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2012届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地区文化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等方面。由此可见,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答案:B2(2012届南通调研)教育部、国家语委一直主张提高青
2、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汉字书写能力,并在全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这是基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汉字书写能力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是国家一直主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原因,故选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错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故错误。答案:A3古老文明和现代科技,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当今的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却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使考古工作
3、者能够穿越时空,发现消失千年的古老文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历经沧桑的古代遗址,重新焕发神采。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实用性整体性区域性民族性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特点。题干强调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因此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应选。答案:A4(2012届潍坊模拟)山东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乡”之称。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材料展现了
4、山东文化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河南省2012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中华文化寓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之中B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C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D由中华文化演化出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解析:本题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为背景,考查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根据教材可知,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自身文化的个性,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中华文化不仅包括吴越
5、文化和滇黔文化,D项错误,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发展演化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答案:A6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优秀作品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说法错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消失,故选C。答案:C7 (2012届高三南京学情调查)富春山居图是中国
6、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段,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力量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展出激起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情怀,说明可选;富春山居图作为传世名画,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故可选。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答案:B8(2012届高三安徽师大附
7、中模考)五河民歌的特色源于当地富有特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五河地处淮北、淮南、苏北交界之处,其语言、文化等方面,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五河民歌旋律中既包含淮北那种侉腔侉调的元素,又揉进南方吴侬软语的婉转。材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包容性。材料反映的是,在特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下,五河民歌融合多种文化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故符合题意。材料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但没有反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8、,故不选;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答案: B二、非选择题9材料一据加拿大世界日报报道,参加2011加拿大华裔青少年“文化寻根”夏令营的一行18人结束了十天在中国福建的夏令营活动,于2011年7月23日回到多伦多。在十天的夏令营活动中,除了朱子文化和茶文化等人们熟知的中华文化外,提线木偶、影雕等传统文化也让营员们大开眼界。同时营员们还品尝了地道的小吃,体验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十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都感悟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魅力所在,亲眼目睹了家乡近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对自己在中国的“根”也有了深刻的认同。材料二:中华文化与西藏文化相互联
9、系,相互影响。一方面,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对藏族文化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西藏文化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离开西藏文化,中华文化就不完整;离开中华文化,西藏文化就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繁荣有赖于西藏和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繁荣,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有力地促进包括藏族文化在内的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繁荣。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文化生活角度告诉参加2011加拿大华裔青少年“文化寻根”夏令营的营员们,中华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蕴涵着无穷的魅力。(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析:第 (1)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无穷魅力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
10、容性,考生需结合教材知识回答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意义;第(2)问,这一问直接考查了考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回答时只需适当联系材料加以说明。答案:(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这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这其中也包括藏族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包括藏族文化在内,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