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链教案课题:项链授课教师:玉喃景授课时间:2019.12.8授课班级:一年级126班一、课题: 11、项链二、教学时间:2019.12.8三、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9年版)语文一年级上册P98、99四、教材分析: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五、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都活泼可爱,喜欢玩耍,教学设计要富有童趣。同时,大部分孩子没有见到过大海,可以
2、用孩子熟悉的音乐、喜闻乐见的大海图片来导入课文,吸引孩子注意力。六、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和”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短语。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短语。2.教学难点:读准“蓝、金”等生字的字音;会写“和”等字。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九、 学法指导和课件设计: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件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大海的音乐和图片,
3、创设情境。十、课前准备:教学课件、配乐。十一、教学课时:1课时十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去过海边吗?你们见过的或是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发言 )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去海边玩耍。想象一下我们一起光着脚丫,踩在松松软软的沙滩上会是什么感觉吧?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海的乐趣吧!(播放音乐、图片,板书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生字迷宫”:学习我会认的字(蓝、又、笑、着等11个生字)。 2.“青蛙回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游戏,男女生读词语。 3.“学海拾贝”,学习会写的生字:白、 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穿过了迷宫,送回了小青蛙,
4、还捡到了两个生字贝壳,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全班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感受大海的美。(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谈感受。(3)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美。(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感受快乐。(1) 自由读第二段。(2) 说一说你感受到哪些快乐?(3) 小组比赛读。(4) 明白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五)拓展训练:“的”字短语的搭配。课件出示:(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蓝蓝)的()(黄黄)的()(金色)的() (雪白)的( ) ( )的( ) ( )的( ) (六)小结 同学们做的真棒 !大海多美啊,我
5、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的许多开心事了吧?下课后请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童年的趣事。 十三、 练习设计:“的”字短语的搭配:(蓝蓝)的(天空)(黄黄)的(花朵)(金色)的() (雪白)的( )( )的( ) ( )的( )十四、 板书设计:11. 项 链美丽 快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
6、,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十五、 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以音乐和图画导入课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生字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较高。2. 不足之处:生字教学时应
7、先游戏认字,再出示带拼音的字,不利于学生的识记;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没有具体化,朗读时间略少;教学问题设计不够精心,没有关注问题的反馈情况。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再教设计:应先教学带拼音的生字,在进行游戏认字,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加强朗读指导,可以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指名读,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具体指导;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紧扣教学目标,并对问题进行反馈和解决,问题设计应难易适中,包括学生可自主回答的问题以及合作讨论的问题。