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九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蒸汽”的力量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历史条件(1)资本和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3)科技: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4)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2概况(1)棉纺织业: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动力革新: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
2、汽船成为人类重要交通工具。3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2)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4)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二、打造“世界工厂”1条件(1)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大大增强。(2)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4)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5)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6)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2表现(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
3、的地位。(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孕育(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2)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过程(1)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等,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轻巧识记工业革命一个中心:英国。两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机器制造机器为完成。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思维升华19
4、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原因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或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手段刀枪火炮和廉价的商品目的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结果把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易误辨析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通史链接工业文明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内容链接点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
5、,无产阶级运动兴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促使工业文明时代来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暴露,无产阶级运动兴起。文学领域内出现了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文化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走向整体的世界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概况(1)中心发源地:美国和德国。(2)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2影响(1)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2)
6、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背景(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概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于20世纪初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3美国的扩张(1)提出“门罗主义”,成立“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控制拉丁美洲。(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三、世界连接为一体1积极影响:促进各地区人民间的流动与融合。促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及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2消极影响: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
7、家间的差距,导致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和列强间的矛盾加剧。轻巧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个时代:电气时代。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几乎同时发生、部分国家交叉进行。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概念阐释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易误辨析工业革
8、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能源煤电石油特点生产经验总结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发明者工人、技师科学家结构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中心英国欧美多国时序从英国一国开始,然后向外扩展多国同时进行组织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影响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
9、成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共同点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和社会经济结构;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标志: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2特点(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2)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
10、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3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关系世界市场是指落后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其经济附庸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工业革命的工厂制度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垄断组织史料一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史料二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
11、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史证(1)史料一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开办的工厂的特点。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工厂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规模不大。(2)史料二中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它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史料反映公司规模扩大,企业内部矛盾突出,竞争加剧,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分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史料史证史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世界市场
12、,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史料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黄正华世界现代化十五讲史证史料从资本流通、掠夺性贸易、
1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
14、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都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史三步曲粗读材料一反映从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不断扩展,联系不断加强。材料二反映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细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美洲的特产流向世界各地,说明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隐性信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体现了科技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史证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
15、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史料应用(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科技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临考视窗】(1)综合考查从珍妮机到蒸汽机的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
16、使用。(2)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国际间的交流和全球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打下了基础。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高考例析(2012高考江苏卷)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题流程审题题干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到1789年输入量最大,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应从棉纺织领域的发明方面判断分析选项A项十八世纪
17、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原棉重量变化,纺织工人数量增多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排除A项排除B项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有来临,排除B项排除C项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导致输入英国原棉重量增加,C项正确正确D项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是原因,但表述不全面,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D项排除答案:C借题发挥1走出对工业革命理解上的三大误区(1)揭开工业革命序幕的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173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2)瓦特不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之第一人,万能蒸汽机是瓦特“改进”或者说“改良”的。(3)从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来看,工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
18、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不可把工厂与工场混为一谈。工场是指资本主义发展萌芽阶段的大型手工作坊;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场所。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
19、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尝试应用1(2013高考江苏卷)“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20、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议会改革的影响,经济变革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答案:D2在人类跨入近代的门槛的时候,英国人不仅抢占了步入近代快车道的先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傲视全球。近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几乎都是由英国首先开始,然后
21、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英国所引领的人类社会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的过程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D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的过程解析:题干材料中“英国人抢占先机,傲视全球。”从英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可知A项正确,B、C两项不切题,D项只是英国,也不全面。答案:A3(2014浙江杭州模拟)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年代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
22、4994.21900年68118.2A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B代议制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跨国公司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意在考查考生再现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表中数字表明,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D项。答案:A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注隐性知识,巧解非选择题(1)从材
23、料内容本身获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找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2)从材料之间的内涵关注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或“隐形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间不易为人注意,也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有时标点符号也很重要,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省略号也会含有隐性信息,设问中的结合所学知识更包括材料之外的隐性知识。(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
24、的重要信息,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4)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解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还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高考例析(2013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
25、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4分)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单位:蒲式耳/英亩年份小麦裸麦大麦燕麦166012.814.113.913.1176025.525.030.938.3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4分)(3)综上并
26、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名师点拨从材料内容本身获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之间内涵关注隐性知识,从材料内容与设问的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是解答非选择题的有效途径,平时应注意领悟,提升规范答题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反映英国汤申家族拥有大量的牧羊场,靠出租获取丰厚收入。材料二反映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关注隐性信息材料一汤申家族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牧场,材料二农业技术的革命,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利于英国的工业化,大农场的形成适应了近代化找
27、教材关联英国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出现了大农场,在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了廉价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细审设问第(1)问材料中出租牧羊场,养大量的羊,说明圈地运动导致大土地私有制出现;汤申家族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属于新贵族。第(2)问四区轮作制,即把农场的土地分成四块并种植不同的作物,产量大增,说明不是小生产者,是大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结果”是使粮食产量大增。第(3)问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形成对农业技术革新的促进作用,农业产量提高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分析作答规范答题(1)圈地运动。新贵族。(4分)(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
28、量大幅增加。(4分)(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8分)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注隐性知识,巧解非选择题4.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不间断的,其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虽然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
29、6世纪才开始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史识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三史观 这里用了“进入”二字,是因为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近代时期的末尾只是它的初期阶段。这个时代是由第二
30、次工业革命开创的。(1)材料一提出“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请运用经济文明史的相关知识评述这一观点。(8分)(2)所谓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并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地理大发现”。 (8分)(3)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概括这次工业革命在能源、动力与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6分)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对史论、史观的理解、辨析和运用。第(1)问,应抓住“16世纪”和“人类文明的演进”等信息,围绕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等史实进行评述。第(2)问,需要运用的史观是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解答时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说明,注意不要照抄原句。第(3)问,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评述:16世纪,始于意大利北部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更大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和商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初具规模。(8分)(2)评价:地理大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起点;地理大发现使那些被“发现”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成为其重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地理大发现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奠定了基础;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汇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