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作业:专题十三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自行设计的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解析:本题考查火药武器。火药武器的发明是在唐朝。史记记载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汉书记载的是从刘邦建汉到王莽败亡的史实,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书稿。答案:C2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
2、展。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有度中,当时称指南针为()A指南鱼B司南C指南车D罗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名称均是北宋以后才出现的,故均可排除。答案:B3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解析: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答案:C4(2014福建宁德一模)马丁路德曾称
3、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马丁路德的话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5(2014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
4、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答案:C6“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戏剧虚拟化的表演手法,是舞台时空限制的产物。答案:C7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解析:本题考查
5、学生的理解能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答案:D8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南方文化的特点。离骚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大量运用神话故事,描绘了神奇瑰丽的境界,故选A项。子虚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在时间上不属于先秦时期,排除B项。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的孔子言行,孔子是北方人,排除C项。诗经是一
6、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排除D项。答案:A9(2014湖南浏阳一中第三次月考)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关键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A项“八大篆书字体”说法错误;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来;C项“汉代”说法错误;D项对材料的解释是正确的,故D项正确。答案:D10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
7、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四家书法成就的理解。根据所学: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书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反映了当时生活的丰富多彩,书法作为艺术主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答案:B11(2013汕尾高三第一次摸底)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
8、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解析: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三项。答案:D12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解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
9、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材料二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
10、日本的总和。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三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6分)(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
11、、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8分)(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应围绕四大发明作答,应选取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项。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从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分析古代中国GDP一直居世界前列的原因。第(3)问应结合材料三从封建制度、重农抑商、闭关自守等方面说明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原因。答案:(1)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提供了物质条件。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6分)(2)经济:重
12、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答对其中一条即可)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答对其中一条即可)文化:儒家学派倡导德治和仁政,轻徭薄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中国古代科学思想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强调实用技术,农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发达。(答对其中一条即可)(8分)(3)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延缓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极端保守和封闭的传统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答对任意两条即可)(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
13、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材料二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本的大量存在,是明清小说中一个殊可注意的现象。插图的形象性不仅可提高阅读的兴趣,帮助和引导读者理解文本内容,而且插图作为版画,其艺术性不断增强,逐渐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小说的传播。材料三“二拍”中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
14、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8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成就,意在考查考生对时代背景与文学艺术特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1)问,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的形象性”等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
15、的原因。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来分析。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感情,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不得实现的哀愁。(6分)(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以及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的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增多;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为了使小说、剧本读起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8分)(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传统的“重农”思想受到冲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