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40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一、选择题2020长沙检测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国南通举行,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城市带的高层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根据材料,回答12题。1世界大城市带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A自然资源丰富 B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地区C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D位于河流的冲积平原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下列与长三角城市带发展不相关的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C河网密集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2020高招选考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
2、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如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3新区发展重点吸引()A农村剩余劳动力 B高素质劳动力 C老城区失业人员 D新区失地农民4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A环境质量优越 B依托老城区发展 C地价水平较低 D减小老城区干扰2020睢宁调研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粤港澳大湾区中()珠海与澳门的服务种类相同惠州的服务范围大于广州东莞和江门的城市等级相同香港的金融服务等级高于深圳A BC D6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
3、展发挥人多优势,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促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A BC D2020重庆检测如图为“我国某城市T1年与T2年地价等值线图”。据此完成78题。7在T1年到T2年期间,该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是()A向南、向西北 B向东南、向西C向西北、向东 D向西南、向北8影响该城市T1年与T2年地价最高值的因素分别是()A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B历史因素、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D行政因素、环境因素二、综合题92020高邮质检2017年江苏省推出“13”功能区重构战略,打破传统的苏南、苏中、苏北的划分方法,旨在重塑江苏经济地理新版图,推动江苏区域融合同步共进。“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是指沿海
4、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淮生态经济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1代表的城市是_。该城市正在辖区内率先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保护河流、_等湿地,请简述保护湿地的缘由。(2)2018年10月18日,“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城市2_(填名称)召开。试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该城市具有的区位优势条件。(3)比较城市2与城市3的差异:城市2城市3地形区_华北平原耕地类型水田_主要农作物_小麦(4)请选择下列城市未来适合的发展方向(填序号)南京_ ,连云港_。发挥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能级,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实现产业布局高端化,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度整合
5、配置行政区内外创新资源,推介“产学研”一体化,发挥城市群核心引领作用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国际枢纽大港,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作用(5)江苏省“13”功能区的划分,体现了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专练40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1B从题干中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城市带”判断,世界大城市带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地区,B项正确。2B长三角城市带气候温和湿润、河网密集、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但矿产资源不丰富。故B项符合题意。3B新区侧重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多,故新区发展重点吸引高素质劳动力,B项正确。4B图示新区选址采用的是
6、与老城区相邻的模式,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依托老城区发展,B项正确;距离老城区近,环境质量较差、地价较高、对老城区干扰较多,A、C、D项错误。5C澳门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珠海的服务种类与澳门不相同,错误;惠州的城市等级比广州低,惠州的服务范围小于广州,错误;东莞和江门都属于地级市,城市等级相同,正确;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其等级高于深圳,正确。故C项正确。6B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正确;不是使城市朝趋同发展,错误;提升技术力量,发挥规模优势,促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正确;有利于产业升级,不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错误。故B项正确。7C读图,比较T1年与T2年地价等值线变化可知,该城市西北、正东方向地价增长幅度较大,故该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是向西北、向东,C项正确。8BT1年该城市地价最高值出现在夫子庙附近,影响因素是历史因素;T2年地价最高值出现在城市中心附近的商业区,其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正确。9(1)扬州湖泊因为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任答两点)。(2)苏州临江滨湖;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靠近上海;政策支持(任答三点)。(3)长江中下游平原或太湖平原旱地水稻(4)(5)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