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马行丰【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 45 例与观察组 47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脱水、止血及营养脑细胞等临床治疗,对照组接受用药、饮食及皮肤等常规护理,并于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将
2、头朝向一侧,每 2h 翻身拍背 1 次,同时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活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调整患者体位,于术后 2h 帮助其进行早期训练,将小枕头垫于患者足下,使其双脚与床面形成 30角,在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协助下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与内外翻活动,2 次/d,2-3min/次,15-30 次/min。(2)按摩患者肱二头肌、肱四头肌、腓肠肌等,由肢体远端至近端对每侧肢体进行 5-10min 按摩。(3)鼓励患者主动锻练,包括踝关节主动拓屈、背屈、内翻、深呼吸运动及肱四头肌、肱二头肌运动,指导患者掌握活动技巧、频次。(4)按摩患者受壓部位,以降低压疮风险,促
3、进血液循环,保持静脉血液通畅,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参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判定标准为:肢体肿胀、皮肤发白或紫绀、皮肤温度上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压后横切与纵切不压迫血管,且血流及声音消失。1.4 统计学分析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统计,以%表示计数资料,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67%(P0.05),详见下表 1。3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小腿
4、深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及股总静脉等,该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流呈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脑出血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即是静脉血流缓慢,结合相关资料分析静脉血流缓慢的原因为以下几方面3:(1)术中全麻引起周围静脉扩张,减缓静脉流速。(2)术后因伤口疼痛等原因长期卧床,下肢肌肉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造成下肢血流缓慢。(3)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得到增强,血清纤维蛋白酶及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抑制剂水平升高,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并使血液凝固性增加,从而减慢血流速。脑出血手术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早期活动护理,通过将患者下肢保持足够高度,协助其进行
5、被动膝关节伸屈、内外翻锻炼及早期肌肉按摩,均可增大血流速,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进一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采用早期活动干预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说明早期活动能够减少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研究认为4,在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时,注重体位护理,于术后合理调整体位,并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可减少静脉压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同时发挥家属力量,与家属共同协助患者实施早期训练,使其从被动训练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并锻炼方法,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此外,对患者进行肱二头肌、肱四头肌及腓肠肌等肌肉的按摩,则可一定程度避免肌肉萎缩,加快血液循环。但需要注意的是,肌肉按摩过程中需把握好方向、时间及按摩力度,才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综上所述,早期活动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及术后早期康复,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较高。参考文献1张云飞.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5):222-223.2侯玉芬,刘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 年修订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5):5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