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开校历史第一次诊断考试 第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聚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族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系统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C.平民阶级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
2、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
3、定,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强化君主专制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6.汉代时,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 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古代中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浙右水田肥美富甲天下 D.经济重心南
4、移完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8.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9.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5、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10.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品。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 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 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 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11.19世纪60年代,以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 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
6、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12.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共和制难根植于中国社会13.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
7、准备后方交通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A.阻滞敌人,以空间换时间,建设后方支持前线抗战 B.保存实力,消耗敌军,争取英美的支持和援助 C.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大力准备长沙会战 D.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14.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
8、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15.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6.孙中山曾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制定了在西藏地区修建铁路,开发农牧、矿产资源,进行移民垦荒的
9、规划,以巩固国防,发展西藏地方经济。这表明当时孙中山认为 A.民权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社会问题 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改善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新三民主义有利于民族团结17.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阶段。欧美国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于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选择并实施民主协商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8.“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
10、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19.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 B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 C.9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 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20.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1 708名第二阶段
11、19541956年5 853名第三阶段19571958年1 654名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21.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 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 C.每秒运算速度过亿次计算机诞生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22.梭伦在出任雅典执政官之前,曾在一首诗歌中写道:“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这里的“陷入绝境”主
12、要是指 A.雅典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B.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C.奴隶主贵族之间矛盾复杂 D.雅典阶级矛盾相当尖锐23.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必须人人参政 B.宣扬平等意识 C.政治自由有限 D.强调依法治国2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重视保
13、护居民的意愿 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25.如果罗马建筑物上的放置物或悬挂物落在公共场所或公共道路上造成损害等,不论这种侵害发生在公法调整的领域还是私法调整的领域,任何一个罗马市民都可以提出诉讼。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调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C.注重调整公法与私法之间的矛盾 D.体现了公共利益原则26.读下面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6436186718843523188518954029190619162526191819352582
14、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2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28.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没有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
15、旧的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 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 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29.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
16、,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30.“自从走出家门外出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已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变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的流动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B. C. D.31.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这说明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B.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
17、 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D.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3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33.人要过怎样的生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的提出“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有的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苏格拉底 康德 卢梭孟子 A.
18、 B. C. D.34.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35.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36.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
19、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C.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37.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都注重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C.都强
20、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3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39.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
21、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40.近代西方某一文学流派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凸显主观倾向,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导致这一流派出现的因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41、42、43题为必做题,每
22、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5、46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必做题(45分)41.(17分)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3、”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
24、三个误区 材料二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摘编自杨鹏中国
25、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6分)42.(18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
26、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
27、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分)(2)根据材
28、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分) 43.(10分)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三、选做题 (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44、45、4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29、第一题计分。 44.(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作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
30、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45.(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东亚国家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名称性质东亚国家联合国政治性国际组织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世贸组织世界性经济组织中国、蒙古、韩国、日本亚太组合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日本、韩国东盟政府间区域性组织中国、日本、韩国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
31、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目前还没有只限于东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亚地区国际组织的特点。(6分)(2)从国际组织的角度,就东亚和平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9分)46.(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
32、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对古希腊民主制的看法。(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并对这一理想国进行评价。(9分) 历史试卷答案第卷(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1.A2.B3.A4.A5.B6.D7.A8.B9.B10.C11.B12,D
33、13.A14.D15.B16.C17.A18.C19.B20.A21.D22.D23.C24.B25.D26.B27.D28.B29.D30.A31.D32.B33.C34.A35.B36.B37.D38.B39.A40.B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4、4、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45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必做题(分)41(17分)(1)(11分)特点: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3分,每点1分) 政策调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
34、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主要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发起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人民战争的革命手段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8分,每点2分)(2) (6
35、分)历史依据:建国以来尤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1分)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1分) 历史启示:要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地位;要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方针,推动社会发展。(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最多不得超过分)42(18分)(1)不同: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分)中国古代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
36、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分)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主流思想强调服从、等级。(3分)罗马: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3分)(2)主要思想: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在民;自有平等;崇尚法律等。(4分) 影响: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最多不得超过分)(3)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 行通道;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分,每点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最多不得超过分) 43(10分) (每个阶段2分,共
37、5个阶段10分。原因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要选一个国家即可。)中国: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几乎停滞。原因:增长:农业经济仍在发展;商品经济依然繁荣等。缓慢: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 18201870年为负增长。原因: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自然灾害等。 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等。 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
38、原因: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战争频繁;列强侵略等。 19501998年快速增长,年均5%以上。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美国: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刚完成国家独立;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西进运动。 19131950年增长趋向缓慢,低于前两个阶段。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 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
39、在;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日本: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幕府的腐朽统治。 18201870年缓慢增长。原因:明治维新开始启动。 18701950年较快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侵略积累起资金和市场;明治维新的进行。 19501973年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接近10%。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非军事化等。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英国: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较为快速的增
40、长。原因: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技术;对外殖民侵略,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政府支持等。 19131950年增长放慢。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但仍为较快发展。原因:下降: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仍发展:加入欧共体;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等。 三、选做题 (15分)44(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背景:旧的户籍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限制了人口的迁移;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发
41、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4分) 趋势:对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限制逐渐放宽。(2分)(2)影响: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人口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9分)45(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特点:组织较多;政治、经济组织并重;中、日、韩为主;缺乏本地区区域性组织。(每点2分,共6分, 任答3点即可)(2)见解一:东亚将继续呈现和平走势,(3分) 理由: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世贸组织等的协调作用;中日韩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6分) 见解二:东亚地区的和平将面临挑战。(3分) 理由:东亚地区没有只限于本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缺乏必要协调和共同的利益保障;国际组织较多,利益冲突较大;大国插手、大国干预国际组织,从而影确东亚地区和平局面。(6分)46(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看法:希腊领袖人物的产生过于随意;(2分)民主政治使领袖的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2分)民主使智慧边缘化。(2分)(2)理想国: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国家。(2分) 评价:带有很大的空想性,过于理想化,是一种乌托邦设想;(4分)柏拉图的理想国又并非纯粹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给人以一定的启发。(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