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快乐读书吧.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862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快乐读书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快乐读书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快乐读书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快乐读书吧(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教学重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教学准备:教学难点: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教学准备:从家里带一本关于儿歌、童谣的书。教学过程:一、聊读书1.说说自己平日喜欢看什么书?读到过什么内容?二、读童谣儿歌1.配合媒体,介绍一本关于童谣和儿歌的书。翻开书页,出示语文书中的两首儿歌和童谣。2.跟老师一起读读摇摇船小刺猜理发。3.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一一同桌互读一一男女生比赛读一一做着动作读。4.谈感受:

2、说说喜欢这两首童谣和儿歌吗?为什么?小结:童谣和儿歌是专门给孩子编的,内容有趣,节奏轻决,有的可以边玩游戏边读。童谣还是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读着这些童谣长大的。设计意图:通过个人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等方式,体会儿歌和童谣的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儿歌和童谣的兴趣。三、展示读童谣儿歌鼓励学生把自己校外学会的童谣或儿歌展示读给全班同学听。四、推荐交流童谣书(一)教师推荐1.推荐书籍,和孩子一起读目录。2.读了目录后,请学生说说,对哪首童谣或儿歌产生了兴趣?3.告诉学生,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童谣和儿歌,大家可以多读读。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背儿歌和童谣。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

3、用方言朗读童谣。(二)学生交流1.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书籍,读读里面的儿歌或童谣。2.引导学生交流展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四人小组里的同学听。会背的小朋友可以背一背。3.全班交流展示。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生平时阅读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成就。(三)分享图书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4、“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

5、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出示课文中学习小伙伴的对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小结:同学之间不仅可以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还可以分享自己的书籍。2.同桌交换图书阅读。3.交流:你从同学的图书中读到什么有趣的童谣、儿歌?挑选其中一首儿歌或童谣读一读。4.提出要求:课后,试着和更多的同学换书看一看。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丰富图书的途径,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学会分享图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