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枣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题。1地震当天日出时,当地某校的旗杆日影朝向为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2这次大地震的能量来自A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C天体引力 D核聚变3读“黄河下游艾山水文站洪峰期流量过程和冲淤过程示意图(冲大于淤,冲淤面
2、积为“-”;冲小于淤,冲淤面积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时间段内,该河段一直淤大于冲B流量越大,侵蚀作用越明显C流量大小与沉积作用强弱成正相关D流量越大,含沙量越小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该地区A曾发生过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岩石形成 早于 、 晚于 C 处岩石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D. 地形以背斜谷、向斜山为主 5下列四个地区,树木年轮最不明显的是A.西伯利亚 B.地中海沿岸 C.印度半岛 D.亚马孙平原读下图,完成问题。6图中河流段主要受到的河流作用依次是( )A.堆积、搬运 、侵蚀 B.堆积、侵蚀、搬运C.搬运、侵蚀、搬运 D.侵蚀、堆积、堆积7图中处、处最有可能形成的
3、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材料: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完成下列各题。8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B位于板块张裂带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D位于大洋海沟处9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距离越来越近 B距离越来越C距离不会有变化 D形成高大山脉10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重要粮食产区。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回答下题。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
4、.断裂抬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风力沉积 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下图为四座山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1若图中四座山峰海拔高度相等,四地自然带类型由少到多的排序是( )A BC D12四座山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 BC D13有关岩石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是常见的喷出岩B砾石、沙子、泥土经过沉积固结作用形成颜色各异的石灰岩C岩浆喷出地表经过冷却形成玄武岩 D大理岩是由页岩受热变质形成的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4该图示的含义是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化合作用15若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易产生荒漠化 B易使黄土质地变
5、松 C易产生水土流失 D易形成酸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6图中c地的自然带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17a、c两地纬度相同而导致自然带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18d处盐度高于b处的主要原因是Ab处附近是沙漠 Bd处寒流经过Cd处暖流经过 Dd处有陆地淡水注入19有关本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拥有世界第一长河 B本洲人口最多的国家C首都是本洲最大的城市 D面积是世界第四大国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图中为( )A.荒漠 B.草原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21我国横断山脉
6、以西森林植被的面积较少,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C.地形 D.季风下图左为某地地貌景观与地质剖面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2该地区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A断层形成、褶皱产生、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B褶皱产生、岩浆侵入、断层形成、固结成岩C固结成岩、断层形成、岩浆侵入、褶皱产生 D固结成岩、褶皱产生、岩浆侵入、断层形成23左图中甲地位于河口位置,右图中数码代表地质作用。可以表示甲地地貌成因的数码是( )A B C D24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C大理岩 D板岩25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表现在 A沼泽地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质B猴
7、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C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土壤的环境D热带雨林的植物根系发达利于从地下深处吸取地下水下图为“我国某地质勘探队依次钻取的地下岩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6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是沿一直线钻取的,据此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27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处地表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 B乙处可能储存地下水C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 D乙处适宜开挖隧道读右图,回答题。28该图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规律是()A气候因素使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
8、性分异规律29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读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30如图所示季节,关于A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北岸泥沙淤积严重B河流正处于汛期C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盛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40分)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图中出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反映的是_ _ 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 。(2)的气候类型为_ _的气候类型为_ _,成因是 ,的气
9、候类型为_ ,气候特点是 。(3)图中AC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反映的是_ 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这种分异在 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1)A.B附近有三条断层,结果形成了A. 构造,B. 构造;(地堑或地垒)(2)从岩层形态上看,C是 构造,D是 构造;(向斜或背斜)(3)从地貌上看C.D均为地形倒置:C形成 , D形成 ;(山岭或山谷)(4)C、D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用字母表示)33共8分下图为2008年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奥运火炬在由A地区向B地区传递过程中,沿途
10、主要植被类型有_、_,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2)奥运火炬在由D地区向F地区传递的过程中,沿途所看到的主要自然带有_、_、_等,D、E、F三地区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3) 图中处是此次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大本营,珠峰自然带垂直分异中,其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原因是_。34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自然景观从的变化是以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A: 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为
11、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35共10分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及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处 (能or不能)勘探到石油,原因是 。该处地貌的成因是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 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有 ; 。在该水循环参与下,处的 岩可转化为处的 岩。(3)图中N处 (适合or不适合)修筑公路,理由是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沿岸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 ,其对沿岸的气候的影响是 。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 季时通过 风(填风向)将大量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雨。参考答案1D2B【解析】试题分析:1地震发生在5月1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2、全球日出东北,旗杆的影子应朝向西南。选D正确。2地震地壳的天然震动,是地球内能和释放;与太阳辐射、天体引力及核聚变无关。选B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和地质作用知识。3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例,图示右侧轴为负值,说明图示时间段内,该河段一直冲大于淤,A错。流量越大,侵蚀作用越明显,B对。流量大小与沉积作用强弱成负相关,C错。流量与含沙量没有相关性,D错。考点:河流的流量与冲淤面积的关系。4A【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有地壳运动。岩层中有变质岩,说明发生过变质作用,A对。沉积岩下面是老岩层, 早于 。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岩层切断了,说明 早于 ,B错。
13、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C错。图中最上层是沉积物,地形以沉积平原为主,D错。考点: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貌形态。5D【解析】试题分析:在温度、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树木在不同季节生长速度不同,在水势条件充足的季节,生长快,在干旱季节生长慢。所以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形成一个同心圆环,也就是年轮。没有干湿季节变化的热带地区,如热带雨林地区,树木的茎内一般不形成年轮。所以最不明显的是D。A、B、C错。考点: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6D7B【解析】试题分析:6段分别位于河流的上游、出山口、入海口附近,因此,段的主要河流作用是侵蚀、堆积、堆积作用。7图中处、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入海口,因此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
14、是山前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考点: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8A9B【解析】试题分析:8读图,甲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A对,C错。这里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带,B错。图中可以看到,位于大陆上,D错。9图中乙丙两地是板块的生长边界,乙在非洲板块,丙在印度洋板块,未来两地距离越来越远,B对。A、C错。将形成一个大洋,D错。考点:板块构造理论,板块的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10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例分析,该地有多处断层发育,说明先有断裂下陷过程,后来河流泥沙在低洼处不断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A对。断裂抬升处不会有泥沙沉积,不能形成沉积平原,B、D错。图
15、中平原位于黄河沿岸,是黄河泥沙沉积形成,北部山脉阻挡了风力的影响,所以主要原因是流水沉积,不是风力沉积,C错。考点:区域地貌的形成原因。11C12D【解析】试题分析:11山地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当地所在自然带谱相同,高度相同,纬度越低,其垂直带谱越复杂;读图可知,山麓自然带谱为热带雨林带,故位于赤道附近,自然带谱在多;为针叶林,位于寒带地区,自然带谱最少,故选C。12由上题可知,山位于温带地区,山位于寒带地区,山位于热带地区,山位于亚热带地区,故四座山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考点:该题考查山地自然带谱。13C【解析】首先,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浆岩,在地壳深处则是花岗岩,如运动到地壳浅层或喷出地表则形成
16、玄武岩、流纹岩。其次,石灰岩成因之一是温暖浅海珊瑚虫遗体堆积石化而成,在深海环境中,微生物参与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因,而砾石、沙子、泥土一般是在陆地上沉积固化,形成砾岩、砂岩、页岩。第三,大理岩是石灰岩受热变质而成。14C 15C 【解析】试题分析:14 若a表示绿色植物,图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指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5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易产生水土流失。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环境光的整体性。 16D 17A 18C 19B【解析】试题分析:16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和注记名称判断,c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风带的背风坡,受西部高大山脉阻挡,该地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
17、为温带荒漠带,D对。该地位于西风带,属于温带,不会有亚热带植被,B、C错。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植被,A错。17a、c两地都位于西风带,a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c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主要原因是地形,A对。洋流、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对气候类型形成有影响,但不是两地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B、C、D错。18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判断,b处、d处都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盐度较高,但是b处海域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较弱。d处海域有暖流经过,温度较高,蒸发量大,所以d处盐度高于b处,C对,B错。b处附近是沙漠不是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A错。
18、图中,d处没有陆地淡水注入,D错。19本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世界第一长河位于埃及,A错。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B对。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本洲最大的城市圣保罗,C错。巴西面积是世界第五大国,D错。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原因。20A21C【解析】试题分析:20由图可知位于秦岭淮河、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根据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可知,陆地自然带自东向西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贺兰山,是温带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故选项A正确。21根据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横断山脉以西是我国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19、海拔高,气温低,降水较少,水热条件差;植被以高山草原、荒漠草原为主,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项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2D23B【解析】试题分析:22依据“被覆着老,插足者新”原理,可判断出本图:岩层先形成(固结成岩),之后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褶皱产生),然后岩浆侵入(插入岩层),最后断层形成(岩层错位)。综上所述,D项正确。23若甲地位于河口位置,就形成河口三角洲(以沉积作用为主)。依据所学“地壳物质循环”判断: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图中D),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图中B),则C为变质岩(变质作用指向),那么A就是经数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因此B项正确。
20、考点:岩层先后顺序的判读;读图分析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24B【解析】试题分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故选择B。考点:构成地壳的岩石类型25B【解析】沼泽地叶片大,根系不发达;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草原上;碱蓬的生长反映了碱性土壤的环境;热带雨林地表水丰富。26B 27D【解析】试题分析:26读图,根据甲乙丙三地同一岩层的深度,判断岩层的形态是向斜。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三地中间的乙年龄最新,属于中间新、两翼老的岩层结构,是向斜,B对。27甲处地表岩层比丙处老,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A正确。乙处是向斜槽部,可能储存地下水,B正确。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C正确,乙处是向斜
21、,不适宜开挖隧道,D不正确,选D。考点:地质构造,岩层新老关系,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28A29C【解析】试题分析:28由图可知,该图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规律是气候因素使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29图中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只有选项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符合P环节含义。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明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就不会错答。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2、,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30C31(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2)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3)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中纬度【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1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为热带季雨林带、4为热带雨林带。由1到4纬度逐
23、渐降低,热量条件变好,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2)1地为温带季风气候、2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地为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3)由A到C,由沿海到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由森林过渡为草原、荒漠,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在温带(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考点:三大地带性分异规律32(1)地垒、地堑(2)向斜、背斜(3)山岭、谷地(4)D、C【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A.B附近有三条断层,结果形成了A地垒 构造,B地堑构造。(2)从岩层形态上看,C处岩层向下凹,是
24、向斜构造,D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3)从地貌上看C.D均为地形倒置:C形成山岭,D形成谷地。(4)背斜利于储油,向斜是储水构造。C.D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D.,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C。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33(1)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纬度、热量(2)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经度(干湿度、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3)纬度低;相对海拔高;迎风坡降水多【解析】试题分析:(1)A位于海南岛、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因纬度不同,热量不同,形成不同的季风气候。A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5、,这种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在热量的基础上形成的。(2)D位于我国新疆,F位于与D纬度大致是相当的东北地区。因距海远近不同,两地降水差异明显。由D到F自然带由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过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形成。(3)在珠峰自然带垂直分异中,其南坡因纬度低、相对海拔高、迎风坡降水多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三大地域分异规律34(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越大(3)距海远近不同【解析】试题分析:(1)纬度逐渐升高,太阳高度渐小,热量逐渐减少,因此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热量,产
26、生这种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差异。(2)喜马拉雅山南坡由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甸带、荒漠带、积雪冰川带,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近似于A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山体海拔升高,水热状况逐渐出现变化。(3)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位于同一纬度地区,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而位于大陆内部,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温带荒漠带。考点:地域分异规律35(1)不能(分) 该地为向斜,不利于储存油气(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分)(2)海陆间 (分)促进陆地淡
27、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分)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分)。岩浆(分)、沉积 (分)(3)不适合(分)、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分)(4)暖流 增温增湿 夏 东南(每空分)【解析】试题分析:(1)M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不利于储存油气,不能勘探到石油。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2)图中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通过该循环,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同时该循环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之一。处岩石为岩浆喷发所形成,属岩浆岩,在该水循环参与下,处的岩石不断被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沉积岩。(3)图中N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现象,形成断层构造,大型工程的实施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因此此处不适合修筑公路。(4)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将太平洋上的水汽不断输送到我国陆地而形成降雨。考点:地质构造及其应用、水循环、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