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事气候】全球变暖将使我国夏季季风降水增加全球变暖对降水影响的两种争论被“终结”在全球变暖对热带降水的影响方面,国际上却存着两种相互争议的理论。“湿更湿”理论认为,全球气温升高会造成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使得在降偏多的区域会更多,而降水偏少的区域会更少。而“暖更湿”理论则认为,在全球变暖后海面温度升高大于热带平均增的地方,降水会增加。看上去,两种理论各有的道理。但在解释降水变化的季节循环时,它们却都跟模拟结果有所出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黄平等研究人员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论文,对降水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终结了这一争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季风系统研究心的人员利用全球最新的18个气候数值模式,
2、进行了一组设计巧妙的数值试验,分析了在二氧化碳增加的背景下热带降水变情况。研究发现,以上两种理论都只片面强调了全球变暖对降水影响的某个方面,实际上是二者叠加形成了降水的变化分布,它们并非互相抵触而实为补。具体来说,在海洋增暖最大的赤道附近,对流强降水增加;而赤道两侧,气流下沉强变得更干,这反映了“暖更湿”的机制。同时,由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多雨带跨越赤道南北移动所引起的季节降水异常,则遵循“湿更”机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员张人禾认为,这项研究对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给出了统一认识,澄清了这两种观点对未来热带降水变化的不同贡献,结束了两种观点之间争议,是我国全球变化动力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个进步。实际上
3、,研究结果发表后已获得了争论双方的认同。“暖更湿”理论的提出者、美国斯克利普海洋研究所教授谢尚平本人就是研究的合作者之一;而“湿更”理论提出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NeelinDavid Neelin也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认同。最新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也引用了该论文。对中国来说降水比气温更重要除了科学研究上的价值,这一成果对中国还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家,其雨涝和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所有气象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而雨涝或干旱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降水异常偏多少。这项研究构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的完整图像,为利用热带海温异常的变化作季节气候预测,包括东亚旱涝预测提供了新的依据,将有助于高我国对长期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根据这一最新的研究结果,科人员初步推断:在未来全球变暖情形下,我国夏季风降水将会增加,这将缓解目前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一严峻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南方地区也会面临更大洪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