触,信号分子和受体相互识别来完成,D正确。13. 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

17、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 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

18、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B、由分析可知,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

19、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及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 下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以上细胞结构或细胞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B. 甲、乙两种结构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比丁高等C. 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中不含甲、乙、丙D. 甲、乙、丙、丁在进行相应生命活动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和水的消耗【答案】C【解析】【分析】甲线粒体,乙叶绿体,丙细胞核,丁原核生物。【详解】甲线粒体,乙叶绿体,丙细胞核,丁原核生物均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A正确;甲线粒体是

20、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都与能量转化有关,具有丙细胞核的是真核生物,比丁原核生物高等,B正确;甲、乙、丙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不具有双层膜,丁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错误;甲、乙、丙、丁均进行相关大分子物质的合成会产生水,甲有氧呼吸会消耗水,乙光合作用会消耗水,D正确。故选C。15. 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甲6720微量细胞器乙59400细胞器丙61039A. 细胞器甲中可能进行氧化分解丙酮酸的反应B. 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

21、,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D. 蓝藻细胞含有丙,不含甲、乙【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甲含量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因此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乙细胞器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有核酸,因此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丙细胞器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含有脂质,因此该细胞器可能是核糖体。【详解】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所以能够进行氧化分解丙酮酸的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A正确;B、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溶酶体或液泡,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无关,B错误;C、细胞

22、器丙是核糖体,可以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蛋白质的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C正确;D、蓝藻含有核糖体丙,不含其它细胞器,D正确。故选B。16.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B. 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不含蛋白质C.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D. 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

23、、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A正确;B.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也含蛋白质,B错误;C.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D.死亡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A。17.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黑藻和蓝藻的细胞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B. 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C. 人浆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比红细胞的慢D. 人的肌细胞既有识别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黑藻由真核细胞构成,其细胞中的叶绿

24、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蓝藻由原核细胞构成,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在前期逐渐消失,在末期重新出现。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为:在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往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人

25、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黑藻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蓝藻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二者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A错误;B、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分裂末期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因此处于分裂期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没有核孔,B错误;C、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囊泡中的分泌蛋白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因此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

26、速率较快,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D、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都可以作用于人的肌细胞,因此人的肌细胞有识别这两种激素的受体,D正确。故选D。18.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探究,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B. 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合作,构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数学模型C.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中的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D.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

27、结论。2、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28、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3、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

29、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A正确;B、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合作,构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B错误;C、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运动的,C错误;D、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A。19.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物质及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中染色质的形态呈环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B. 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

30、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C.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但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D. 高尔基体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中的DNA为环状DNA,真核细胞中的DNA为线形DNA,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高尔基体膜可以和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进行交换。【详解】真核细胞中染色质的形态呈细丝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需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分解形成的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B错误;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均含蛋白质,但含蛋白质的细胞

31、器不一定含核酸,如液泡、内质网等,C正确;高尔基体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但其膜结构不能与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错误。故选C。20.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B. 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肌细胞中的多C. t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储存遗传信息D. 蓝藻和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者的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光合色素【答案】B【解析】【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A错误;B、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唾液腺细胞含有大量的高尔基体,与其

32、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B正确;C、D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但是tRNA不能,其功能是运输氨基酸,C错误;D、蓝藻的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B。21. 有一类离子泵是一个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类离子泵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 该类离子泵的功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C. 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通过该类离子泵内流D. 缺氧条件将会降低该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离子泵其实是身兼载体和ATP酶双重角色一种特殊载体,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

33、输的特征是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影响主动运输的主要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因此动物CO中毒(影响能量供应)和加速蛋白质变性剂(影响载体的功能)均会降低离子的运输速率。【详解】A、离子泵是一个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B、离子泵既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又能作为载体蛋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B正确;C、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是通过Na+通道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没有通过该类离子泵,C错误;D、缺氧条件将减少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该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正确。故选C。22. 如表是植物细胞在放入蔗糖溶液前,以及放入甲

34、、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后,细胞的形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处理放入前放入甲溶液放入乙溶液放入丙溶液细胞的形态A. 浸泡在甲溶液中的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B. 浸泡在乙溶液中细胞的内外浓度相等,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 浸泡在丙溶液中的细胞出现质壁分离时,液泡内充满蔗糖溶液D. 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可知: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略有膨胀,说明此时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大于甲溶液浓度;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基本不变,说明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则细胞液浓度基本等于乙溶液浓度;丙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明显缩小,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

35、细胞失水,则细胞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详解】A、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略有膨胀,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A错误;B、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基本不变,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基本等于乙溶液浓度,即细胞的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C、浸泡在丙溶液中的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内充满蔗糖溶液,但是蔗糖不能进入液泡,C错误;D、细胞液浓度大于甲溶液浓度、基本等于乙溶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所以甲溶液浓度乙溶液浓度丙溶液浓度,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3. 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图为乙同学

36、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原生质体相对大小90%60%30%30%30%A. 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 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C. 乙同学在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 乙同学在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表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表中数据显示:甲同学的实验进行到6分

37、钟之后,原生质体相对大小稳定在30%,说明细胞因失水过多已经死亡,因此滴加清水后,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曲线图显示:乙同学的实验,原生质体相对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因此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A错误,B正确;乙同学的实验,原生质体相对大小,实验过程中的最小值T1时实验的初始值,说明在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乙同学的实验,在T2时原生质体相对大小与实验的初始值相同,可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限制了原生质体的进一步增大,因此

38、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但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在KNO3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吸收溶质(K+、NO3-)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若细胞因严重失水而死亡,则发生质壁分离后则不能复原。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如下的知识网络,即可对各选项进行准确的判断。24.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

39、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半透膜;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

40、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C、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D、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D错误。故选D。25. 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甲组:CuSO4溶液缓

41、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C. 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D. 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实验设计应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无关变量一致。【详解】A、缓冲液的pH为无关变量

42、,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A正确;B、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B正确;C、碘液遇淀粉变蓝,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变蓝色,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C正确;D、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一组排除硫酸根离子和一组排除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方案设置的对照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D错误。故选D。26.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在人成熟红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都不发挥作用B. 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 酶

43、分子在最适宜温度和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D. 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存在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需要酶发挥作用,A错误;B、H2O2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故不能用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B错误;C、酶分子在最适宜温度和pH下催化效率高

44、,体现了酶的作用条件温和,C错误;D、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D正确。故选D。【点睛】27.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维持其最高活性C. 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D. 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是因为有机物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

45、键,其中A包括核糖和腺嘌呤。【详解】A、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二者的作用机理相同,都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降低的效果更为显著,A错误;B、酶适宜在低温环境下保存,B错误;C、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C正确;D、无氧呼吸产生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含有大量的能量,所以其释放的能量少,D错误。故选C。28. 最适温度下,将一定量的蛋白质甲与蛋白质乙在a时刻混合,一段时间内发现蛋白质甲的浓度不断降低,在b时刻浓度降为0,而蛋白质乙的浓度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乙可能是一种酶,其能为蛋白质甲发生水解反应提供能量B. 实验开

46、始时若适当提高该反应体系温度,则蛋白质甲浓度降为0所需的时间延长C. 实验中蛋白质甲发生水解反应的速率不断降低,表明酶的活性在不断降低D.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甲的浓度是否为0【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乙可能是蛋白酶,可以降低甲水解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B、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则蛋白质甲浓度降为0所需的时间会延长,B正确;C、实验过程中酶活性不变,C错误;D、无论甲的浓度是否为0,加入双缩脲试剂均会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29. ATP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关于ATP的

47、叙述,正确的是A.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 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D. 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要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在O2充足时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详解】ATP在细胞内含量不高,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转化速度较快,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在O2

48、充足时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正确;细胞质基质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不管是否缺氧,其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C错误;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要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D错误;故正确的选B。30.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这两个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所利用能量形式不同B. 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C. 这两个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原料不同D. 这两个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均需要酶的催化【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属于光能自养。2、化能合成作用是

49、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属于化能自养。【详解】A、这两个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能量形式不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A正确;B、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都属于自养生物,B正确;C、这两个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原料相同,都是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D、这两个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均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故选C。31.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50、B.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C. 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D.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装置图可知,三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因此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以避免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设置对照试验,A错误。B、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正确。C、乙装置可用于探究发酵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正确。故选A【点睛】32.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分解与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能量A. 过程只

51、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 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 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 过程中产生NADPH用于C3的还原【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是光合作用。【详解】A、部分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例如蓝藻,A错误;B、过程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B错误;C、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H2O中的氧生成氧气,C错误;D、过程中产生NADPH用于C3的还原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D正确。故选D。33.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子成熟

52、干燥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B. CO2的固定可发生在黑藻叶绿体的基质中C. 施有机肥能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D. 叶绿素a、b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有温度、O2的浓度、和含水量等;干燥的种子,水分减少,呼吸作用强度降低;土壤松土,增施有机肥等可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系生长、矿质元素吸收。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光反应中捕获光能的是色素分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种子成熟干燥后,自由水含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呼吸速率下降,故A正确;黑藻为真核生物,光

53、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其二氧化碳的固定(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B正确;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透气的性能,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C正确;叶绿素a、b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很相似,但是略有不同,D错误;故选D。34. 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可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净光合速率B. 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H含量下降C. 突然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C3含量上升D. 改变悬浮液中pH对氧气释放无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

54、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详解】A、离体叶绿体释放出的氧气为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该实验可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实际光合速率,A项错误;B、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可使溶液中用于光合作用的CO2含量增加,生成的C3增加,进而使C3被还原时消耗的H增加,导致H含量下降,B项正确;C、突然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则叶绿体色素吸收利用的光能增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使C3的还原增强,消耗的C3增加,所以短时间内C3含量下降,故C项错误;D、产生氧气的光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催化活性受pH影响,故D

55、项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相关物质的变化,区分实际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35.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 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 mg 56 mg 38 mg 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 mg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

56、H比丙瓶的高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07 mg【答案】D【解析】【分析】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详解】A、玻璃瓶丙不透光,浮游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A正确;B、丙瓶生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其消耗的氧气的量为4.9-3.8=1.1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正

57、确;D、乙瓶生产者的实际光合作用为5.6-4.9+(4.9-3.8)=1.8mg,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6. 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_。(2)甲图中囊泡X由_经“出芽”形成,到达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是_。(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

58、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答案】 (1). 脂质和蛋白质 (2). 细胞核 (3).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5). 溶酶体 (6). 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 (7).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8). 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其中是细胞核,是细胞质,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是溶酶体;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详解】(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其他生物膜一样是脂质和

59、蛋白质,甲图中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甲图中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是溶酶体。(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4)当S基因突变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说明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

60、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37. 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苹果或梨匀浆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及复原 C 花生种子 苏丹染液等 脂肪颗粒 (1)上述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_(填实验组别字母)。(2)A组实验中,组织样液最终的颜色是_,C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为_。(3)某同学进行B组实验时,绘制如下两图。 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的分离。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图b是某同

61、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答案】 (1). BC (2). 砖红色 (3). 洗去浮色 (4). 原生质层 (5). 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6).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7). 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解析】【分析】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橋黄色(或红色)。(4)淀粉

62、遇碘变蓝。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中央大液泡。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1)质壁分离实验需要显微镜,脂肪颗粒的观察需要显微镜。(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3)细胞的质

63、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自身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物质的鉴定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需要考生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试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等细节。38.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图1中分离色素的方法是 _。(2)如图2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

64、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右侧截取部分_。(3)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图中B点的含义是_;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显示生长现象?_,请说明理由_;图中C点时植物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 (4)图4表示在不同温度下光照强度对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图中该植物在15、8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单位叶面积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_mg。如果在25、4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植物单位叶面积在一天内(15小时光照)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mg。【答案】 (1). 纸层析法 (2).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

65、机物(总量) (3).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4). 是 (5). 因为一昼夜内的CO2浓度有所下降,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有积累 (6).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7). 50 (8). 1125【解析】【分析】1、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2、图2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3、图3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

66、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呵D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4、图4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详解】(1)图1中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2)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因此b-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3)据图3分析,B、D两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F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F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有积累,

67、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C点根尖细胞中呼吸作用能产生ATP,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据图4分析,该植物在15、8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为每小时10mg氧气,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每小时40mg,单位叶面积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10+40=50mg。在25、4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每小时20mg氧气,呼吸作用速率为每小时20mg氧气,植物单位叶面积在一天内(15小时白天)释放的氧气总量为15(20+20)-(24-15)20=120m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植物单位叶面积

68、在一天内(15小时白天)葡萄糖积累量是120180632=112.5mg。【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测定、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识,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39. 观测不同遮阴条件下生长的苦丁茶树,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遮阴条件叶绿素总量(mg/g)叶绿素a/b叶面积(cm2)胞间CO2浓度(molCO2mol-1)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全光照90621378322529120%遮阴1015203616240282A119119798824733460%1363180

69、812232278(1)表中A应为_,原因是_ 。(2)由表可知,提取叶绿素的材料,最好选择_条件下的叶片。遮阴更有利于_的合成(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3)与全光照相比,60遮阴条件下的胞间CO2浓度较高,但净光合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_。(4)有人建议将苦丁茶树与玉米进行套种,从而提高苦丁茶树的品质和产量,分析其依据是_。【答案】 (1). 40%遮阴 (2). 以20%遮阴为梯度进行实验 (3). 60%遮阴 (4). 叶绿素b (5). 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速率下降,CO2的固定量减少,致使较多CO2滞留胞间, (6). 苦丁茶树在适度遮阴条件下产量更高,与玉米套种,为苦丁茶树

70、提供了遮阴条件【解析】【分析】据表分析: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苦丁茶树的叶绿素总量不断增加,叶绿素a/b不断减小,叶面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详解】(1)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遮阴度,A应该位于20%遮阴与60%遮阴中间的40%遮阴,因为该实验是以20%遮阴为梯度进行实验的。(2)据表分析,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苦丁茶树的叶绿素总量不断增加,故提取叶绿素的材料,最好选择60%遮阴条件下的叶片。随着遮阴度的增加,由于叶绿素a/b的值不断减少,所以遮阴更有利于的合成叶绿素b。(3)60%遮阴条件下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速率下降,CO2的固定量减少,致使较多CO2滞留胞间

71、,同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所以与全光照相比,60%遮阴条件下的胞间CO2浓度较高,但净光合速率偏低。(4)苦丁茶树在适度遮阴条件下产量更高,与玉米套种,为苦丁茶树提供了遮阴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苦丁茶树的品质和产量。【点睛】不同意苦丁茶的遮阴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需要考生能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40. 传统发酵食品多通过自然接种或人工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来得到发酵产品,果酒、果醋是最常见的发酵产物。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果醋制作过程中所需的醋酸杆菌在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是_。(2)酿苹果酒的过程中,乙醇是在酵母菌细胞的_形成的,苹果汁中的糖源对酵母菌的作用是

72、_。产醋阶段需要_(填“升高”或“降低”)反应温度。(3)利用毛霉腌制腐乳时,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的用量,原因是_;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12%左右,原因是_。 (4)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条件,如_等(答出3点即可),若条件不适,容易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答案】 (1).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细胞质基质; (3). 用于合成酵母菌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 (4). 升高 (5). 盐可抑制微生物生长,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6). 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73、豆腐腐败 (7). 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解析】【分析】1、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乙醇是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苹果汁中的糖源可用于合成酵母菌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74、,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C,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 35C,因此,产醋阶段需要升高反应温度。(3)在利用毛霉腌制腐乳时,盐可抑制微生物生长,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污染。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豆腐腐败;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4)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 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