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节选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大学节选授课班级:二年六班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了解大学中的 “三纲”“八目”并理解修齐治平之间的逻辑联系。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方法:智慧课堂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国学知识竞赛教师组织学生使用iPad进行抢答1.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2、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2.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 )、齐家、治国、平天下。 A、修身 B、进学 C、为官 D、克己 3.大学出自(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A、中庸 B、礼记 C、国语 D、春秋4. 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作者是( )A、颜回 B、荀子 C、曾参 D、子思5.宋代的程颢(ho)、程颐是竭力推崇大学,( )称大学为修身治人的规则。 A、李贽 B、王阳明 C、韩愈 D、朱熹 6.大学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7.大学的八目指的是什么? 使用iPad抢答1.激情导入2.了解相关文学
3、常识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 朗读:教师指导、正音2. 疏通文意教师对重点文言知识点进行指导点拨使用智慧课堂设置必答题进行检测答对小组加分答错扣分1.解释划线字词的含义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翻译句子(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4、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二、合作探究 引用子程子()的一句话 原文:“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於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1. 何为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 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何为止于至善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方面有所作为3. 历史上有哪些达到止于至善这个境界的人,他们是如何实现“止于至善”的?4. 结合古之圣贤的事例谈谈现实人生中何为止于至善以及如何实
5、现止于至善?根据学生拍照上传的观点进行点评,交流1 学生领读集体朗读2.小组讨论学习重点实词虚词,使用iPad检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想到的历史人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使用iPad进行诵读感受经典儒家著作积累文言知识点,理解文意理解“大学之道”通过拓展了解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学以致用,用文章中学到的思想来指导现实人生课堂小结: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布置作业:翻译并背诵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