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492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精品资料.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预防医学第一单元绪论考点:预防医学特点(个体和群体,重点健康和无症状人群,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三级预防(1:病因;2:三早;3:并残康)一、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的发展二、预防医学的特点:1.工作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2.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

2、环境)的关系;4.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5.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三、健康及其影响因素1.健康的定义(WHO):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2.影响健康的因素:1)物质环境2)个人因素3)行为生活方式4)生物遗传因素5)医疗卫生服务四、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1)个体措施;(2)环境措施(1)针对个体的措施: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开展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和方式;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

3、,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出生缺陷,做好婚前、孕前教育和禁止近亲结婚等;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2)针对环境的措施:环境卫生:大气、水和土壤;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市政建设与小区环境;社会环境:健康的公共政策。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转化为慢性。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如糖尿病;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如脑卒中。新公共健康

4、精神的内容: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行动、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整卫生服务方向。包含三级预防的综合性保健观念第二单元:人类与环境第一节人类环境的特点(略)自然(原生、次生)环境、社会环境食物链、生物富集、中毒第二节环境污染(内容部分同助理空气与污染)原因: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后者为主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考点:一次污染物(汞、可吸入颗粒物、SO2、NOX、CO、CO2)污染源直接入环2 境,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改变。二次污染物:酸雨:SO2(我国为主)、NOX、甲基汞(水俣病)、光化学烟雾(NO 和烃类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成分为臭氧)第三节环境污染对

5、人群健康的损害1.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铅中毒、水俣病(甲基汞中毒)、痛痛病(镉中毒)都是极为典型的慢性中毒事件。3.远期危害:(1)致癌:人类癌肿的80一 90与环境因索有关,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因素。放射线(W)紫外线(W)苯并(a)芘(H)石棉(H)白血病、肺癌皮肤癌肺癌、皮肤癌肺癌、间皮瘤联苯胺(H)砷污染(H)EB 病毒(S)乙 肝 病 毒(S)膀胱癌皮肤癌鼻咽癌肝癌(2)致畸胎:放射线的过量照射以及风疹病毒等已被证实可致胎儿畸形。(3)致突变。第四节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危害鉴定暴露评定剂量-反应关系危险度特征分析第五节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

6、防止机体在环境影响下变异和退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人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扩大再生产。第六节空气与健康考点:紫外线对人体的作用一、紫外线作用(5 点+1)lA 段:色素沉着作用2B 段:红斑作用,抗佝偻病作用3.C 段:杀菌作用 4、增强免疫作用:长波紫外线增强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5、其他 1)短波紫外线能透人细胞核、细胞核中DNA 可吸收 260mm 左右 的紫外线,使单核苷酸之间的磷脂键和嘌呤、嘧啶阃的氢链发生破坏,从而引起核蛋白变性,甚至凝固,致使细菌死亡。2)过强的短波紫外线直接照射眼腈,可导致雪肓或电光性眼炎。3)直接照射皮肤引起光照性皮炎。4)过敏体

7、质会引起荨麻疹、浮肿、丘疹、水泡等过敏反应。二、大气污染考点:常见大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SO2(刺激、促癌)、NOX(缓慢溶解于肺泡表面液体,刺激腐蚀致肺水肿);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入深部也可肺水肿1、二氧化硫:刺激上呼吸道;促癌2、氮氧化物:产生的亚硝酸根,引起组织缺氧,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中枢神经损害。慢性毒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3、光化学烟雾:强烈的刺激性,也可引起肺水肿。(Z2005-1-21)光化学烟雾是怎样形成的?NOX、烃类污染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酰硝酸酯、醛类和酮类等。3 4、可吸入性颗粒物:可吸

8、入颗粒物5um 在上呼吸道,1015db,离开后数分钟恢复(2)听觉疲劳:听阈提高 15db,离开后数小时恢复(3)永久性听阈位移:听阈不能恢复2、高温(高温作业、中暑)的几个概念:(1)高温作业:室外温度 2 度及以上,类型:高温、高湿、夏季露天作业(2)热射病:散热困难,体内蓄热,体位过高(3)热痉挛:大量出汗,电解质紊乱,特点:体温正常,肌肉疼痛(4)热衰竭(晕厥、虚脱):体温不高或稍高,脉搏、血压降(5)日射病:颅内组织受热,脑组织充血水肿引起 3、电离辐射的防护:外照射防护:屏蔽、距离、时间防护内照射防护:禁止一切能使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行为第四单元化学因素与健康1、刺激性和窒息性气

9、体:刺激性:so2、so3、氯、氨:肺水肿:眼、上呼吸道炎症、皮肤损害等,可引起化学性肺水肿;窒息性:单纯性(氮气、甲烷和CO2);2.化学性:co(血液运输氧障碍,皮肤樱桃红色,能发生迟发性脑病,预防高压氧治疗);H2S(组织利用氧障碍,能引起电击样死亡);氰化氢(组织利用氧障碍,皮肤樱桃红色,呼气苦杏仁味,也能引起电击样死亡,亚硝酸钠(美4 蓝)硫代硫酸钠治疗)3.铅中毒:慢性铅中毒:铅中毒机体最早期的变化:尿中 氨基乙酰丙酸增加(一)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是早期常见症候:1)感觉型表现为肢端发麻2)运动型表现为握力减退,“垂腕症”、“垂足症”、鱼际肌萎缩 3)严重中毒病人

10、可出现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损害的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口内有金属味2)齿龈可见蓝色铅线3)出现顽固性便秘,则常为腹绞痛的先兆。4)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多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部位多在脐周 5)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无固定压痛点,无反跳痛,肠鸣声减弱。(3)血液系统: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发生低血红蛋白正常细胞型贫血(二)防治:(1)治疗及处理:1)轻度铅中毒,可做驱铅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2)依地酸二钠钙。3)二巯基丁二酸钠。4)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积极治疗。(2)预防关键在于消除和控制铅发生源。4、苯中毒: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慢性:

11、造血系统(WBC 降低最常见,严重再障)防治:(1)治疗与处理:1)急性:立即送往医院,适当给予葡萄糖醛酸,维生素C、B1、B2、B6、B12等,注意防治脑水肿。2)慢性:改善神经衰弱综合征及纠正出血倾向,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促进I_细胞、血小板新生及增强免疫功能。3)常用核苷酸类、维生素类、皮质激素等有助于恢复造血功能的药物。4)苯中毒一经确诊,应调离苯作业并根据病情安排休息。(2)以综合性措施为主5、汞:水俣病 慢性(因长期吸入汞蒸汽致):特异性症状:易兴奋性;震颤;口腔炎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防治(1)治疗与处理患者应脱离汞接触,进行驱汞治疗和对症治疗。1)二巯基丙磺酸钠。2)二巯基丁二酸钠

12、。(2)预防:清除汞污染用lgm3 的碘加酒精点燃熏蒸,生成碘化汞,用水洗去。6、农药:5%NaHCO3 洗胃(敌百虫不能用碱洗胃)治疗:有机磷阿托品7、生产性粉尘:(一)概念:生产中形成的,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粒径15um的粉尘颗粒为可吸入粉尘,5%),正:生长发育,病后;负:不足,疾病3)消化率:反映消化程度(吸收氮/摄入氮)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表观,真,植物食品消化率动物)4)生物学价值:反映蛋白质消化后机体储留程度(储留氮/吸收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5)必需氨基酸(8+1)半必需氨基酸(luo 氨酸和胱氨酸)优质蛋白质/半优质/非优质6)蛋白

13、质互补作用(谷类缺赖氨酸,富蛋氨酸;豆类反)7)主要:谷类;成人供能应1012%(2)脂类:1)必需脂肪酸;亚油酸2)营养价值:a 消化率(熔点),b:EFA(植物油多,椰子除;动物少,鱼油6 除)脂溶 vit(ADE)3)供能:2025%(3)碳水化合物:1)供能最经济、主要来源6070%,粮谷类为主2)膳食纤维:便秘、减肥、肠道癌、降低胆固醇3)作用:除 3,节约蛋白质作用(利于蛋白质合成,氮储留)(4)维生素:食物中来,不供能构组织,少,作用大。(食物来源和功能)VitA 的功能-夜盲、干眼;皮肤干燥,儿童生长发育免疫抗癌;主要来源是动物肝、鱼肝油、奶蛋、胡萝卜红绿蔬菜VitD:调节 C

14、a、P 代谢,促吸收(肝肾转化、紫外线照射);缺乏儿童佝偻病,成人育龄妇女骨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Vit B1 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缺乏脚气病,需要与能量有关Vit B2:谷皮、胚芽,黏膜损失;缺乏易口角炎皮炎;需要与能量有关Vit pp(烟酸、尼克酸)缺乏癞皮病(腹泻、皮炎、痴呆);需要与能量有关Vit C 缺乏易发生坏血病(5)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钙(骨骼牙齿)、铁(血红蛋白,贫血,血红素铁)、锌(性器官、免疫、皮肤、食欲、生长发育,鱼贝类)、碘(甲状腺)、硒(克山病):功能、食物来源;吸收二、常见营养失调:1、水肿型(恶性):以蛋白质为主2、干瘦型:蛋白质和热能三、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略)四、

15、食物中毒:1、细菌性最多,其中沙门菌最多2、常见几种细菌性(前5)和非细菌食物中毒,病原体特点;好发食品,临床表现食物中毒病原体特点好发食品临床表现沙门不耐热动物性食品急性胃肠炎症、黄绿色水样便,体温高致 病 性 大肠杆菌加热不彻底,生熟交叉水样便,里急后重副 溶 血 弧菌不 耐 酸 不 耐热嗜盐海产品洗肉水样葡萄球菌耐热奶 制 品、肉 制品、剩饭潜伏期短,剧烈呕吐,喷射状肉毒素嗜神经毒物,不耐热自制发酵食品运动神经麻痹河豚河豚毒素河 豚 卵 巢 肝 毒最强先胃肠道症状,后运动神经麻痹毒菌中毒肝肾、神经、胃肠、溶血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皮肤青紫(美蓝和 VC 治疗)第六单元医学统计

16、方法有关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职业每年考9 个题,其中基本概念4 分,计算题 5 分,考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即可。1总体、样本、抽样误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概率(Z2005-1-10)概率与频率的概念: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用P 表示,在 01 之间,0 和 1 为肯定不发生和肯定发生,介于之间为偶然事件,40 且每个格子T5,可用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不用校正。若n40,但出现只要有一个格子 1T5 的情况,需校正。若n40 或 T1,用确切概率法。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结构特点及 2,检验公式。19多个率比较,若 2 2a(v),P 结论拒绝 H0 时,只能说明总体率之间没有差别。但不能认为它

17、们彼此之间都有差别。_%20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的统计学意义,确定回归方程的原理。相关系数r,描述两随机变量是否具有直乡鞋关系及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回归系数b,描述变量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理是最小二乘法,即保证各实测点至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21编制统计表的要求和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2b R$e;-a_ 2bR$e;-a_ 第七单元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一、流行病学概述(一)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三个层次):l疾病:传染病、寄生虫

18、病、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2伤害: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损害。3健康状态:身体生理和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筛查,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法(临床研究、现场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制定调查研究计划2实施研究 3运用统计学疗法整理和分析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或论文。9 二、疾病分布疾病分布常用指标:发病率(新病例数/暴露人口数)急性病罹患率:较短时间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患病率:(新旧病例数/平均人口数)现患人数,适于病程长的慢性病=发病率*病程死亡率(死亡数/平均人

19、口数)病死率(该病死亡数/患该病人数)(一)发病率(Z2006-1-19)疾病统计指标每年必考一题,重点是发病率和罹患率,今年应重点关注的是罹患率)1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某病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时期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3一般以年为单位。4比例基数按惯例或疾病发生强度而定。5计算发病率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例数。6对一些恶性肿瘤、高血压等慢性病,难于确定准确的发病时间,一般可将其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Z2005-1-17)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7可按病种、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计算,这样计算的发病率称为发病专率。8发病率一般可用于(

20、1)描述疾病分布(2)病因假设的形成。(3)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危险性。(4)评价卫生保健规划、计划及措施的效果。(二)罹患率(是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1罹患率=(观察期间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2与发病率不同,罹患率是反映小范围、短时间发病水平的指标。3时间范围以月、周、日为单位。4分子为新病例,分母为同期的受危险人口。5例如计算食物中毒罹患率时,应将摄取可疑食物者作为受危险人口。6计算传染病罹患率时,可用易感者作为受危险人口。7优点是可根据暴露程度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水平。(三)患病率(患病率常用于慢性病调查统计,罹患率用于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小范围短时间)1表示某特定时间内,

21、被观察的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2如果特定时间指某一天,则称为时点患病率。3常由一次性横断面调查获得,此时的分母为“调查人数”。4时点患病率=(某日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5如果特定时间指一段时间,则称为期间患病率=(某期间新 日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100(四)病死率1表示一定期间内某病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率。2某病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患某病死亡的人数该病患者总数)x 1003如果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1004病死率主要用于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来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5以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五)疾病构

22、成比计算式为:某种(类)疾病例数各种疾病总例数100,用于说明某地区或某机构的疾病分布情况。10 三、死亡统计指标(包括死亡水平统计、死亡原因统计、平均寿命三个系统)(一)死亡水平统计指标系统l死亡率(又称普通死亡率)=(某人群的年间死亡总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l00(1)是在某地区一定期间内死亡总数与死亡者所产生的人群人口数之比,用以表示总的死亡水平。(2)普通死亡率是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2死亡率:(1)可按死因、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分类计算。(2)分母的人口数应与产生分子的人口数相对应。3婴儿死亡率=(全年死亡婴儿数全年活产婴儿数)100(1)是评价婴儿健康状况、整个

23、人群健康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婴儿死亡率系指某年内周岁内婴儿死亡数与全年活产婴儿数之比。(3)活产婴儿:怀孕满 28 周,出生后有过生命现象(包括暂短的生命现象)者,即生后有过呼吸、脐带搏动、心跳、随意肌运动者。(4)婴儿死亡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敏感而常用指标,这是因为婴儿抵抗力弱,发病机会比其他年龄组高得多,而且居民生活水平、卫生条件、妇幼工作的质量等都是影响婴儿死亡牢的重要因素。(5)降低婴儿死亡率是降低人口总死亡率、延长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二)死亡原因统计指标系统1死因别死亡率=(全年某死因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1)根据死因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因别死

24、亡率,是死亡率之一。(2)全年某种死因死亡数与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3)是死因分析的主要指标,可以反映各种疾病对人群健康危害程度。2死凶构成比=(全年某死因死亡人数同年死亡总人数)100,表示全年因某死因死亡的人数占同年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3死因顺位是将各类(或各项)死冈按死因构成比()的大小排列顺位,反映主要死因及各类死因顺位的变化提供不同时期的重点防治疾病。1治愈率:(治愈患者数受治患者数)1002有效率:(治疗有效人数受治患者数)1003生存率=(N 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 年的病例数)loo,一般以年为单位,有 1 年、3 年、5 年生存率。4保护率(PR)=对照组发病(或者死亡)率一

25、实验组发病(或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或者死亡)率l005效果指标(IE):对照组发病(或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或者死亡)率)100(三)流行强度术语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之间无联系流行: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大流行:短时间超过地区界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些人多确大多数患者常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四)三间分布:人、时(季节、周期、长期变异等)、地(1)人群分布特征:人群的一些固有特性或社会特性均可构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其中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2)时间分布特征:包括短期波动、季

26、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3)地区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主要反映了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不同。一般来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当地人群的风俗习惯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分析时应作全面考虑11 三、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是横断面(现况)调查:短时间对人群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一)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1、普查(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由于是调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员,所以在确定调查对象上比较简单普查所获数据可以了解疾病的i 间分布特征对疾病的流缺点行因素能有一定的启示普查

27、对象多,调查期限短暂漏查难免参加普查工作人员多,掌握调查技术和检验方法的熟练程度不等调查质量不易控制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病不宜开展普查2、抽样调查(H2004-1-6 概念)如要了解社区人群的疾病分布规律可以调查该人群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样本)个体,即样本,再根据样本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总的疾病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抽样过程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才能获得有较好代表性的样本,并通过真实的样本信息准确地推断总体状况。1单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即先将被研究的对象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摸球、计算机抽取等进行抽样。只能用于数目不大的情况下。2系统抽样:按照一

28、定顺序,机械的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叉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2003-84)。例如有 1000 人,欲抽取 l 呻人了解某情况,则先用 1000100:10,即每 10 个人中抽取 1 人。从随机数字表上抽取一个随机数字(或用纸币编号),例如所得数字为 5,然后将其编号为l1000,则5、15、25,995 号为所抽的观察对象,组成100 名调查对象的样本。3分层抽样:先将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等)分为几层,然后再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用以组成调查的样本。这样分开时是各层的资料,合起来则可估计总体水平,同时保证了各层至少在重要的相关因素方面取得均

29、衡。4整群抽样:可抽到的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即群体)。将总体分为若干“群”,每一群中包括若干观察对象,如班级、连队、居民小组等,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被抽取的群中的所有观察单位都是渊查对象。(二)、现况调查的用途: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种分布情况l)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2)伤害: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损害。3)健康状态:身体生理和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三)、考点:目的:描述分布、高危人群、病因线索、参考值范围特点:因不设对照,调查时因果并存,难确定因果关系。只能计算患病率不能发病率,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偏移:无

30、应答、回忆、测量、调查者偏性控制:随机、仪器调试、训练调查员四、病例对照:概念:选择患及没患病的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回顾过去暴露情况。果因可从一种疾病寻找多种病因线索。优点:多(因)、快(结果)、少(样本)、省(力)特点:观察;对照;果-因;难因果评价指标:OR 值(比值比),估计暴露与结果的关联程度OR 值=1,无关联;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负关联,保护因素偏移:选择(失访)、信息、混杂(3)归因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和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六、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概念: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处理或

31、安慰,观察效果。特点:前瞻、因果、人道主义、依从性、实施的复杂性实验设计三要素:研究因素、研究对象、效应实验设计三原则:随机分组、对照(使研究因素暴露处理,平衡非暴露因素,随机,非随机,历史)、盲法(单、双、三)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护率(对死实死)/对死、效果指标:对死/实死(2004-1-20),实验研究的评价指标:效果指数=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之比有效率=有效治疗例数和治疗的总人数之比治愈率=治愈人数和治疗人数之比生存率=X 年存活的病例数和随访X 年的病例数之比保护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七、病因探索: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求异、求同、共变

32、法、类推法、排除法确定因果关联的标准:关联的强度、普遍性、特异性、时间顺序(必需);分布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依据、医学上言之有理八、诊断实验和筛检实验1、概念诊断实验:作出诊断的检查筛检:从表面正常人中查出可能患有某病的方法。试验金标准合计病例非病例+a b a+b c d C+d 合计a+c b+d N 2、评价指标:灵敏度(真+):a/a+c 特异度(真):d/b+d 约登系数=灵敏度+特异度 1,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理论为1 假阳性率=b/b+d,实际无病,误诊假阴性率=c/a+c,实际有病,漏诊预测值:阳性:a/a+b;阴性:d/c+d 对于灵敏和特异一定的,当患病率高时,阳

33、性预测高3、提高诊断和筛检实验效率的方法(1)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2)采取联合实验(并联和串联)并联:多个实验,一个过就过,提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降低特和阳预测串联:多个实验,都过才过,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降低灵敏和阴性预测第八单元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3 第一节传染病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一)疫源地:1、定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2、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l)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治愈)。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出于外环境的病原体。3)所有的易感接触者从可能受到传染的最后时刻算起,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或新感染者。(二)

34、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见前面)1散发:(1)呈历年来一般水平,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联系的发病称为散发。(2)散发是指该病在较大的地区(指县、市、省和国家)内疾病发生的情况。(3)要确定是否散发,应根据当地当年该病发病率与前三年发病率对比,如未显著超过,则可确定为散发。2流行:在一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 3 l0 倍)称流行。3大流行:某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显著超过该地区历年流行水平且流行范围超过省、国,甚至洲界时称为大流行。例如以

35、往的霍乱、流行性感冒和当前的艾滋病世界性大流行。4暴发: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时称暴发。暴发常因共同接触同一致病因子所引起,常见有食物中毒、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急性传染病。二、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传染病流行过程: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2003-1-59)(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空气、水、尘埃、食物、接触、媒介、土壤、医源(3)易感人群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只是为传染病的流行提

36、供了可能条件,传染病是否发生流行,流行的强度如何,还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三、传染病防治措施(一)经常性预防工作(二)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l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1)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抗体韵免疫方法。2)有活菌(疫)苗、死菌(疫)苗和类毒素。3)活菌(疫)苗具有接种剂量小、接种次数少、免疫效果好、维持时间长等优点。(2)人工被动免疫:1)以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抗体的免疫方法。2)被动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后者包括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3)只能在有疫情时应用。14 2预防接种对象、剂量和方法(1)接种对象和禁忌证

37、一般禁忌证:1)各种传染病患者。2)各种器质性疾病患者。3)有过敏史者、孕妇及哺乳期母亲、年老及体弱者。(2)接种剂量和方法按有关规定实施。(3)建立冷链系统:1)按要求建立的冷藏过程,称冷链。2)如活菌(疫)苗及个别死疫苗(如乙脑疫苗)一般需保存在 210且需在规定期内使用完毕。3预防接种反应(1)一般反应:1)接种 24 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热、痛炎症反应,有时局部淋巴结肿痛。2)全身反应有体温升高、头昏、恶心、呕吐、腹泻。(2)异常反应:1)常见有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2)出现异常反应时要及时处理或组织抢救。4计划免疫(1)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规定免疫程序

38、,有计划地对接种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2)主要内容是“五苗防七病”,即对 7 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后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的免疫。(三)健康教育(四)国境卫生检疫l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是鼠疫、霍乱、黄热病、病毒性流感、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和疟疾。2我国规定的检疫传染病及其检疫期限是:(1)鼠疫 6 天;(2)霍乱 5 天;(3)黄热病6 天。四、防疫措施(一)对传染源的措施l病人的措施(1)应做到早发

39、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35 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3)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3)报告时间分别为(前)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

40、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城镇于6 小时内,农村于 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机构。2)乙类传染病:城镇于12 小时内,农村于24 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3)监测区内的丙类传染病:在24 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2接触者:15(1)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2)对接触者可采取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和检疫(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的期限)措施。3、动物传染源:杀灭(苍蝇、老鼠)有经济价值的又不是烈性传染病的,隔离、治疗和接种。4、对污染环境的措施肠道:消毒呼吸:空气消毒、通风、口罩虫媒:杀虫第二节地方病一、概念:具有一定地区局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分为

41、化学元素性和自然疫源性两类二、重点方针 7 种:碘、克订病、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鼠疫、布鲁菌病氟:饮水、燃煤第三节职业病一、职业病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明确的职业史1.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通称职业病。2我国法定职业病有9 类 104 种。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有剂量-效应关系,常群体发病,有些无特殊疗法。早期发现,预后较好。3 诊断(1)职业接触史。(2)临床检查资料。(3)现场调查资料。(4)(国家颁布诊断标准)二、工作有关疾病(热点问题)1、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

42、的病情加重等。2、职业因素只是该病发病的许多因素之一,对工作环境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3、不能享受劳保待遇、4 常见有:(1)心理障碍,如引起紧张型头痛、神经衰弱综合征等。(2)心血管系统疾病(3)溃疡病(4)骨骼及软组织损伤(5)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三、工伤: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四、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病因明确的疾病:传染病、职业病)2二级预防:三早(发现、诊断、治疗)(病因不太明确的或多病因:肿瘤)3三级预防: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病因不明)第四节心脑血管病所有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最主要,钠摄入,钙不足第五节医源性疾病在诊治预防过程中,由于医生的言行、措施不当而引起不利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可分为:交叉感染、环境感染、内源性感染第六节恶性肿瘤16 一、危险因素:环境、社会心理、遗传、生活方式二、预防:一级:环境改善、膳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二级:三早三级:并、残、康第七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内容: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第八节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初级保健、综合性服务、持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