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工会困难职工标准 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市总领导带队的 5 个调研组,于 4 月 23 日至5 月 10 日采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 145 家困难企业和 400 名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1、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企业共有 145 家,其中国有 66 家,集体 38 家,外商 3 家,私营 29 家,其它 9 家。
2、职工总数 55003 人,其中:下岗职工(待业)总数 15942 人。困难职工总数8921 人(男 3569 人,女 5352 人),其中 30 岁以下 982 人,31-40 岁 3033人,41-50 岁 3122 人,50 岁以上 1784 人。其中小学文化 1338 人,中学中专7047 人,大专 836 人。因下岗致贫 4014 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 892 人,因子女上学致贫446 人,因收入低致贫 1784 人,因天灾人祸致贫 446 人,其它 1339 人。困难职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数 6798 人,享受低保 6100 人,享受医疗救助4728 人,享受助学救助 1338 人,
3、享受住房救助 44 人,享受再就业优惠 1159人,其它 374 人。困难职工在国有企业的 4143 人,集体企业的 1368 人,私营企业的 227人,外资企业的 50 人,其它 3133 人。困难职工在机械冶金行业的 2676 人,在建筑行业的 375 人,在纺织行业 1248 人,在煤炭行业 35 人,在军工行业 107 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 847人,在其它行业的 3633 人。2、被调查职工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职工 400 名,其中男 227 人,女 173 人,18-30 岁的有 65 人,31-40 岁的有 167 人,41-50 岁的 123 人,51-60 岁的 45 人。被调查
4、职工中文盲 4 人,小学 23 人,初中、高中(中专)320 人,大专以上 53 人。被调查职工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国有 204 人,集体 113 人,外商41 人,私营 31 人,其它 11 人。被调查职工工作单位所属行业:机械冶金 8 人,建筑 27 人,纺织 41人,煤炭 15 人,电力、煤气 23 人,商业饮食服务 129 人,科教文卫体 4 人,农林牧渔 16 人,机关团体 10 人,其它 127 人。被调查职工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工人有 272 人,经营管理人员 68 人,专业技术人员 33 人,其他 27 人。被调查职工目前工作状况:在岗 203 人,下岗待业 164 人,打零工
5、 33人。被调查职工中有 218 名所在单位拖欠工资,企业欠发工资 3 个月以下42 人,4-12 个月 89 人,13-18 个月 48 人,18-24 个月 39 人。企业欠发工资额:2000 元以下 106 人,2001-5000 元 67 人,5001-8000 元 45 人。被调查职工本人 2004 年(1-4 月)月平均货币实际收入:无收入 106人,1-500 元 241 人,501 人-1000 元 53 人。被调查职工近 3 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有 26 名,有所提高的有 66 名,没有变化的 217 名,有所下降的有 76 名,下降幅度较大的 15 名。被调查职工中
6、有 135 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 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 31-60 元低保费的有 67 名,享受 61-90 元有 41 名职工。从被调查职工中的 135 名困难职工从致困原因上看:有 45 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 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 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 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 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 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21 人因其它原因致困。2002 年 8 月以来有 135 名职工享受医疗救助,75 名职工享受助学救助,57 名职工享受就业或再就业救助,135 名职工享受生活救助,15 名职工享受其它救
7、助。被调查职工目前需要就业帮助的 116 人,需要医疗帮助的 132 人,需要上学帮助 176 人,需要小额借(贷)款帮助的 107 人,需要住房帮助的 33 人,收入太低需要帮助的 156 人。被调查职工再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的 55 人,需要职业介绍 95 人,需要资金帮助 107 人,需要企业安排 73 人,需要落实就业政策的 56 人,等机会再说的 19 人。被调查职工医疗需要参加医保的 112 人,需要报销拖欠的医疗费 79人,需要优惠就诊的 83 人,需要出台困难职工医疗政策 97 人,需要帮助解决大病医疗 105 人。被调查职工住房目前需要资助买现住房的 6 人,需要资助建房的 12
8、人,需要租赁经济型住房的 23 人。被调查职工对 2002 年 8 月以来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活动的总体评价:认为很好的有 85 人,认为较好的有 205 人,认为无所谓的有 22 人,认为走形式的有 88 人。被调查职工对我市目前政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 66 人,对小额借(贷)款帮扶措施满意的有 27 人,对技术帮扶满意的有 5 人,对党员结对帮扶满意的有 67 人,对单位对口帮扶满意的有 45 人,对发救济款、物满意的有 175 人,对工会送温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 138 人,对困难职工帮扶活动满意的有 95 人。被调查职工认为当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和变故时,职工希望找行政单位帮助的 53 人,希望
9、找党组织帮助的 76 人,希望找工会帮助的 98 人,希望找亲戚、朋友帮助的 103 人,靠自己的 45 人。被调查职工当家庭生活遇到重大困难时,单位组织给过帮助的有 133人,亲戚给过帮助的有 232 人,邻居给过帮助的有 9 人,同事给过帮助的 20人。职工对家庭今后一段时间生活状况前景看法:生活水平会逐步提高的有 53 人,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有 275 人,生活水平将会继续下降的有 72 人。二、困难企业状况: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本次调查的 145 家企业,处于困难状况的占89%,如市经贸委系统共有 60 家企业,其中有 30 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 26 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有 1
10、6 家企业的待岗职工不能拿到生活费;有 44 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离退休人员、在册职工及大病、重病人员医疗费不能按时报销问题;有 38 家企业欠交养老保险金,有 35 家企业欠交失业保险金;有 12 家企业向职工借款,有 18 家企业不能退还职工集资款,有 22 家企业收取职工风险金,有 6 家企业收取职工股金;有 5 家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死亡职工家属抚恤金。#市第一制药厂始建于 1970 年,属国有中型企业,现有在册职工 688人(在岗 20 人),其中离退休人员 136 人(离休 3 人)。截止今年 3 月底,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 1218.9 万元,其中本金 360.6 万元,滞纳金
11、和利息 858.3万元;企业一直未参加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因企业连年亏损,1998 年全面停产。企业职工全部下岗而且享受不到下岗、失业、保险。职工没有生活来源,生活问题亟待解决。市清真肉联厂建于 50 年代,是回族肉类生产加工企业,全民所有制性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该厂 1991 年处于停产状态。该厂现有在册职工 245人;离退休人员 73 人(离休 2 人);企业停产以来,职工基本生活无保障,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问题无法解决,该厂职工及离退休人员 97 年以来连续到市政府集体上访。经市政府协商,该厂234 名职工于 2002 年 5 月享受到失业救济。截止 2001 年底,该厂负债 2414.
12、2万元(其中贷款 2058 万元,不含银行利息 2400 万元)。经初步认定,市清真肉联厂已资不抵债 2100 多万元,企业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均抵押给了银行。截止目前,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 128.2 万元(不含 216 万元滞纳金);欠交失业保险金 11.9 万元(不含 13.4 万元滞纳金),企业共拖欠停产前职工工资 12 万元;欠职工集资款及风险抵押金 68 万元;欠职工退休时替企业垫交养老保险金 10 万元;拖欠职工生育费、丧葬费、抚恤金等 5 万元。市鞋业集团为市属集体企业,现有在册职工 1300 人,离退休 462 人(离休 2 人)。待岗职工 1050 人,留守 30 人,
13、工资已有 4 个月没有发放。水、电无力支付。462 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难以解决。企业共欠交养老金、失业金 153.9 万元(不含 55.3 万元滞纳金等)。欠职工股金、集资款 515 万元。市第二针织厂现有在册职工 780 人,已全部下岗。离退休人员 349 人(离休 4 人)。企业总负债 571.1 万元(有 3532 万元债务已转移给吉雄(#)药业公司)。现有土地和厂房被抵押在工商银行。该企业目前已无资产、无设备、无产品、无市场,企业已经完全丧失组织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由于该企业无力参加医疗保险,退休职工的医疗费报销问题无法解决。职工生活非常困难。三、困难职工的状况及特点困难职工群体是我国
14、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本次调查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上成为落伍者。困难职工群体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由于年龄偏大,技术落后,文化较低等原因,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困难职工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实现再就业。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岗失业人员,没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很容易二次下岗或失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跟在时代发展的后面,被甩在社会发展的边缘地带;一部分人跟不上社会步伐,将成为社会救助的永久对象。2、职工身份的特征比较明显。“困难职工群体”是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名词。他们的职工身份比较明显。他们集中在城镇,集中在国有企
15、业,集中在传统产业中,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有相同的经历,相互之间历史联系也多,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支持的者大都是工人,因此这个困难群体基本上都是职工的身份。3、失落感比较强。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职工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一样,大家吃平均主义大锅饭,都是国家主人翁,政治经济地位大体都一样。现在职工中的一部分人沦为困难职工,他们的失落感较强,而现在的城镇生活费用高,钢性强,弹性小。生活中又增加了原来属于社会保障而现在需自己负担的消费项目,如住房、子女上学教育费用,部分医疗和养老费用等。困难职工大多属于中年人,他们的家庭负担也重,一旦收入没有来源,全家都会陷入困境。4、“遗传”特征比较明显。“龙
16、生龙,凤生凤”的贬意讽刺遗传的打油诗用在这里不为过。困难职工群体往往是上辈穷、下辈亦穷。困难职工因其自身素质较低,其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难职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实际上是缺乏保障的。教育阶段辍学的基本上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根本不含子女上学的教育费用,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出现上辈穷,下辈也穷的“遗传”现象。5、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技术单一,思想观念陈旧,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是困难职工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在企业和劳动力都走向了市场,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在相同的社会
17、环境条件下不得不处于困难地位。四、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原因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下岗失业。失业与贫困是伴生物。本次调查有 64%以上困难职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下岗。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市就业问题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新技术的运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企业减员增效,就业单位相对减少;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增多,下岗职工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少,技术工人短缺,形成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生活境
18、况非常困难。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是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直接原因。而贫富差距又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在资本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弱势地位非常明显。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和减少劳动保护投资的办法来增加资本的利润收益。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中,体力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都有保障,而且不断长工资,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技术入股并可以拿到高薪,而一般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且缺乏保障。在行业分配方面,电业、银行、通讯等企业职工工资较高,而产业工人工资报酬较低,而且还有良性与恶性循环之说。如:工资的高低决定着交纳养老
19、保险金的比例和数量,退休后仍不是一个水平线。3、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完善是我国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化水平低。有许多企业都是单位缴纳养老统筹金后,政府才给所在单位的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否则不予发放。这种单位特色的社会保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区、单位之间的职能界限,而且苦乐不均,减弱了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能力,无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难企业的职工生活。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还不配套,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五、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建议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解困
20、。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关系到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深刻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2、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已经制定了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政府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
21、业和再就业,就要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非正轨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调整分配结构。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位次摆正,先是按劳分配,然后才是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初次分配要按照工资、成本、税收、利润的顺序进行,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保险政策的重点要由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转移。一方面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
22、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另一方面要对帮助就业的保障进行探索。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5、深化企业改革。要端正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职工群众在改革中需要什么。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带动整个改革的健康发展。只有把企业搞活了,才能发挥其以积极的作用,才能实现彻底的“解困”。6、完善帮扶制度。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党政要负主要责任,帮助困难职工活动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充其量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特别是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主要在于
23、各级党委和政府,这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关键。完善和落实好各项社会政策,是解困的根本所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率先垂范,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7、以社区为载体实现解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成为困难职工解困的主要阵地。各级政府要切实转换职能,加强对社区的服务指导,要发挥社区的作用,就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8、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