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识字8|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2、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主动识字,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谚语的韵律美,产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难点】理解谚语中蕴藏的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有心人把它们编成一句句顺口溜在民间流传着,这就是谚语。今天我们就走进识字8,学习其中的几句谚语。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读课文,感知汉字(一)过
2、渡: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不会的汉字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3、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生大声读课文,老师巡视)(二)班内交流1、同桌互读课文2、课文一共有5句话。3、指名5生开火车读课文。4、纠错。三、随文识字,了解内容1、学习第一句谚语指名读-齐读出示字卡“初”,指名读,齐读,讲解识记。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刀,在做衣服前,要先用剪刀裁剪,所以初字从衣从刀,是开始的意思。初一是一个月的第一天,那初三是一个月的第三天,初四是一个月的第四天。出示字卡“眉”,指名读-齐读,指名说识记方法。眉,半包围结构,下面一个目,眉毛在眼睛的
3、下面。 组词,理解娥眉月。看图,辨认“娥眉月”与“月团圆”,了解“娥眉月”。相机渗透传统文化:“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齐读第一句谚语。(二)学习第二句1、过渡:随着时间的改变,月亮的形状也在发生改变。那么太阳和星星会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呢?引出第二句谚语,读句。出示字卡“斗”。)2、简单了解“斗”“辨”字的造字情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文化。3、情景说话,巩固谚语: 小明出去郊游,在森林里迷路了,怎么帮助他? 喜羊羊被灰太狼抓住了,在晚上,喜羊羊逃了出来,可是他迷路了,怎样 帮助他跑回家。 小结:原来,太阳和北斗星能帮助我们(生:辨认方向。) (三)学习第三句1、过渡:美羊羊去看逃
4、回来的喜羊羊,到了小河边看到了一个景象:蜻蜓怎么飞得这么低啊?她感到很奇怪,谁能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第三句谚语,读句。2、识记并理解“畔”“即将”3、情景说话,巩固谚语看到小白兔在山上采蘑菇,你要对她说什么?-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看到妈妈在晒被子,你要对她说什么?-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四)学习第四句1、过渡:原来,小昆虫的反常现象也能帮助我们-(了解气候)那么,看到大雁往北飞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引出第四句谚语,读句。2、简单了解“雁”字的造字情况,谜语识记“寒”自主识记“归” 相机了解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鸟,深秋时节就飞向南方,春天气候暖和,就飞回北方。3、师
5、生互动读,巩固谚语 (四)学习第四句1、过渡:看到大雁和燕子向北飞去,一场又一场的秋雨就来临了,秋雨也在悄悄地对我们说什么呢? 引出第五句谚语,读句。2、指名说意思3、男女生互读,巩固谚语。4、背诵四、回顾总结,拓展提升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识字8,不仅认识了许多汉字,还发现了不少有趣的自然现象,收获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知道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其实,生活中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哪个同学还知道其他的谚语?快给大伙说一说。2、学生说谚语3、出示谚语五、指导写字1、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3、范写“北”,学生书空4、描红,评价5、组词六、布置作业:(1)请你搜集一些谚语与大家分享。(2)请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看你能发现哪些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